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系列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系列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企业集团管控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于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现状,以“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为切入点,提出构建适合广东电网公司的“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思路和近远期模式。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经营型;控制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现代企业体系,核心就是要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有效管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战略为目标,通过对企业经营的管控。实现风险有效管控、资源优化配置,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企业集团管控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以“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为切入点。立足于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探索“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一)什么是“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从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等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的财务管控,及时、完整、准确、科学地反映经营现状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支持,有效管控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化管理体系。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相对传统“核算型、事务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 以实现企业战略为目标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按企业战略目标设置财务管理的子战略目标,实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财务管理体系,未以实现企业战略为目标,战略导向不足。

2 以资源有效配置、风险有效管控为目的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控。反映经营现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支持。目的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管控风险;而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财务管理体系,由于只是反映企业经营过程和成果,未能预测未来并为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有效管控。

3 以业务财务协同为特征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在对经营管控过程中。强调业务财务的协同,通过业务财务的无缝连接、高度融合。实现财务对业务的管控和决策支持,并共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仅仅是业务的价值反映。业务财务未实现协同。

4 以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六大体系为内容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从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六个方面对企业经营实施全方位管控。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这六大管理体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对经营的财务管控。

(二)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就是要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有效管控,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经营实施全方位的有效管控,能反映企业现状并预测未来,提供经营决策支持,有效管控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所以。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三)“经营型、控制型”是当前国内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流模式

当前,国内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正以“经营型、控制型”为主流模式,经营性、控制性特征明显。

在国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出现首席财务官(CFO)制度。CFO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资源配置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CFO是CEO的合作者、战略的管理者和资源的整合者。在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财务经理是新创业项目的顾问。负责提供决策支持;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就是协调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和期权计划。可见,国外公司的财务管理,经营型、控制型的特征非常明显。

在国内,财务管理也正逐步由“核算型、事务型”转向经营管控,转向风险管控和资源配置,转向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越来越多企业的财务人员,从预算、资金、资本、风险等方面对经营进行管控,为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引导资源优化,促进企业战略实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在组织领导本单位财务管理的同时,也协助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做出决策。可见,国内公司的财务管理,经营型、控制型的特征也逐步明显。

二、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广东电网公司的必然选择

(一)庞大的资产和复杂的组织架构,需要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来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有效管控

作为国内最大的省级电网企业,截至2009年底,广东电网公司拥有资产2244亿元,年供电量3391亿千瓦时,营业收入2106亿元,现金流入流出量达3136亿元和3128亿元,拥有21个供电局、6个中心机构、4个修造物资企业、50个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和其他业务13个子公司,人员108 899人。

庞大的资产和现金流、复杂的组织架构,需要强有力的财务管控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有效管控、实现公司“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这。就需要在公司内部构建起与企业战略、经营、资源协同的、完整高效的“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的管理定位,需要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来落实集约化的管控

“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的集团管理定位,需要集约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来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风险的有效管控,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需要靠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来落实。

三、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现状

(一)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广东电网公司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体系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第一,战略导向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预算初步实现从财务规划、目标分解到预算编制、监控调整全过程管理,有效管控经营,配置资源。

第二,资金集中管控和标准化运作已初具规模,资金安全、有效运作,基本满足经营需要,同时也以资金为载体。实现对经营全过程的管控。

第三,―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已初步构建,比较真实、完整反映地企业经营过程及成果,基本满足企业决策及经营需要。

第四,集约的资本运营体系已初步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也开始贯穿并应用到生产经营中。

第五,风险识别、风险考评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已初步建立,风险基本可控、在控。

第六,组织体系规范有效,各级财务各司其职,财务管理职能得以履行和释放。

也就是说,广东电网公司已初步建立起涵盖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等六个方面、初具“经营型、控制型”特征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存在问题

尽管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已初具“经营型、控制型”特征。但随着企业“创建国际先进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的推进、经营管理的变化以及全球化视野的扩展,财务管理体系仍存在以下不足:

