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泾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泾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结合泾县蚕桑产业现状,分析了该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安徽省委发函内容精神,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泾县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桑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281-02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泾县养蚕历史悠久,地理环境适宜,丘陵地多;气候温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种桑养蚕。20世纪80年代泾县就把发展蚕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主要产业,争创“万担茧”。90年代初期蚕桑发展突飞猛进,受1994年蚕茧大战的推动,1995年泾县桑园面积达到2 533.33 hm2,年饲养量7.2万盒,产茧2 300 t。2007年全县发种7.7万盒,产茧3 127 t。这也是泾县历史最高纪录,随着全面打破计划经济,受茧丝绸市场的影响,蚕桑生产几起几落。当前茧丝绸产业正跨入新的阶段,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仍面临困境,茧丝绸产业尚未发展为现代蚕业产业,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制约着茧丝绸产业的发展。泾县蚕桑产业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亟待每个蚕业科技工作者共谋献策。

1 泾县蚕桑产业现状

现有桑园2 000 hm2,其中抛荒桑园533.33 hm2。主要桑品种有湖桑系列、育7-11、农桑系列、皖桑系列等。全年年饲养量约3万盒,农户1.6万户;全年产茧1 500 t,全年产值5 010万元。主要蚕品种:春季以菁松×皓月为主,秋季以苏菊×明虎为主要品种。

蚕区主要分布在泾县西南片,饲养量最多的是桃花潭镇,该镇现有桑园737.33 hm2,年饲养量11 468盒,占全县饲养量的30%以上。该镇的新民村拥有桑园逾133.33 hm2,养蚕户569户,全年养蚕3 000余盒,养蚕大棚面积1.8 万m2,其中新增大棚逾5 720 m2,新建小蚕共育室580 m2,改造33.33 hm2老桑园。

2 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水平较低,管理粗放

一是蚕桑生产科技化水平低,投入成本少,管理粗放,蚕茧单产偏低;单位面积桑产茧量非常低,抛荒桑园多,弃管弃养,桑园病虫害猖獗,形成交叉感染。桑园投入少,叶质差,产叶量低。二是蚕种来源渠道多,品种多且杂,质量堪忧。由于多年来蚕种市场混乱,难以管理,无证经营蚕种的现象较多,蚕农的利益无法受到保护;其次品种的多样性,不同的来源渠道,发种的时间不统一等,也是造成蚕茧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技术力量薄弱,目前专职从事蚕桑技术推广的只有12人,大多数蚕桑干部都被当地政府部门安排到其他岗位,原有的技术推广网络已不再完整,新的技术难以深入推广。蚕农的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接受新技术,仍然延续传统方法养蚕栽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科技的推广运用。同时,农村劳力的缺乏也是制约蚕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合作组织及企业带动力不强

蚕业合作组织力量薄弱,全县有7家蚕业合作社,但真正运转的只有1家――新川蚕业合作社。如何真正调动合作社的积极性,借助合作组织这个平台,名副其实地为蚕农服务,是摆在蚕业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

并且企业带动力不强,未与蚕农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安徽省鑫源丝绸公司一直在走“公司+农户”的订单式模式,但规模较小,每年的收茧量不足全县的1/3,不能真正带动全县的蚕桑生产。

2.3 蚕桑综合开发模式尚未形成

蚕桑综合开发一直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蚕农积极性不高,推广工作严重受阻。扶持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蚕农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投入成本少,发展桑园、建立蚕室等资金欠缺。近几年国家用在蚕桑项目的发展资金很少,再加上县财政困难,蚕桑产业一直是弱势产业,基本没有资金扶持,这也是制约泾县蚕桑发展的原因之一[1-2]。

3 发展对策

安徽省农委发函“关于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是借中央八部委联合下发的茧丝绸发展意见的东风,结合安徽省实际,为安徽省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意见和措施,为基层蚕桑推广工作指引了方向。现结合泾县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和设想。

