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抑郁症的认知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抑郁症的认知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目前对于抑郁症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比较有效果的就是认知治疗

一、抑郁症的贝克(Aaron Beck)认知治疗

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的歪曲认知可以是个体产生抑郁的原因,也可以是其他因素抑郁医院的抑郁的结果。贝克(beck)认为并不是他们受到了更多来自于客观现实的刺激,而是他们常用一些与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对自己的负面看法,习惯以负面的方式来解释或印证自己的经验,对未来抱着抑郁的看法与悲观的投射以及有预期的失败焦虑)来分析与看待事物,从而陷于“自我”的情绪之中,总之人们的感觉与行为实际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如何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构造其经验的。贝克认知疗法起源于对抑郁症的处理,它着重于处理以上的三个非理性的认识与信念。

贝克教授提出的抑郁症认知理论出发点在于思想和信念是产生情绪状态的原因,着眼点是探查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产生的认知过程。他认为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谴责的方式去解释所有的事件,而这种解释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它是通过做出逻辑上的错误推断而变为抑郁症的,抑郁症病人歪曲客观事物以致自我遗忘。所以,抑郁症病人只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推论或不精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

二、抑郁症的辩证行为(DBT)疗法

许多人总是感到自己情绪失调,他们那人以抗拒的情绪感受时常将他们带入激怒、抑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紊乱的深渊。辩证行为疗法经过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论证,对调整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和增强生活信心有显著效果。辩证行为疗法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极其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在美国临床心理应用非常普遍。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调整情绪,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会如何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也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功能缺陷病症,抑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辩证行为是一种创新的心理疗法。该疗法帮助人们确定和解决自我内心冲突、情绪状态和对生活的需求,让人们远离那种认为生活没乐趣、生命没意义的感觉。

辩证行为疗法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功能缺陷病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化认同是辨证行为疗法区别与其他疗法的“试金石”。DBT的原理是“接受”和“改变”的平衡,而“接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合理化认同。合理化认同,广义上讲,是一种检查过程,检查事物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就心理治疗而言,合理化认同是尊重谈话对象的一种交谈方式,包含了承认对方的观点是正常的、合理的。

三、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MBCT)

内观是一种特定的方式去注意,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而且不加以任何评判。抑郁内心的核心是抑郁体验的一种特殊的“观念”,这种观念中自我看上去无能,没有价值,经常受到指责,同时消极的想法被看成是对现实的精确反映,但这种观念或者模式不仅仅是关于自我和抑郁的概念或者是观点的简单的综合,实际上代表想法,感受,以及身体的许多体验经过过滤后剩下的精华部分。这些精华部分能够在深层水平上起代表作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念。

如果一个人以前有十分严重的抑郁体验,他将会想尽一切方法努力避免抑郁症的进一步恶化,并在重复的失败的面前采取一切措施来逃避或者回避抑郁,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更有技巧的反映可能是简单地放弃这些尝试。

内观技术并不是一种关于控制思维或者用积极的想法取代对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消极意向的方法,相反它更多的鼓励人们允许这种失望和后悔的感觉留在此刻,一个人担心时,尽管看上去在应对他的困难,已经使当事人远离了这个困难是什么的直接感觉。穷思竭虑中包含了对这种体验的判断,这种思维会增强复性思维。时间长久自然体验和有关评价分开来非常困难。 这种回避和全神贯注的状态反应了一种愿望,希望事件在这一颗与实际有所差别。

我们首先与此时此刻的不愉快的经验共存。在东西方获得心理健康的不同途径之间,内观认知疗法搭了座激奋人心、制作精细的桥梁。把内观纳入到了抑郁症的治疗中这个新方向暗示着在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上前途一片光明。在打破抑郁症反复发作的循环方面,面对2l世纪大众健康问题,Segal、Williams和Teasdale提供了―个很有前景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 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2] 舒畅,王高华.抗抑郁药研究进展:P物质拮抗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

[3] 刘贤臣,唐茂芹等.SDS和 CES - D对大学生抑郁症状评定结果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

[4] 骆宏,马剑虹.大学生抑郁症状、问题解决能力与压力感知的关系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4).

[5] 刘铁榜,杨彦春,肖译萍等.第十二届世界精神医学大会会议纪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