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梅西安和《二十圣婴默想》(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梅西安和《二十圣婴默想》(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纪念20世纪法国作曲大师梅西安诞辰100周年之际,邹翔在2008北京现代音乐节完成了大师的钢琴代表作全套《二十圣婴默想》的中国首演。这位演出和教学双肩挑的作者,心得与笔触非常人所能及。――编者

有一位非专业听众兴奋地对我说:“这部作品里的感情很丰富,特别是第15段‘圣婴之吻’表现的那种温存和关爱;还有最后第20段‘爱之教堂的凝视’的高潮部分让我热泪盈眶,那是一种彻底的欣喜和欢乐。”

《二十圣婴默想》篇幅宏大,但它以丰富的情感内涵,在音色,音响,情绪,速度,力度和织体等方面的鲜明对比和变化始终吸引着听众。梅西安与其他一些20世纪作曲大师相比,音乐语言更加易懂,特别是在和声和节奏方面。在20世纪中期那个实验先锋派音乐盛行的年代,他仍然创造性地使用诸如传统的大三和弦,需要相当的艺术信念和勇气。梅西安在创作手法上大胆突破传统。他大量吸收非洲和印度节奏,为他的音乐注入了很强的异域色彩。我们知道,鲜明的节奏是音乐中的首要元素,即使音乐感一般的人都会有所感应,这应该是梅西安的音乐能够抓住听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二十圣婴默想》两个多小时的音乐里,有着相当数量的、各式各样的“重复”段落,如主题型(“神的主题”循环再现)、动机型、和声型,还有大段表现鸟鸣的音群型等。这些“重复”段落显然是梅西安有意识的艺术处理,而不是因为江郎才尽而简单罗列。我推想“重复”的原因有几方面:一,音乐就像万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之中。要突出“变”,就需要有“不变”作为基础;二,“重复”给人一次重新听到已出现的音乐素材的机会,也把不同的音乐素材贯穿在一起,形成整体;三,梅西安经常提到一个词“immutability”(不可改变),宗教里的造物主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当完美,是不能改变的,音乐中的“重复”也许正是在反映这种宗教理念。

有“不变”就有“变”。梅西安的魅力就是他可以敏锐地洞察人们对于同一个音乐素材持续的注意力,他总在人们失去注意力以前插入新的音乐素材。这类例子数不胜数。一种是及时地变化音乐素材,还有一种就是将变化刻意地推迟。例如第14首“天使们的凝视”,其中有一个部分是三个声部进行的和弦型的卡农和另外一段象征天使的段落相互穿行共三次。三次中的卡农段落因为扩张而一次比一次长,这意味着与其穿插的象征天使的段落被一次次推迟。这在听众的心理上制造了一种巨大的期待,就是“到底这段卡农什么时候结束,到底天使段落什么时候进来?”整个乐段可以说把听众期待提升到了一个临界点,颇具戏剧效果。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梅西安一生用自己的音乐赞美主,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巴黎圣母院担任管风琴师,为每周的礼拜日演奏仪式音乐。《二十圣婴默想》创作于1944年,是一部蕴含着强烈宗教情怀的作品。梅西安对这部套曲作了一个概括的描述:“凝视马槽里的圣婴――主耶稣的众多眼睛。这是对这些眼睛的默想:从难以言示的天父的凝视、乃至一层层地重叠的爱之教堂的凝视欢喜的圣灵之不可思议的凝视或圣母如此温柔的凝视、天使们的、占星师们的凝视和非物质性之创造物或象征性之创造物(时间、高度、沉默、星星、十字架)的凝视。幻想是从这些凝视而来的。”《二十圣婴默想》也曾被人翻译为《二十圣婴凝视》,我个人以为曲名表现的不是动作或动态,而更多的是一种冥想的状态,所以前一种翻译更合适。全曲共有20首乐曲组成,犹如20幅美妙的画卷。整部作品是表现梅西安对于注视着幼儿耶稣的各种“眼睛”的个人想象,从而表达他对主的崇敬和热爱。像他在序言所说,几乎每一首乐曲都是侧重描写其中的一种“眼睛”,有天父的,圣母的,天使的;还有一些有强烈宗教象征意味的事物,如十字架或星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