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登校拒否”凸现的危机及其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登校拒否”凸现的危机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登校拒否现象主要指日本中小学中因讨厌学校或对学校感到恐惧而拒绝上学的现象,自92年开始调查统计以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登校拒否不仅让学生本身受到极大的影响,其家庭也会因此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更重要的是,造成登校拒否的原因复杂,但社会环境变化以及竞争的下移无疑是该现象的主要成因之一,认真分析并吸取登校拒否的教训对于我国教育意义重大。

Abstract: Students' rejecting to school is a phenomenon that in Japa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tudents rejection to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hate or fear the school. Since 1992 when the survey began,the phenomenon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Students' rejecting to school not only le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e greatly affected,but also their families will be caught in great crisis. The reasons for students' rejecting to school are complex,but undoubtedly soci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competition moves down are the major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Careful analysis and exacting lessons from students' rejecting to school are important to our education.

关键词:日本教育;登校拒否;辍学

Key words: Japanese education;students' rejecting to school;dropping out of school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207-02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依靠人力资本发达的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教育长期以来被公认为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被众多渴望教育腾飞的发展中国家视为不可多得的学习样版。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主要在中小学繁衍的被称之为“登校拒否”的现象不仅越来越呈现一般化趋势,更严重的是它犹如摧毁千里大堤的蚁穴一样,正从根本基础上蚕食着日本教育这座宏大的“通天塔”。

按现在日本通行的解释,“登校拒否”主要是指学生不是由于外部的客观原因,诸如:身体残疾,病患或家庭的经济困难;参加了流氓团伙故意逃学;学校不允许其到学等原因,而是仅仅只因为“讨厌学校”,对学校感到恐惧、不适应之类主观心理原因而不到学校上学的现象。因此,又有人将其称为“学校恐惧症”或“不敢上学”等等。根据日本文部省的调查①,1997年中小学校长期缺席不到校的学生人数(学生缺席时间30日以上)达二十二万三千人,其中,小学八万一千人,中学十四万二千人,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了三千人和一万二千人,是该指标4年持续增加后的又一年新纪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期缺席的学生中,以“讨厌学校”为路由拒绝上学的小学生有二万一千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一千人),中学生有八万五千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一万人),两项合计高达十万六千人(日本文部省《1998年学校基本调查》)。自1992年开始此项目调查以来,其增长连年递进。并且,从文部省整理出的最新同一统计数据看,1999年尽管长期缺席不到校的中小学生总数为二十二万一千人左右,没有多少变化,但因“讨厌学校”拒绝上学的小学生却升至二万六千人,中学生则达到十万四千人,明显扩大增长,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②。

日本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曾经也出现过学生大批辍学的现象。尽管那时已经有义务教育制度及各种见面措施存在,但绝对平困者的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经济原因一时间成了日本儿童中途退学、失学的最主要因素(参见表1)。

毋庸赘言,“登校拒否”与因经济困难造成的辍学不同,它所蕴藏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比后者更复杂和深刻。

“登校拒否”的儿童一般除拒绝到学校上学、不愿与人交流接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往往还会呈现出狂暴攻击趋势。日本文部省《1998年学校基本调查》指出,“登校拒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在表现形式和程度上,初期儿童接口身体不适逃避上学、回避与人接触;中期儿童情绪浮躁,捣乱物品,谩骂、殴打周围的人,特别是对父母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晚期儿童则严重自我封闭,成天一个人独坐发呆,对身体的人和事视若罔闻,犹如行尸走肉。“登校拒否”的恶性发展不仅会频繁引发家庭暴力行为,加重儿童忧郁症、精神病的产生,而且常常诱发儿童对生活灰心丧气,自我结束生命。

