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片博客与摄影日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片博客与摄影日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博客

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难免会制造出一堆让人望而生畏的概念和词汇。“图片博客”、“摄影博客”、“摄影日记”、“摄影日志”、“图片日记”、“网络日记”和“日志”,看过未免有点让人犯晕,实际上这些词汇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着眼点而已,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异。“日志”,单指每天所写、所拍的东西;而“博客”,既可以用来指人、也可以指物,指人就是指那些写日志的人,指物就是指整个日志的集合。它们共同都具有类似于日记内容排列的特点,时间成为这些日志的主线,在网页上一般按照年份和日期进行集中展现,这种时间的延续性很大意义上促进了读者对于一个领域、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持续性了解,最终获得的是一种整体印象。

某种意义上说,博客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博客的方式

博客被誉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是无法计量的信息海洋,博客以超级链接为武器进行自己网络日记的写作,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过滤,将那些认为重要的东西链接到个人博客日志中,与自己的好友进行共享。除了特别的个人信息外,博客是一个开放性的个人空间,它将个人与公众、朋友与访客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博客在中国

2002年8月,IT界资深传播和媒体专家王俊秀将英文中的“blog”翻译成汉语“博客”,同月,“博客中国”网站开通,标志着博客在中国互联网界初露头角,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之中。“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blog”被翻译成“博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特定时期人们对于blog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博”取渊博之意,“客”有游离、尊贵之意,多少让人想起有着雅皮意味的“纽约客”中的“客”。在博客的初创时期,“博客”成为一个以共享知识、资讯为目的的雅皮形象的象征。谁也没想到,网络的发展使昔日的雅皮从高高的座椅上跌落了下来,“博客”的世俗化和大众化成了不可辩驳的事实。

今天进入我们视野之中的图片博客,便是那种渗透着更多个人特点的网络摄影和网络写作的交融物。这种交融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文字博客不断受到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作为图片博客雏形的电子相册不断地因为图像本身的缺陷,而受到质疑,其解决之道便是通过文字来弥补图像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说图像不是一个自足体,图像自己不能说明自己;图像反映的仅仅是一种形象,而无法反映形象之间的关系和环境,这是其致命的缺陷。从事视觉传播的美国学者保罗.梅萨里将图像的这种缺陷称之为“无判断结构”。

博客进入中国后,博客成了承载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阐述个人观点等理想的复杂平台。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打得粉碎,信息泛滥使梦想中的个人出版瞬间灰飞烟灭,博客同时也发生了演化。在这种演化中,传统的博客仍然保持了既有的对外部世界的关注、信息的共享和社会责任,这种传统在那些更多地参与社会影像创造的图片博客日志里,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以自己的影像为最基本的原点,以文字为补充,阐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看法。博客发展的另一种趋势便是高度个人化,这种以个人化拍摄为核心、以文字为辅助的图片博客,反映的不再是外部那个多变繁杂的世界,而是内心的呓语;这种个人化的拍摄和写作借助网络成为开放的文本,在外部世界的“关注”之下,个人的表现日渐膨胀,演化成为图片博客中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