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季爬山7要4补6注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季爬山7要4补6注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爬山,既能调心养肺,提高各器官的功能和免疫力,又能欣赏美丽的秋景,何乐而不为呢?不过,爬山虽好,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秋天天高云淡,非常有利于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爬山正是一种非常适合人们在秋季进行的活动。登高远望,让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与亲朋为伴,爬山畅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那么,爬山有哪些健身功效?要注意些什么呢?

爬山健身

爬山属于有氧运动,秋季的山林中,含有丰富的“空气维生素”——负氧离子,空气很清新,爬山能使肌肉获得比平常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帮助体内的有害物排出,促进新陈代谢。此时爬山对强化人的心肺功能非常有益。

爬山还可以加快脂肪消耗,在爬山的攀登动作中,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将得到有效锻炼,对减少腿部脂肪,塑造上翘的臀部很有帮助。因此,爬山运动非常有助于腰、腹部的锻炼,有助于塑造曲线优美而饱满的翘臀。爬山时,下肢承受力较大,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保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还可以增加骨中矿物质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有利于刺激骨细胞的生长。

有备而行

爬山前,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带足所需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1.带好小药箱:爬山时难免出意外,常用药要备好,外伤药如创可贴、紫药水、药用酒精棉球、跌打损伤药等,还可备一块丝巾,必要时可做绷带用。老人还应带上急救药,如速效救心丸等。山上有蚊虫,应带上风油精等常用药品。

2.喝糖水,防止低血糖:在爬山之前,最好喝一些热糖水,以防止低血糖、头晕、出虚汗等症状。

3.少带行李,轻装前进: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

爬山7要

1.思想要集中:爬山时不能光顾着看景不顾脚下,要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松动,以免踏空。拍照时不要站在悬崖边,以免滑落跌下山。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

2.要走坡道:北京体育大学杨静宜教授根据运动力学理论建议游人爬山多走坡道,少走台阶。因为上台阶时膝关节屈曲度在130~150度之间,这时膝盖骨负担最重,最容易引起“膝前痛”,而走坡道可以自己调节步子的大小,避开在引起“膝前痛”的角度发力。在陡坡行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这样可减低坡度。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承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3.要先慢后快:爬山前最好做些简单的热身运动,爬山速度要先慢后快,速度太快会过度消耗体力,甚至出现意外。爬山的高度和时间都应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而定。

4.要站立休息,避免疲劳:爬山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方法,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控制在10分钟以内,长时间休息可在20分钟以内。爬山时科学的休息方法是站立休息,站立休息可以使血液迅速回流到心脏,而坐地休息会使血液回流的速度减慢,导致上肢甚至大脑血液供给不足。

5.要适时加减衣服,预防感冒:秋天的早晨和傍晚的温度都比较低,爬山时速度要慢,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同时要多带件保暖抗风的衣服。衣服不宜脱得太多太快,否则,很容易感冒。

6.要护肤防晒:秋季紫外线较强,最好戴顶帽子遮住日光照射,或适当擦些防晒霜保护皮肤。

7.要量力而行:爬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爬山的高度,不要强求爬到山顶。爬山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应停下休息或放弃爬山。

营养4补

爬山需要三大营养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需要无机盐、水分、维生素。因此,爬山时,要注意遵循这样的营养原则:

第一,补充能量:爬山是一项消化能量比较大的运动,因此能量供给非常重要。上山前要准备好一定量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面包、蛋糕、罐装八宝粥等)、蛋白质(午餐肉、鱼罐头、火腿肠、鱼肉酱、咸鸭蛋、豆制品等)、脂肪(果仁、巧克力等)这三大功能物质,尽量保持营养均衡。

第二,补水:爬山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另外由于秋天气候干燥,山上阳光较强,人会觉得口渴,这时补水就尤为重要。积极地补水能够帮助身体降温,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爬山时,大量的电解质和水溶性维生素也随汗液排出了体外,补水时,一定要选择含电解质、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协同补充,而不要单补白水。

第三,补充矿物质:人出汗,体内的钠、钾等矿物质会大量丢失,除了通过运动饮料补充一部分以外,还可以通过食品,如榨菜、雪菜等适量补充,以保持身体的运动能力,防止疲劳过早发生。

第四,补充多种维生素:爬山时耗氧量比较大,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除了要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外,还要补充一些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止出现爬山后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的现象。

安全6注意

1.忌天未亮时爬山。秋季清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诱发心脏病或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最好早饭后天亮时再爬山。

2.最好结伴而行。结伴而行不仅有趣,当意外发生时,互相有照应,可及时得到救助。老年人、小孩更不能单独去爬山,务必要有家人陪护。

3.不要爬野山。每年都有爬野山失踪、摔伤的事件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最好结伴去爬熟悉的山,或者向公众开放的山,不熟悉的野山最好不去。

4.有慢性病的人爬山要谨慎。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最好不要参与爬山活动。有糖尿病、痛风、关节疾病、癫痫、眩晕症、肺气肿的人,以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都不适宜爬山。

5.爬山时如果被蜂哲伤,要小心地将残留的毒刺拔出,用手轻轻挤捏伤口,挤出毒液,涂一点氨水或苏打水,并要赶紧上医院处理。

6.爬山时如果扭伤,不能热敷。而要冷敷。如果骨折,不要随便搬动,应先固定伤处,再送医院治疗。

据央视《健康之路》节目等整理

相关链接

四类病人爬山要“悠着点”

秋高气爽,郊游爬山,是非常有益于身心的事情。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爬山运动虽好,并不适宜所有人,尤其是对那些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窦国祥教授表示,以下四类病人在选择爬山时要“悠着点”。

第一类: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性高血压。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易受变动影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也较高,心、脑、肾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血管硬化,或合并其他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容易发生脑出血、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有的病人平日常有头昏、眩晕症状,头重脚轻,走路发飘,则更不适合登山了。

第二类: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有足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末梢血管病变主要有下肢血管病变,血管壁有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堵塞。病史在10年以上的病人都会有这种变化。开始时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逐步会感觉下肢皮肤瘙痒,肢端发凉,肤色变暗,出现色素斑,下肢端刺痛或灼痛、麻木,感觉迟钝,肌肉逐渐萎缩,最后趾端坏疽、坏死。爬山加重了下肢血液循环的障碍,会出现间歇跛行,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

第三类:痛风患者,特别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尿酸在体内形成增多,肾肚排出减少而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肌腱及肾脏,引起组织损伤。爬山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第四类: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膝关节病或已有骨刺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突出的病变在关节,有持续性和进行性的滑膜炎,严重时软骨破坏和骨侵蚀,关节畸形。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骨质增生,表现为慢性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65岁以上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此病。在上山过程中,由于关节不停摩擦,会加剧疼痛;下山时,约3倍于体重的压力压在下肢,患病关节是无法承受的。

专家表示,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爬山,应该事先征求一下医生的意见,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