3.1 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把蚕桑产业作为传统蚕业、文化蚕业来保护,现有的养蚕户都有数十年的养蚕经历,对蚕桑有着深厚的情感,经过多次市场的冲击,仍坚守着这一片桑园。应保护蚕农的这份执着精神,制定相关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稳定现有的蚕桑规模,避免长期建立起来的蚕桑产业继续低迷。

3.2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现代蚕业发展

一是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对成片13.33 hm2以上的桑园,进行设施老桑园改造,更换新品种桑树,实施标准化管理,科学配方施肥,进行统防统治。鼓励大户对弃管抛荒的桑园进行土地流转,并加强管理,避免桑园病虫交叉传染[3-4]。二是建立标准化小蚕共育室,扩大小蚕共育率。通过合作组织牵头,联合就近蚕农,实行小蚕共育。全面推行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兴建养蚕大棚,为丰产高产打下基础。三是大力推广方格簇,提高茧质,赢得市场。提供优质蚕品种是前提,其次是提高饲养水平以及改良簇具,积极推广方格簇,严抓上簇环境的控制、采茧的时间等。配合收茧部门把好收茧关,拒收毛脚茧,实行优质优价。四是深入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蚕桑综合开发的途径。果桑的种植、桑茶的制作、桑枝食用菌的栽培等后期加工和销售一定要有保障。因此,不仅要为蚕农提供技术,更重要的是寻求市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能消除蚕农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五是结合泾县红色旅游的特色,在交通便利的运河两岸,蚕桑资源丰富的乡镇发展蚕桑旅游观光,建立桑果采摘园,使游客体验采桑养蚕,蚕桑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使蚕桑生产多元化,提高蚕桑附加值。

3.3 进一步发挥现有蚕业合作社的作用,扶持和督促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吸引更多的蚕桑饲养大户参加合作组织,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打造以桃花潭新民村为中心的蚕桑专业村、特色镇,以点带面,引领其他蚕桑合作社的正常运转,让更多的蚕农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搞好蚕桑生产,以稳定全县现有的蚕桑规模。依托合作社开展蚕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配套的道路和沟渠,更换新品种桑树,创建高标准蚕桑生产基地;全面扶持年饲养量10盒以上的大户,支持小蚕共育室以及养蚕大棚的建立,提供蚕桑新品质以及新项目的有偿试验示范等。

3.4 积极支持和配合茧丝绸企业,进一步实施订单农业

竭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茧丝绸企业和农业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交流,依托当地村级组织或合作社,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协同创建规模化优质蚕茧基地,推广优质高效配套蚕桑新技术,使用丝质优、产量高的蚕品种等,以提高泾县蚕茧产量,提升蚕茧品质,全力支持培育壮大茧丝绸龙头企业,以带动全县的蚕桑发展。

3.5 规范蚕种市场,完善蚕种供销制度

由于近年来蚕种一直供大于求,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倒卖蚕种,扰乱市场,使蚕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更使得泾县的茧质由于发种时间不一、品种多杂而每况愈下。一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以科技为抓手,与蚕农建立一种牢固的干群关系,取得蚕农的信任。二是清理蚕种市场,实行蚕种代销制度。根据全县的桑园分布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设立规范的代销点,定期培训代销人员,发放代销证。三是会同农业执法部门把蚕种市场的管理作为常年的工作来抓,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坚决打击非法倒卖蚕种的行为。

4 结语

总之,栽桑养蚕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定要发扬光大。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上级部门惠农政策的扶持,使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力争提高出口创汇的同时,也能使茧丝绸产品走进每个老百姓的家中。

5 参考文献

[1] 王文生,张东城,赵汝林,等.浅析临沧市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2(1):58-60,63.

[2] 董兴良,孟学智,卢晓斌.沾益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1(S1):32-36.

[3] 陈涛,李奕仁,吴大洋.我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460-462,465.

[4] 罗坤,徐明.云南蚕桑产业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5(6):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