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诠释高校计算机教学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诠释高校计算机教学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审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地位和发展,因此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对于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对策

1引言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切实从培养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出发,从计算机知识教育转为计算机素质教育、转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的时候基本了解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及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专业服务打好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是时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培养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2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表现

2.1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也就是教学内容的滞后现象。例如,图像处理Photoshop软件的新版本以到了Photoshop9.x,而在很多大学中讲述的还是Photoshop5.0。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学习者也在追求一个“新”字,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能在施教过程中去调整,比如,在机房的机器上装上较新的版本,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去学习;或者先按教材上的版本学,再给学生介绍新版本的新增功能。

2.2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欠缺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数字化的信息,已日渐成为人际互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时代标志。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网上的朋友和经历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由于在网上人们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活动,所以目前在上网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在这些学生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也正是由于信息交流的隐蔽性所导致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课进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也应有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多高校的教材没有涉及这一部分内容。

2.3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于简单化,要么是一份试卷,要么是一幅电子作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很难仅凭一份试卷、一幅电子作品给予准确的评价。这种提高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表现在学习结果上,而更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不准确的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进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建议

3.1编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本文认为各学校在选择教材或进行自编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分析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入学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能盲目的向重点大学看齐,如果采用的教材难度过于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注重教材的基础性、系统性,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方法要阐述准确;在内容和使用的环境上体现先进性、应用性。使得学生既能学到全面、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能够反映其最新的发展与应用,掌握一些先进的开发工具和研究方法,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服务。

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时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

不仅要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包、教学网站等,构成立体化教材。

3.2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

人文精神培育的核心是人性良知的唤醒,尤其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伦理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根据文献资料所知: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都是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而目前大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淡薄,信息知识比较欠缺,虽然对信息技术持肯定态度,但这种态度并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程度,还没有把对信息的需求、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较差,信息道德相对较好,但还不够,绝大多数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达不到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的要求。

我们应该强调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学校应有良好的环境和开放的教育思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易受网络上不道德思想干扰的学生,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而不是躲避,更不能在教育中进行挖苦,打击其自尊心,应该让他们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看到自己的优点,老师应该对他们耐心说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其范围中,注重学生对网络上信息的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

3.3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它既是对学生一个学习阶段成果的检验,对其下一步学习有所促进;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指导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但对信息技术课究竟该如何进行考核?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又该如何评价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能寻求一种合理的、全新的评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的评价工作。

用旧有的量化的评价方法一定达不到评价效果。而且,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的迅猛变革和发展,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式也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质性的评定方法,由侧重对学生的甄别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由过去那种从目标、标准到命题全部一刀切的僵硬局面,转而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以求适应教育的新发展和对人才的新要求。对于评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仅对学生的评价,转为对学校、课程、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评价。面对新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对主体性的讨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说,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要求课程评价中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使之贯穿在课程开发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