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压迫型”向“对话型”师生关系的转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压迫型”向“对话型”师生关系的转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教育活动产生起,关于师生关系的论争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当今日趋激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维度,更是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以及一个永恒的话题。保罗・弗莱雷作为20世纪巴西最具影响力的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以他全新的批判教育学视角,对“压迫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与反思,提出要建立新型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压迫;对话;师生关系

目前,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中的师生关系虽早已被人们指出是一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关系,但终究找不到一种更好的改善此境况的有效途径。当然,也有一些教育学者提出这样那样的改进方案,理论上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却收效甚微,最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该问题的根源究竟在什么地方?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才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改善途径。有幸读到保罗・弗莱雷撰写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深感其思想的强大。尤其是他的解放教育理论在巴西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基于他的批判教育学理论,对师生关系做出了一番别样的理解。接下来就来具体探寻一下他对师生关系本质的理解。

一、灌输式教育的本质

灌输式教育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压迫关系。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育方式。“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学生被灌输越多的知识,其存储的越多,其越不能批判性地认识世界以及对世界进行干预。用弗莱雷的话说就是“他们越是原原本本地接受强加于其身上的被动角色,就越只能适应世界的现状,适应灌输给他们的对现实的不完整的看法”。在弗莱雷看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所体现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压迫关系。教师是压迫者,学生是被压迫者。“教师只是在谈论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他们通过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回答他们自己的世界观”。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他们不考虑学生的现实的具体处境,常常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与学生自己的问题、疑虑、希望和恐惧关系很小甚至毫无关系的内容,事实上,这些内容反而会增加被压迫者的意识恐惧,使他们害怕去追求自由,丧失批判意识,失去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使师生双方都变得非人性化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降低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失去反叛意识,成为知识和权威的“顺民”。在该教育模式观照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被教育的“物件”。目前的师生关系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意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的是压迫者所希望的“顺民”。弗莱雷强调要建立一种更为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来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问式教育的本质

提问式教育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

同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了与灌输式教育相对立的提问式教育,他指出提问式教育中所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对话型师生关系。在此种教育中,不存在教师的学生或学生的教师这样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样的字眼,这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信任和尊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处于被压迫的境地,并且认为只有批判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达到双方共同的人性解放,实现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因此,这样就不能把教育简单看成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观;也不能认为是一个人“消费”另一个人的思想。双方必须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对话本身就意味着位置的改变,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人,而是与学生共同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反思与批判,形成新的知识观,对世界产生新的认识。“对话型”师生关系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建立新型对话型师生关系对我国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弗莱雷师生关系思想的独特性

通过对比历史上关于师生关系地位的三次重要的理论革命,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弗莱雷师生关系思想的独特性。历史上关于师生关系地位产生了三次重要的理论革命,即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师中心论”,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动性,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我国受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中心论”在我国的教育思想中占据着根深蒂固的作用。灌输式教育思想也在其影响下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杜威的“学生中心论”的提出对“教师中心论”思想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关注学生的成长,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强调兴趣是儿童最大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还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都存在一种潜在的教育不平等。无论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必然会导致一方利益的损害,必然影响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的达成,以及教育目的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作为巴西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一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强调,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既然存在中心,那么就存在边缘,这无形中就存在着一种教育不公平,教师与学生是一方压迫另一方的关系。因此,他提出了颠覆性的“去中心论”思想。受家长式的社会行动机制思想的影响,“被压迫者被当作个体看待,被看成是偏离了‘良好的、有组织的和公正的’社会的一般形态的边缘人”。学生成为丧失“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何谈发展。针对此现状,弗莱雷强调,教师与学生应该形成一种对话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知识的引路人,把握正确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弗莱雷所倡导的“对话型”师生关系观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教师和学生通过建立在批判性的反思与思考基础上的交流,师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完满个性的人。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维,深刻理解及探寻弗莱雷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和主张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实施以及教育目的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王佳佳.从压迫走向对话:弗莱雷师生关系观的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