1 战略导向不足

在广东电网公司,基于战略的财务规划尚未全部完成,需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预算管控、资金集中、会计核算、资本运营、风险控制、组织体系的战略子目标也尚未明晰。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从企业战略出发、实现与企业战略协同,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导向明显不足。

2 业务财务联动不足

在广东电网公司,业务与财务尚未实现无缝连接,财务管理尚未完全渗透、管控各业务,也未能对经营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科学、快捷地预测未来,支持业务发展。

3 组织架构不完善

在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参与公司战略制定、参与公司重要经济问题分析和决策的总会计师在分、子公司缺位,尚未从组织上保障财务参与公司战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影响财务管理经营性、控制性的深度和广度。

4 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在广东电网公司,生产与财务系统尚未整合,资源尚未实现实时共享。影响财务管理经营性、控制性的实施。

5 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广东电网公司。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稀缺。多数人员电力知识的缺乏、管理能力的不足、决策支持、系统思维意识的不强,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经营性、控制性特质的发挥。

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影响、制约了财务参与经营、管控经营的力度、深度及有效性,影响了财务管理对公司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战略实现的支持度。而这,需要靠广东电网公司构建起更完善的“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四、构建“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基本原则

针对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要在广东电网公司内部构建起完善的“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战略导向原则

“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既然是以实现公司战略为目标,那么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从公司战略出发。按公司战略目标设置体系构建目标,从属、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2 集约化原则

集团管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广东电网公司的核心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集中管控为原则,实现各体系的集约化管理。

3 一体化原则

集约化管理要求制度、流程、管理上的一体化,“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全省一体化为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省一张网,管理一体化”。

4 业务财务联动原则

“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实现业务、财务的无缝连接、高度协同,财务对业务实行有效管控,同时也提供决策支持,业务、财务共同支撑企业战略实现。

5 分步实施原则

“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公司发展状况相匹配,随着公司战略的实施和管理的推进,选择不同模式,有序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二)基本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广东电网公司“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为:从公司战略目标出发。以集约化、一体化、业务财务联动为原则,分步实施,在2011年前,通过加强预算集中管控、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资本集中管理、组织集中运作。建立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集团总部的管控力度,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管控风险,支撑公司“到2011年底成为国内领先的省级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在2013年前,强化集团管控,全省形成统一的预算管控中心、资金运作中心、会计业务处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风险管控中心、组织运作中心,实现集团化、一体化管理,资源配置与战略同步,风险管控全面高效,综合运营效益效率提高,支撑公司“到2013年底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根据以上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从预算、资金、核算、资本、风险、组织六个方面,分近期模式和远期模式进行广东电网公司“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近期模式:集约管理,突出加强“六大集中”

以集约管理为主线。通过加强预算集中管控、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资本集中管理、风险集中管控、组织集中运作。建立集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集团总部对资源的调配和控制能力,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管控风险,支撑公司“到2011年底实现国内领先省级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

1 预算管控体系――预算管控一盘棋

通过财务规划、KPI财务指标中长期规划的制订,“大预算”的实施,成本费用预算准入的实施,预算准入模型的优化。成本精细化的推进。战略、效益导向预算考核体系的完善,强化经营风险管控,强化资源高效配置,强化业财联动,强化预算战略支撑,实现预算管控一盘棋。

在集团内部,根据公司战略制订公司财务规划,确定资源配置路径,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创先目标,制订KPI财务指标中长期规划,纳入公司财务规划,引导业务规划编制,并以价值形式体现业务规划,实现业务规划与财务规划的有效衔接;推行部门预算归口管理,公司统一由财务部门下达预算,变“大业务大财务”为“大预算”管理,实现业务、财务协同:结合成本标准化成果,实施成本费用预算准入,经营领域全面实施预算准入;优化预算准入模型,预算准入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精准地随战略目标的实施而引导资源投向;从企业

