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洋务运动对医学现代化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洋务运动对医学现代化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洋务运动以前,西方医学已经随着早期来华传教士,在华有所传播。然而这种传播大多是民间的,零散的。这些西方医学的传播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化影响甚微。中国官方注意到医学的长处并开始办医院以及西医教育始于洋务派。洋务派通过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派遣留学生和办新式医学堂的方式,对我国医学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洋务运动;医学;影响

洋务运动前,西方医学在中国已经有所传播。早在明清之际,即有传教士陆续来华。这些传教士大多隶属于耶稣会,他们是在教会处于宗教改革和伊斯兰教扩张的内忧外患中被派出的。传教士来华固然以宗教使命为第一要义,然而为了在地方立身,他们必须取得当地民众的信任。于是这些传教士既是教士,也自然成了兼职的医生,教师。比如利玛窦和汤若望等人。这一时期,传来的书,学说,诊所,然而这些大多是零散的,传教士大多也并不精通医术,传来的医术也并非最先进的;在国内,很少有人能掌握英语,翻译进程缓慢,且大多数翻译的书籍都是政府的天文历法;尽管有史料康熙,然而仍既非最先进,也非整体连续的。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中国官方注意到西方医学的长处并开始修建医院,兴办西式教育始于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深切感受到了西方的先进和本国的落后。他们呼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于是掀起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下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企业,旨在通过对西方技术的学习来挽救清政府的颓势。除此之外,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并派专人翻译西方图书。

留学生翻译了诸多外来书籍,具体如下:

表1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李刚,《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年第六期,第39页)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该局翻译的书籍也绝大多数是科技书籍。其中关于采矿、蒸汽机、化学、造船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是首次被介绍来我国的。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书籍在其中占了13种,91卷,63本。虽然医学类书目只占了8.4%,远不及史志和兵政类的翻译书目,但这毕竟是西方医学类图书开始大规模翻译的开始。从此,西方医学类图书开始大规模地、系统地传入中国。

二、洋务运动对西医的影响

洋务运动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不仅派人翻译西方医学书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医学技术,同时在国内兴办新式医学学堂。

洋务派从1872年起,洋务派先后派120名幼童分四批出国留学。①这些儿童被召回后,按照专业的不同,分别在各行各业担任工作。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魏瀚、萨镇冰、刘步蟾等。

表2 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中,有7人从事医学行业。林联辉是留美青少年中的一员,他于一八九二年首次担任北洋学堂总监,又是李鸿章的私人医生。②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鸿章,乃至洋务派整体对西方医学的发展的认可。

我国自办的西医教育,开始于1865年北京的同文馆医学系,该医学系中已开班现代医学讲座,这是中国西医课程的开端。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同文馆解散后被并入京师大学堂。医学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第10科实际上并未真正实施。直到1903年,医学科才开始正式开课,1905年改名为京师专门医学堂。此外还有1908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湖北医学堂,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成立的医学馆,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军医学堂等新式医学堂。③

1890年李鸿章为《万国药方》作序,其中这样写道:“倘学者合中西医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④由此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中西医的观点,李鸿章认为应当把中医和西方医学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尽其用,这对医学发展大有裨益。这种“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西方医学技术的接受和认同。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另一代表人物,在1903年主持制订了大学堂章程医科科目,虽然中医科目虽然排在首位,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科目中西医科目占了大部分。⑤

洋务运动是中国官方注意到西方医学的长处并开始创办医院和现代医学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中,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主持西方医学书籍的翻译,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办新式医学堂等方式,使得西方医学技术开始在中国系统传播开来。

三、小结

洋务运动对中国医学现代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尽管在洋务运动之前,随着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技术已经在中国有所传播,西方医学技术,包括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如1693年,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葡萄牙传教士刘应向身患疟疾的康熙帝献金鸡纳霜,康熙帝因此得以治愈。然而洋务运动之前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是零散的,民间的,西医的传播并未走向系统化官方化。而且,这时候来华的传教士尽管兼任医生职务,但是大多数传教士毕业于神学院,本身并不从事医学行业,因此他们的掌握的医学技术大多是粗浅的,并不能真正反映西方医学的实际发展水平,也由此西医的影响力不足以被大多数人认可。

而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西方医学传播走向官方化。此时通过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和开办新式医学学校,西方医学技术开始在国内系统传播开来。而出国留学生归来后继续任教,并不断扩充翻译的医学书目的数量,这无疑形成了良性循环,使中国的西方医学发展开始全面系统地铺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西医的先进性,中国传统的医学在大量西方医学知识传入的背景下也开始不断调整,这一点也能从李鸿章的“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中看出。洋务运动大大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医学现代化,是中国系统全面学习现代西学技术的开始。(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注解:

① 周棉等编.中国留学生大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589

②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68

③ 李经纬.中外医学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04-305

④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68

⑤ 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69

⑥ 李经纬.中外医学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