“登校拒否”现象迄今在发达国家中或轻或重基本上都出现过。1941年,美国以为从事心理咨询的医生约翰逊(Johnson,A,M)发现有许多不能或不敢去学校的学生,他将这一现象称为“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在世界上首次予以发表,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应。日本的“登校拒否”现象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逐渐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注意的,但日本很快后来居上,在时间上几乎和其经济起飞同步,其严重程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也大大超过了其他任何发达国家。之后,伴随日本经济近乎“奇迹”一般或者说是“变态”一般的高速发展,作为社会矛盾集中反映之一的“登校拒否”现象也以近乎“奇迹”的速度在学龄儿童中迅速蔓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日本被认为属于“登校拒否”的儿童1万人中大约有1人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人数上升变成2.3%;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登校拒否”儿童达到了1%人,成为困扰日本千家万户的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利用自己的家宅进行“登校拒否”义务心理咨询服务的坂本悦熊先生,自1993年间设咨询“心理之窗”以来,共接受咨询27000件、接待相关一般来访超过4700人。在坂本熊悦的记事簿里,写满了深受“登校拒否”折磨的家庭、儿童的痛苦心声。

实例1:L(中学生)的手记

现在我太痛苦了。可是,周围的人一定还在想逃学有什么痛苦而言?!这种痛苦没有人能明白,我也不稀罕谁明白,真想尽早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来变得快乐起来。自己头脑里十分混乱,理不出头绪。今后自己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心里没底,什么也看不见,面前一片漆黑。今天完了明天来,明天完了后天来。可能的话希望在今天一切结束,自己已不需要明天了,不需要它来了・・・・・・如果死了能变快乐的话,今天就像死了快乐起来……(后略)

实例2:“登校拒否”演出的家庭暴力

(D从中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学三年级始终闭门不出,拒绝登校。他将父亲赶回老家,肆无忌惮地向其母亲施行了长达10个月的家庭暴力。)

D赶走父亲后,在家中依然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打骂母亲,往母亲头发上浇牛奶、倒白糖,甚至抓着母亲头发满室乱转,用火烧她的头发。D命令母亲上街买东西必须在30分钟内回家,迟到1分就要杀死她。D把母亲买回的食物故意洒在地毯上,命令母亲用毛巾擦拭,可等他母亲用毛巾擦时却又尖叫“不许擦!”,并飞脚踢中其胸部,致使母亲因胸骨被震裂到医院治疗达半年之久。

D还任意用刀在家里的家具上乱刻乱划,隔断电话线,放火烧窗帘。家里被他破坏了4台电视机、5台电子取暖桌,茶具、杯、碗不知被打破摔坏了多少。一年内搬家5次,窗帘两年都没有拉开过。

忍无可忍的D母亲好几次想要亲手结束D的生命。现在D颈项上的一圈黑印就是他母亲当初用电子取暖桌的电线在他身上勒出来的痕迹。

关于“登校拒否”现象产生的具体的原因,由于目前不存在明确肯定的统一模式,故对此并无统一模式,故对此并无统一定义,有关的认识和看法也存在相当的分歧。但从现在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它的出现似乎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以地域开发为特征的急剧的城市化让人们的生活空间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便利的日常生活条件以及泛滥的各种信息在改变人的体质的同时更滋长了人性格内向孤僻的趋势。此外,核心家庭所造成家庭结构变化,教育设施的普及和发达等等,种种“自然而然”的变化会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而发育成长中的儿童单纯的心灵则是这些变化在出现扭曲混合恶性发展时的最适宜的温床。

日本的“登校拒否”现象之所以“青出于蓝”,除超负荷拥有上述的共同原因中的每一项外,还有激烈的升学竞争让学校在儿童心中变成了经不起一丝风雨的温室花朵,以及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特殊原因。

不能进校求学和拒绝到校就学所包含或展示的问题属于完全不相同的层次,后者也可能是社会经济获得发展后将面临的必然现象和问题。不过,在此需再次指出的是:“登校拒否”现在不单成为日本社会毒害儿童心灵的顽疾之一,而且它也扩展到超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的范围,感染并影响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和就职工作的成年人,在他们身上克隆出相应的“登校拒否”现象――放弃学业、拒绝出勤,正日益成为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社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诸多领域也正在模拟甚至超越当年日本的发展轨迹和模式。堪比癌细胞的登校拒否现象对于我们正在图新求变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无疑有太多的借鉴意义,认真分析并吸取这个前车之鉴的教训极其重要,否则我们有可能在让贫穷儿童坐进教师的同时,却让本应学业优异的孩子拒绝上学,演变出另类的新辍学流失现象。

注释:

①日本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Z].

②日本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Z].

③深谷昌志.学历主义之系谱[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