维度及资本性支出类别维度。搭建资本性支出预算一次、二次分解模型,完善预算目标分解,引导资源流向;深化成本标准化管理,规范资源流向;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战略、效益导向,引导资源高效配置。

2 资金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一个池

通过电费户“一市一行一户”管理、子公司收支两条线管理、分子公司账户零余额管理、集团大额资金集中支付、构建模型确定合理资金存量、强化账户异动监控,提高资金管理集中度、精细度,强化风险管控,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效益。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

在集团内部,结合“电费核算中心”运作,推行电费账户“一市一行一户”管理,精减账户数量;子公司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分子公司实施收、支账户零余额管理(收入账户实时归集,支出账户日间透支日终补足)。发挥资金“蓄水池”作用i依托资金管理中心,实现集团大额资金的集中支付,加强资金集中和监控;构建模型确定合理资金存量,精细资金调度,降低融资比例,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金效益;完善账户实时监控,突出异动控制。管控资金风险。

3 核算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一本账

通过压缩会计核算级次,取消内部模拟市场,实现各类报表由账到表“一键式”生成,实现地级市会计核算集中,提高决策支持时效;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满足管理需要;统一核算标准、流程,提高核算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程度,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

在集团内部,压缩会计核算层次,取消内部模拟市场,优化核算体系,实现各类报表由账到表“一键式”生成,实现地级市供电局“一本账”核算。降低数据集中处理时间,提高数据处理准确性和效率,提高快速反应和决策支持时效;完善核算信息系统功能,满足管理需要;规范核算业务标准、业务流程。提高核算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程度,真实、完整反映经营情况。

4 资本运营体系――资本管理一条线

通过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资产精细管理;简化固定资产类别,降低管理成本;缩短资本管理链条,推进资本优化集中;强调效益导向,盘活存量低效资本,优化资本投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本高效集约管理。实现资本管理一条线。

在集团内部,实行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资产实物管理实现与价值管理的统一,提高资产管理精细度;通过工程项目标准化设计,简化固定资产类别,降低资产检修维护成本、备品成本,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清理产权关系,逐步将县级子公司变为分公司,压缩资本管理层次,实现资本集中管控,促进集团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清理集团资本,盘活存量低效资本,规范资本向核心产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5 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管控一张网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明确关键控制点。建立风险信息库,搭建风险管控模型,建立监控指标体系,有效管控风险,形成风险管控一张网。

在集团内部。梳理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明确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建立风险信息库,实现风险动态管理;构建风险管控模型,确立监控业务指标,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实现风险的定量分析。

6 组织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一体化

通过压缩管理层次,明晰管理界面,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组织架构,编制团队建设规划。建立职能明确、层次分明、定位合理、富有前瞻性、协调性、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实现组织架构一体化。

在集团内部。取消直属县级供电局财务机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实施扁平化管理;明晰各级财务定位、管理界面、管理职责,合理分工,有序管控。职责划分体现集约原则,集团总部形成战略决策中心,二级机构为管理责任主体、执行单元(集团总部管理重心在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审批,集中预算审批权、资金计划审批权、投、融、筹资权、机构设置权等;二级机构管理重心在于执行以及过程管控);规范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统一管理模式,岗位设置体现经营性、控制性;完善组织架构,分公司、子公司增设总会计师岗位。实现财务人员向管理层渗透,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从组织上保证财务管理对经营的有效控制;视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将50个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变为分公司,并入地级市管理,实现同质业务同一管理。统一供电业务管理模式,消除子公司发展瓶颈,促进资源在集团内的有效流动和配置,提高公司整体效应及管理水平;地级市向新并入的县级供电企业外派财务组,减少管理层次。

编制团队建设战略规划,设定近、远期建设目标,分步实施;设计不同层次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需求,完善培训机制;设计合理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二)远期模式:强势总部,实现“六大中心”

