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适应当前形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这不仅有其理论根据,而且有其现实背景。文化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1世纪将是文化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文化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现代形态。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主导地位;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5-0016-02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内快速上升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积极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全面提升我国生产力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这种共识,经济学界和哲学界对文化生产力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拓宽了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维空间和发展视野。而当务之急是将这些共识落实为具体的措施。

从共性和个性的结合上理解文化生产力

传统的理解把文化艺术等生产简单地看作是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的另一种隐喻性表述,其实文化生产力具有不容置疑的物质性。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体通过劳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它也要改变物质的现实形态,获得物质的存在形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具有市场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而不仅是某个艺术家内在的单独的精神心理活动。

文化生产力具有物的属性和意识形态性。在文化生产力中,精神生产者将自身强烈的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渗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物质性。文化生产天然地具有商品生产的基本特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其运行方式依然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物质性又衍生出产业性。所谓产业性,是指它所具有和其他产业一样的经济性质、市场运作方式、产业管理规范及追求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特征。作为一种产业,它必然依循大工业标准化、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追求大批量的投入和产出,产生规模效益。作为一种产品,它要求变化产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它必须不断创新内容和革新传播手段,引导受众和创造消费需求。

所谓意识形态性,人们认为,是指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把人类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等作为产品内容。文化产品创作与接受都是一个思想过程,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生产力的精神功能具有能动反映客观世界、指导社会实践、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它是一种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导向和整合社会关系的力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它具有独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一种交流的手段,它具有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天然属性。

一般而言,文化生产力特殊的二重性,使得文化既是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产力最先进的、最具活力的部分。文化生产力根植于物质生产力,成长于上层建筑,又分别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的力量。文化生产力特殊的二重性决定了它既有巨大的经济能量,又有影响民族文化心理和整合社会关系的力量。

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目前主要概括为:(1)第四阶段论。文化生产力的形成是直接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依托的,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商品生产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生产力是更新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现代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原始社会的自然化的生产力;二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农业生产力;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到现代,特别是面对数字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社会网络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将进入文化文明的时代,生产力以文化生产力的形式出现,其标志是知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文化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现代形态。(2)主导地位论。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文化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第一,文化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文化生产力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已经不是一个局部,或者一个方面,而是对整个经济、传统经济的影响。第二,知识经济的到来,是文化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第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文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它将对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育模式、经营管理及领导决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3)深层驱动力论。也有学者指出,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文化生产力不仅可以成为精神动力而且可以成为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任何国家或地区,谁拥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谁才真正拥有了持久发展的动力。从文化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中,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繁荣强盛的国家和地区必将是文化兴盛和发达的国家和地区。(4)主体本位论。以人为本是文化生产力的本质内容。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创造能力为动力、以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目标,是构建文化生产力的第一原则。文化生产力的核心是先进文化能力,人作为先进文化能力的载体,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先进文化的产生。文化生产力的焦点应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

从方法论意义的角度,我们提出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创立文化生产力的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去研究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把中华主流文化重新根植于丰富多彩的文化土壤之中,在相互交流、相互吸纳中与时俱进,在推动人类文化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文化的融合力、发展力和传承能力。我们之所以把文化生产力理论作为分析我国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长机制、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发展规律,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中华文化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力;我们之所以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生命力的手段,促进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实现文化与社会共同进步,是因为我们认清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我们之所以把文化市场化作为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战场,实现中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双赢,是因为只有适应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于提升文化生产力的设想和建议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激烈争夺,我们应该奋起直追,不断缩短差距,努力实现文化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关于如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代表性的建议是:(1)创新发展。当前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第一,创新文化理论、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创新文化理论、更新文化发展观念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键。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发展理论和观念。第二,积极探索和创新文化发展体制。大胆借鉴、采用市场机制来发展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文化发展的市场机制应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应加快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制度,建立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形式、管理形式和分配方式,建立文化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生产、消费和交换方式。第三,发挥政府在文化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党和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是我国文化生产力健康发展的保障。(2)营造环境。论者一致感到,当前营造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影响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经济与政治环境等等。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就应当去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宽容的工作环境、富裕的经济环境、民主的政治环境。要以人为本,真正实现对文化生产者的人文关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能在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为社会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产品。(3)突破发展。其大意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应该在三个方面有大的突破。一是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在观念上有所突破。首先必须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逐步纠正重物质资源开发,轻智力资源开发的倾向。我们要在重视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把工作重心真正移到“科教兴国”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浓烈氛围。二是建立起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在机制上有所突破。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要靠政策来鼓励,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三是加大教育、科技的投入,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所突破。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人力资源高素质化和经济活动的信息化,所以发展与改革教育培训事业已成为国家企业第一位的任务。加快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步伐,就必须重视对知识的投入,使知识在财富增长中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要尽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4)统一发展。人们认为,坚持三个统一是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不竭源泉。一是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繁荣市场和加强管理的统一;三是坚持国内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统一。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提升文化生产力的基础工程:一是要建设核心队伍;二是要确立文化工作者的主力军地位。

参考文献:

[1」王鲁娜.文化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现实的物质力量[J].学术论坛.2006(4):81-85.

[2]唐志龙.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当代路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3):11-15.

[3]金元浦.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J].新华文摘,2005,(11):24-28.

[4]关多义.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5,(l):4-6.

[5]李昌森.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30-33.

[6]陈依元.新世纪经济文化力的竞争及对策[J].江浙学刊,2006,(2):190-192.

[7]贾岚生.文化生产力的社会功能[J].理论与改革,2005,(l):43-46.

[8]孟祥荣.谈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J].现代情报,2005,(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