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力资本――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力资本――评价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针对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其中网络公司市场价值与其真实价值间的巨大落差,提出了利用“智力资本”评估企业价值的新观点,并对国外有关企业的实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企业价值评估 智力资本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力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了时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瞩目。而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人们仍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依据,用股票的市赢率来分析企业的成长性。但是我们却经常发现仅用市赢率的概念无法对某些股票,特别是流行的网络股和部分高科技股股价的飙升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Yahoo、微软和Intel等。虽然股票价值受预期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无论预期的影响力有多大,企业的价值总是股票涨跌的基础,而且即使预期本身也是对企业经营业绩或未来价值的预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企业股票价格的迅速飙升或者说其市场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巨大落差呢?我们认为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工具,必须借助于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IC)的理论及其技术指标体系。本文即拟以国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对IC理论及其指标体系作一简单介绍。

一、IC理论概述

尽管世界上第一张IC年报在1995年就诞生于瑞典的斯堪迪亚财务公司(Skandian,斯堪迪那维亚半岛最大的保险和财务服务公司),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关于IC的准确定义。不过,由于IC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显著作用以及日益显露的重要性,国外学者最近几年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对其定义给出了互不相同但大体相近的解释。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SEC)的官员斯蒂芬M.H沃尔曼(Steven M.H.Wallman)认为,IC包括人的脑力劳动,而且还包括品牌、商标,甚至包括一些以购买成本记账的但现在已经增值的历史资产(比如一个世纪前购买的一片森林,现在变成了很有价值的地产)。概括起来说,IC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中计为零的资产”。

波特兰州立大学(Pcotland State University)教授托马斯.约翰逊(Thomas Johnson)认为IC收藏于传统的会计方法的最神秘之处,与商誉比较先近。但商誉强调那些非同寻常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资产,比如商标等。相比之下,IC强调的是更加难以表述的资产,如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商业作家,《虚拟组织(The Virtual Corporation)》一书的作者威廉姆.戴维多(William Davidom)说:“我们非常有必要提升会计工作的水平,以使他们能够按照公司性市场中的位置、顾客的忠诚程度,质量等等来评价公司的成长势头(momentum)。如果忽视这些因素,我们就有可能对公司的价值作出错误的判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IC应该包括的内容。

一些研究者主张IC应包括下列因素:技术领先地位、对员工的岗前培训,甚至也包括对客户服务需求的迅速反应等。比如,伦敦商学院(London School of Business)的教授嘉瑞.汉姆尔(Gary Hamel)就坚持认为IC只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对一个机会的把握。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IC就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所无法体现的,但是却又能对企业的成长势头作出反应的,并对企业的成长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它应该包括象商标、商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优势、技术领先地位以及客户忠诚度等可以看得见的内容,也应该包括那些能体现企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并非能准确描述的因素。虽然我们所给出的解释也未必能够准确的体现IC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但是无论定义如何,IC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并且已成为体现企业价值重要内容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伦敦商学院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的估计,由IC所代表的企业资产价值往往是企业帐面价值的3~4倍。而摩根.斯坦利的世界指数(Morgan Stanley’s World Index)也表明,在全球证券市场上,公司的市值一般是其帐面价值的2倍。对美国公司而言,其市值则往往是其帐面价值的2~9倍。微软和网景(Netscapes)公司的情况都从正面为汉迪的估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质上,对IC的理解可以借助于下述比喻。如果我们把一个企业看成一棵树,那么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企业组织结构图、年报、季度报表、企业宣传手册以及其他一些文件就是树干、树枝、和树叶。对投资者而言,他们所重点关注的就是这棵树的果实。但是如果把这些已经显现出来的东西就叫做一棵完整的树,则显然不对。因为它缺少了对树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树根。IC其实就是企业价值的“根”,组成IC的那些要素就构成了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市场价值的基础。

二、组成IC的基本要素

根据国外的有关研究,特别是斯堪迪亚财务公司的研究与实践,IC由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两大部分所组成,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参见下图):

所谓人力资本包括员工个人的知识、能力、技巧、创新、企业雇员随时解决所碰到的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者的经验。也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哲学等。除了这些之外它还包括另一重要方面,即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学习的动力与能力以及组织的创新能力。

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体现,也是支撑人力资本的基础设施。结构资本质量越高,人力资本的效率就越强。一般来说结构资本包括这样几类:由硬件、软件等构成的信息系统;专用数据库;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类型;企业的形象;组织的理念;以及由传统的商标、版权、专利等组成的知识资产。也包括客户资产、与关键客户所建立起来的融洽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对上述关系的修正。她将结构资本中的客户资本单独列了出来,作为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并列的第三种资本形态。她们认为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和企业与雇员、伙伴的关系有着质的区别,而且客户资本在企业的价值中绝对居于中心地位。因为与客户的关系是企业现金流的开始,尽管它不在会计部门的帐簿上,也不论经理们是否这样认为。

