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受到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客观上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倍感困惑和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尤其是“教教材”的做法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笔者以《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设计为例,对如何进行教材开发创新作说明,希望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有所启发。本节内容笔者采用如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之一:实例探究与思考

什么是命题?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假如是命题你能判断它的真假吗?

命题1:4x+2是整数;命题2:x+1>4;命题3:如果某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命题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命题5:我省所有高一年级的数学课本都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教科书;命题6:所有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黄种人;命题7:对所有的实数x,都有x>3;命题8:对任意一个整数x,都有2x+1是整数。

笔者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对“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内容要求,在教科书内容的再生上特意设计了像命题5、命题6这样的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命题,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设计命题3和命题4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辨析及对比,进而感受全称命题与一般命题的区分,有意识地加深他们对全称量词和全称命题的认知程度。

在设计过程中也对设问方式进行了变革,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用存在量词去表述,以便为学生对“存在量词”与“存在命题”(特称命题)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相关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留下缓冲的空间。

环节之二:分析与推理

在这两个环节中,试图通过学生对环节之一的思考和探究达到学生自主活动的目的,更好地融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命题的形式写出或说出命题的反例。在本环节,师生互动以及师生对话与交流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环节之三:知识的发现与归纳

学生很容易发现命题5-命题8和命题3、命题4不同,命题5-命题8出现了“所有”“任意”这样的语句表述,此时教师顺势指出:类似语句一般表示在指定范围内的整体或全部,那么这样的词语称为全称量词,表示符号是“”,当然,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就称为全称命题。上述命题5-命题8便是全称命题。我们在引导学生判断命题5-命题8的真假过程中,需要说出命题的反例,此时,学生自然而然会用到与“存在某一个”“至少有一个”类似的描述。当然,在本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涉及一些陈述性和符号性比较强的名称以及概念,相对而言具有抽象性,那么在处理的技巧上更应该侧重于教师讲授以及归纳引导上,如果我们还是着眼于学生自己通过归纳给出定义,势必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环节之四:针对性练习与感悟

本环节的设计要通过对教科书习题、典例的重组与加工,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深刻感悟为主,既要考虑知识的预设,更要考虑知识的生成,对具体题目是否进行分析、讲解则完全由课堂教学实际来确定。在练习题目的设置上要尽可能体现类型的多样性和难易的层次性,保证照顾到不同认知水平层次的学生需求。考虑到知识特点和学生日后参加高考的实际,题目设计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逻辑用语在数学推理、逻辑论证中的应用,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之五:巩固作业与延伸探究

(1)作业:第29页习题1.4A组1、2题。

(2)探究:①环节一中后4个命题与其反例分别有何关系?②根据本节知识自己写出几个全称命题,并尝试写出其否命题;列举几个特称命题,并尝试着写出其否命题,并加以辨析。

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相关作业,学生的作业可能会“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学生思维不同水平及差异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要探究以上开放性问题,必然需要对知识进行消化,需要看书、思考,甚至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自主学习和探索,正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所要期许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章建跃.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A版)介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严士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