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学科课堂提问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界定是较为明确、合理的,进一步突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有了颇具挑战性、时代性的责任:必须搞好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沿就是语文学科教学。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呢?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坚持不懈地摸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曲折的路途中,探求者的艰辛劳动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诸多新颖、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诞生了。如钱梦龙先生的“三主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自读式、教学式、作业式、复读式),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上海育才中学的“教学四环节模式”(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还有“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因材施教法,分类推进法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具体的细节性教学观点。如引题的艺术、点拨的艺术、阅读提示法、提纲教学法、精透浅教学法等,无不融注了创作者的智慧。笔者在此仅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教学作分析。
提问教学,就是以口头提问形式进行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巩固所学知识,达成知识板块的整体性、系统性、凝聚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思维,诱使创造力的萌发;可以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程;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间接提高写作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理解程度及尚存在的问题等。
提问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日常教学中常有教师这样提问:X课的作者是谁?X课文章共有几个段落?X课的作家是哪年死的?这样的提问是无疑而问,是机械的、死板的,没有丝毫意义、丝毫价值可言,这其实是没能把握住提问教学的要领。
教无定法而有法,法无定则而有则,提问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规律性。提出的问题应是有的放矢,应体现出教师强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心。具体而言,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立足根本点。世间万事万物,皆有源有本。提问教学应立足根本,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抓住教学重点和关键,蓄意而问。不能脱离教学对象,随意而问,或舍本逐末,甚至不着边际、离题万里。如教学《雷雨》一文时,应就作品的矛盾冲突、周朴园等人的性格特点、作品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设置问题。
2.要紧扣情节点。提问是有意识地通过一种特定的模式,更好地教学,提问要切合所授对象,促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并在思考中自然趋向于课文情节的扩展,构设课文的大体框式结构。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小说、戏剧、诗歌,都有其“情节”,即文之写作思路。导向性较强的问题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让学生于无意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或生活经历“理解”文章的思路,不仅可以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更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作者为什么要首先论述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呢?这其实是在分析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展开行文,若不解决“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则如何解决“正确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呢?只要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就势必会加深他们的理解,进而强化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3.要突出兴趣点。杨振宇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无论是教学欲成功,抑或学习欲成功,都应以兴趣为催化剂,一切的“强行”、“高压”都会阻碍教学或学习正常进行。采用提问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主观能动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作者为什么要从小学时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起篇而不直截了当地说明荔枝的颜色、形状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抓住疏漏点。教学中,教学内容有些地方是容易被忽视或遗弃的。而其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着一定的作用,设计问题时可紧扣这样的疏漏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他们更透彻、全面地把握作品情感,或有力地体会作品的主体思想。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开头:“……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作者为什么要用“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逝世了”之类词语呢?这不仅是运用“讳饰”的修辞,更是作者对马克思的逝世不忍直接说出的崇敬心情的体现,故而将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再如《祝福》一文开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年底就是年底,为什么作者要用“毕竟最像”呢?这是易忽视的,而它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它说明辛亥革命后规定的新历年底是根本不算数的,时代虽换,但旧思想、旧习惯仍然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这正是产生祥林嫂悲剧的时代的、社会的根源。前例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很有帮助,而后例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5.要注意衔接点。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到衔接点,才能使学生更灵活、更完整、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才有利于他们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拓展。僵硬的、孤立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6.要体现明确性。也就是说,提问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设计问题应本着清楚明白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否则,只会让学生无从回答,或答非所问,甚至产生误导。
另外,提问教学还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宽窄度灵活性、精炼性,问题过难、过易,或过宽、过窄,或过呆板、过泛滥,都是不利于正常教学进行、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
采用提问教学时,教师构设问题,应坚持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好、中、差各类学生,以激发全班学生的思维,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实现良性课堂教学。那种搞“定向指标”,仅针对个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让“少数人富起来”的提问教学,是带动不了一个集体共同发展的。当然,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不可能等同的,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周密的、详细的研究,力求适应每一位学生。
提问教学应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评析。学生回答时,老师应集中精力,认真听取,这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勇气和鼓励,更能给予他们精神的安稳。有的教师却心不在焉,或随意走动,或考虑安排下一项内容,都是欠妥的,甚至是不够礼貌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中肯评价,或对或错,具体而论,不应不了了之,给人“有回答不多余,无回答不缺少”之感。评价时,我们应尽量多给一些表扬,多给一些赞许。尤其对未回答或答错问题的同学,更应注意语言的委婉、含蓄,教师可采用分析法、掘进法、诱导法等给予提示,使之积极向问题靠拢,万不可言语讥讽、冷嘲挖苦,甚至“蠢材笨蛋”地就扣帽子,这不仅有失师职,更有可能会在学生纯洁的自尊心中抹上一层阴影,使他们产生浓烈的厌倦感、恐惧感,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总之,提问教学是一种常规教学法,是一种艺术,悟透了其内涵,将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