从上述IC的构成要素看,IC理论明显不适用于传统的会计模型。特别是与IC有关的很多内容,如组织能力与客户关系等都不可能在短期内造就,当然它们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对企业发展的基础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IC并不强调企业在短期内的成就,而更能反应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

三、IC的研究进展极其实践

如前所述,对IC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尚需进一步完善。但是在一批先驱的努力下,目前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从时间上来划分,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1年至1995年,重点在于对IC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探讨,以斯堪迪亚财务公司IC报表面世为标志;1996年至今,着重于对IC研究的深入,特别是IC要素的资本化以及实际应用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编制IC报表。

1994年7月,来自实业界、学术界和研究部门的人员聚会旧金山,从下述问题入手对IC展开了认真的探讨。第一,现存的管理模式是否把知识看成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必不可少的资源;第二依据什么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繁荣;第三,应该如何评价与测量智力资本(IC)。他们认为大多数企业的智力资本均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进行量化。

对IC研究的突破是在1995年的5月,斯堪迪亚公司在企业内部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IC年度报表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附件而正式面世。1991年该公司对促进业务迅速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组成智力资本的其他要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斯堪迪亚公司IC模型的核心是基于下述观点:企业运行的真正价值在于采用适宜的商业理念和相应的战略使企业的价值不断增值。从这样的战略出发,人们可以界定促使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可以被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四类:财务;客户;方法和创新与发展。此外,还要加上一个人力的因素。这五个因素又分别包含许多可以测量的具体指标,如可以明显测量的资金、每个员工的收入、每位客户的营销费用、用于访问客户的时间、信息技术的普及率等。

斯堪迪亚IC报表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其他公司研究IC的热情。继斯堪迪亚之后,道氏化学(Dow Chemical)、厚绩航空器(Hughes Aircraft)等公司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IC研究计划。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不仅在对IC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运用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分析对一家高技术公司的贷款。这股热潮也迅速传至亚洲,韩国的钢铁巨人扑斯克(Posoo)公司也迅速跟进建立了自己的IC研究部门。在应用方面,对IC的研究成果已不再局限于为企业自身所用,已经扩大到支持客户业务的发展。财务巨头伊杨公司围绕IC为其客户先后举办了题为“知识时代的价值评估方法”以及“知识的优势”的研讨会。该公司的阿瑟.安得森(Archur Andersen)还为其客户运用IC理论编写了《知识评估工具》手册。

1996年,IC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月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会计模型仲裁委员会在华盛顿专门举办了关于IC的研讨会,研讨会围绕IC的应用和模型的资本化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会上沃尔蔓主任预言,目前作为企业财务报表附件的IC报表,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变成企业财务报表的核心内容,而今天的财务报表反过来将是IC报表的附件。

四、对IC理论的再认识

就IC所包含的内容而言,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对无形资产及其价值的研究、对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的研究与管理等。但相比之下都没有突破传统的研究范畴,即使是创新不断的银行业,尽管表外业务已成为其收益来源的重要部分,相关研究仍然显得凌乱和分散。就这一点来看,IC理论的提出无疑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与组织制度的重要创新。斯堪迪亚公司以及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等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显然又将IC理论极其研究可能推进了一大步。一般来说,某个理论步入实践的过程意味着公众对其价值与作用的认可,也标志着其自身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但是IC作为一种新的理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比如它假定公司市值与帐面价值的不同完全是由于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的主观因素、对新产品的预期以及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等。因为其不可测量,相关因素即可以被用作公司业绩攀升的证明,也可以被认为是业绩滑坡的征兆,从而有可能导致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但是IC理论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理论家的主观臆断。正像斯堪迪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鲍恩・华莱士所言,对智力资本极其指标的研究以及对财务报表的革新,代表了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移的必然要求。J・K・Calbrainth是第一个提出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在他看来,智力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

经过对IC研究状况的分析,最后给出了如下两点结论:第一,知识是无形的,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度量,市场会对此作出正确的反映。华尔街就青睐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劳动力市场上也是高智商者的收入较高。第二,(但)这决不是一场练习。财务标准的捍卫者对将未经证实的特殊资料引进财务报表,所可能引起后果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然而这些资料对企业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因而也是必须深入考虑的。

无论对IC研究的褒贬如何,IC及其理论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体现了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根本动力的基本要求,抓住了组织得以延续和创造价值的动力源泉,也揭示了当代企业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所能依赖的关键要素。我们相信,随着IC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必将逐步提高,从而为我们正确评价企业的价值与成长性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