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结构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要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而定,教育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只有较为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

【关键词】产业结构 教育结构 变迁

一、教育结构受产业结构制约

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要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而定,教育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只有较为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优化的教育结构,又必然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产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产业间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在产业内部引起劳动要素,即资本、原料、劳动力之间的结构变化。经营者将会改变投资模式,即逐渐减少物质、金融资本的注入,代之以尽量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产业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内部的这种变化,对教育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资料显示,不论是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人力需求,还是由于第三产业振兴而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中等技术人才已难以胜任。《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对这类岗位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有明确的限定,其中大部分岗位的GED(普通教育程度)为4(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SVP(职业培训年限)是7(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教育),一些岗位的GED和SVP水平还超过上述等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的素质、文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报告认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而目前我国各产业中劳动力的素质和产业自我发展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1999年下半年发表的一份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显示,在46个参评国家中,我国反映劳动力结构、技能、人力资本和有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的指标为倒数第三,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和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结构指标是倒数第二,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竞争的专利贡献率不足世界总数的0.1%,大量的技术还处于以引进为主的状况。

二、产业结构调整教育结果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91%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较前几年提高了一个层次,65%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本科层次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补充的是大专以上学历者和知识层次较高的科技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第一线工艺和生产运行技术人员与受过高级职业培训的知识型工人。由此可见,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者将越来越难觅到就业岗位。因此,继续维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中等水平的职前教育等教育层次已无法适应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职业岗位对员工技术水平上的要求,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上移势在必行。

图1: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经济基础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来说,由于在21世纪初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不尽一致,故教育层次结构重心上移的程度也应有所不同。21世纪初,东部沿海地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区将大规模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知识经济靠拢。东部地区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应为最高,整个地区应在普及高中教育和稳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率先在全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并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1世纪初,中部地区将形成一个北四省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产业,中部五省(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产业结构。中部地区的教育层次结构上移的幅度应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整个地区要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并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21世纪初,西部地区各省市区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川、重庆、陕西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与中部地区相同;云南、贵州地区主要形成面向国内市场的优势产业(包括煤炭、水电、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和烟草工业),以及面向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外市场的优势产业(主要是制造业);地区将在农牧业资源的开发上形成产业优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个西北内陆地区将在石油、煤炭、水电等能源和有色稀有金属的开采、加工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西部不同区域的教育层次结构重心的上移程度应随当地的具体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及原有教育水平而定。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区域教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初,教育结构的调整也要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不能搞“一刀切”或趋同化。各级各类地方性教育应配合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面向所在区域,从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设置学科,重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适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各区域中的国家部委属重点院校应面向全国,从国家的宏观发展角度出发设置学科(专业),以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为主。在区域教育中应侧重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在学科上填补区域教育的空白,承担区域教育不宜承担、承担不了或不愿承担的教育任务。

21世纪初的中国,从总体上看是处在以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虽然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不同,但东部沿海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战略却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升级既亟须有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善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型人才。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基础和前提是不断提高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面临要培养出大批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各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技术素质)的强大社会压力,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成勋主编:《1996~205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奔向2020》,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

[3]孙久文著:《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赵敏祥.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9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浙江省教育统计学会立项课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经济转型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立项编号(10)A-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虞晓敏(1979-),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人事处副处长,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黄小灵(1985-),浙江浦江人,宁波大红鹰学院高教所,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