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 按照患者是否有血管栓塞分成栓塞组(19例)与非栓塞组(97例), 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 19例发生血管栓塞, 其发生率为16.38%。栓塞部位为脑动脉8例, 脾动脉3例, 肺动脉4例, 冠状动脉2例, 其他2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发现96例有赘生物, 发生率为82.76%, 其中三尖瓣者18例(15.52%), 二尖瓣49例(42.24%), 主动脉瓣者29例(25.00%)。高血压病、糖尿病、血培养阳性、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10 mm均与其具有相关性(P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栓塞;危险因素;多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27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直接发生感染的心瓣膜疾病或在心室壁内膜产生的一种炎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心内产生杂音等, 栓塞为其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 其发生率大约为15.0%~35.0%[2], 使得治疗时间明显增加, 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选取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 分析并发血管栓塞的相关因素, 便于有效预防,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 均符合Duke大学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中男72例, 女44例;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55.8±4.8)岁;其中自然瓣膜心内膜炎患者99例,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4例,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6例, 扩张性心脏病患者30例, 其他16例。按照患者是否有血管栓塞分成栓塞组(19例)与非栓塞组(97例)。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仔细调查统计患者的基础信息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为性别、年龄、病史及合并症等, 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具置, 且予以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血管栓塞情况 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 19例发生血管栓塞, 其发生率为16.38%。栓塞部位为脑动脉8例, 脾动脉3例, 肺动脉4例, 冠状动脉2例, 其他2例。
2. 2 赘生物情况 应用超声心动图发现96例有赘生物, 发生率为82.76%, 其中三尖瓣者18例(15.52%), 二尖瓣49例(42.24%), 主动脉瓣者29例(25.00%)。
2. 3 单因素分析 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经血培养呈现阳性, 经赘生物培养呈现阳性及赘生物≥10 mm时, 均是IE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因素, 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P
2. 4 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3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栓塞致死率较高[4], 大部分是因脑栓塞而导致脑疝, 经尸检发现栓塞有可能出现在任何组织器官内, 表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栓塞应实施系统性预防[5-9]。
在本文研究中, 1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合并血管栓塞率为16.38%, 合并者中13例出现赘生物。既往患者出现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血培养呈现阳性、经赘生物培养呈现阳性及赘生物≥10 mm时, 均是感IE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 存在较为显著关系;通过对其多因素的研究, 经赘生物培养呈现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对于IE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产生的一个比较独立的危险性因子。当炎性反应正在急性期时, 发生栓塞的几率较高, 是较为独立的一个危险因子;当赘生物培养显示阳性时, 表明感染正处于急性期, 因此其也是血管栓塞发生的一个较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生IE的患者, 其内皮细胞若对受损瓣膜上存在的赘生物进行完全覆盖时需花费6个月的时间, 因此血管栓塞极有可能出现于发热开始后的数天内及数个月的时间内[10-14]。
总之, 赘生物培养阳性及赘生物直径≥10 mm是IE合并血管栓塞发生的比较独立的一个危险因素, 感染活动期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可预防血管栓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威, 张抒扬.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多发栓塞一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5(1):200-201.
[2] 方波, 奚奇, 蔡哲,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冠状动脉栓塞手术麻醉一例. 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4(5):719-720.
[3] 陈志刚, 秦瑞英, 席鸿霞,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4):3354-3356.
[4] 郭振峰, 杨士伟, 周玉杰, 等. 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肺栓塞一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6):530-531.
[5] 黄楠, 徐永通, 李建华,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研究. 中A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8):1935-1936.
[6] 李越凡, 彭静.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23(4):426-427.
[7] 安静.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61-62.
[8] 吴延刚.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3(10):53-54.
[9] 肖志荣. 3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0, 23(6):60.
[10] 尚喜艳, 陈世芳, 杨淑娥.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血管栓塞的临床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24):6136-6138.
[11] 贾明理, 毕静, 唐明,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管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内科杂志, 2015, 32(6):386-388.
[12] 甄福喜, 张伟, 倪步青,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栓塞30例临床分析. 江苏医药, 2013, 39(21):2557-2559.
[13] 李丽萍, 方健, 罗崇彬, 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栓塞患者的药学监护. 海南医学, 2013, 24(9):1379-1381.
[14] 张桂华. 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栓塞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4, 27(4):283.
[收稿日期: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