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场中的个性显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了“镜中我”(looking glass self)的概念,即“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库利将它的出现分为三个阶段: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一句话,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1}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认识他们自己,他人告诉这些个体他们是谁,因此一个人个性的形成过程离不开自我与他人的互动。
在人物专访中,记者给予了采访对象充分的话语空间来展现自我的个性,同时记者的提问又从另一个方面来激发采访对象的个性,而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后一种方式比前一种方式更加有效,因为“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比“自我”的独白更能展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2004年“两会”召开前后,我采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吴青。采访当天,摄制组在北京的一家俱乐部里租借了一个场地,采访就在这家俱乐部的咖啡厅里进行,当吴青走进来的时候,她看到了墙上挂着的装饰画,上面画的是一个半裸的女人像,吴青当即很严肃地表示,这幅画不好,最好不要挂在这,摄影师赶紧跟她解释,这幅画在镜头里看不到,老太太这才没有要求一定要把画取下来。以前也有采访对象在这个地方接受过“面对面”的采访,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谁都没有说过这幅画有什么不好,我们对这幅画也已经习以为常,倒是吴青一走进来就感觉到不对劲,而且立即就要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从这么一件小事,我们就能感觉到吴青的个性。这种个性可能在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吴青似乎不懂得给人留面子,也给自己留有余地,不懂得我们经常说的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或者手段。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个性,她能够当选人大代表,人们认为人大代表应该有这种个性。采访开始后,我的部分提问指向了吴青的个性,比如她二十年始终坚持用《宪法》解决问题:
记者:一般的人拿着《宪法》解决问题就不行,但是吴青代表拿着去就可以。
吴青:那是因为代表证,我行使代表权。
记者: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讲不是《宪法》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你的固执?
吴青:不能说我的固执,这是我的责任,我的义务,因为人民代表确实有一个要利用法规来维护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记者:当你拿《宪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给人家从包里掏出《宪法》来,人家一般用什么眼神看你?
吴青:有人觉得我很奇怪,我不管你怎么看,我就是要用它。因为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必须是这么办的,我不管人家怎么说。因为人家说我的多了,人家说吴青就是要出风头,人家说东她必须朝西,人家说南,她必须往北走。
――以上节选自《吴青:代表人民》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种洒脱也体现在吴青的个性里,但是吴青说她最在意老百姓对她的评论,她的个性不是绝对自我的个性,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与他人紧密相连的个性。
注释:
{1}[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2页。
(作者为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插图:孙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