强化集团管控,全省形成统一的预算管控中心、资金运作中心、会计业务处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风险管控中心、组织运作中心,实现集团化、一体化管理,资源配置与战略同步,风险管控全面高效。综合运营效益效率提高,支撑公司“到2013年底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

1 预算管控体系――一个预算管控中心

集团形成统一的预算管控中心,全面完成战略导向型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搭建企业级信息系统,管控灵活精准,决策支持及时快速,预算考核体系科学高效。资源配置与战略同步。

在集团内部,搭建企业级信息系统,通过ERP整合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固化业务流程,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及时快速提供决策支持。支撑企业战略实现:深化并完善预算“战略规划、目标设定、预算形成、监控调整”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完善决策支持;不断完善预算考核体系,引导资源战略化、效益化配置。

2 资金管理体系――一个资金运作中心

依托资金管理中心实施集团集中账户、集中支付管理,集团形成统一的资金配置和运作中心;加强资金管理模型构建,科学管控、调度现金流。高效、精准配置资金资源,资金集中度高、效益高。

在集团内部,依托资金管理中心,实行集团集中账户管理、集中支付管理。资金高度集中,运作效益突出;优化资金管理模型的构建,高效、精准配置资金资源,融资比例合理,财务结构稳健优良,资金管理成公司新利润增长点。

3 核算管理体系――一个会计业务处理中心

压缩核算层次,实现集团“一本账”管理;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形成统一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负责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会计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分离,会计业务处理专业化、高效化。财务管理精准化、经营化,实现对外部的快速反应并迅速转化为决策。

在集团内部,整合分、子公司会计核

算。压缩核算层次,优化核算体系,实现业务自动处理、合并自动抵销、报表自动生成,实现集团“一本账”管理;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会计业务处理,实现会计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分离,促进会计业务处理专业化、高效化,财务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精准化;优化数据分析、加工模型,完善数据分析,提高预测的科学性。

4 资本运营体系――一个资本运营中心

资本实行一级管控,集团形成统一的资本运营中心,资源投向核心化,配置战略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深化,提供资源配置的分析、决策支持,资产使用实现综合最优。

在集团内部,结合集团会计核算一级集中,集团资本实行一级管控,形成统一的资本运营中心,资源投向核心产业、优势产业,并随战略目标实现灵活流动,高效配置,支撑战略目标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继续推进、深化,提供资源配置的分析、决策支持,资产使用初步实现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

5 风险控制体系――一个风险管控中心

依托企业级信息系统,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预算、资金、核算、资本、组织等风险管控协同,集团实现风险一级管理。形成统一的风险管控中心;风险管控战略化、系统化、专业化,风险防范控制能力与经营发展协调一致、完整全面。

在集团内部,依托集团一级集中核算。集团实现风险一级管控,形成统一的风险管控中心,实现管控一体化、标准化;优化流程监控、模型监控、风险库监控,实行定期风险回顾评价制度,完善控管控机制;依托企业级信息系统,协同预算、资金、核算、资本、组织风险管控,实现风险系统化、专业化管控,风险管控完整高效。

6 组织管理体系――一个组织运作中心

通过取消分公司、中心机构财务机构,集团实现一个组织运作中心,实施“大财务”管理;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分离;改总会计师制为外派财务总监,建立目标一致、结构完整、高效灵活、富有战略性、资源性、系统性的组织架构。财务资源整合与战略同步,全面支撑企业战略及经营。

在集团内部,取消分公司、中心机构财务机构(人员工资、考核全归集团管理)。集团向各分公司、中心机构外派财务分部。变二级管理为一级管理,完成扁平化组织架构的构建,集团形成一个组织运作中心,实行“大财务”管理。整合财务资源,实现财务资源配置与战略化;改总会计师制为财务总监制,集团向各分子公司、中心机构外派财务总监,参与分子公司、中心机构经营决策;集团成立“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会计业务处理,外派财务组负责财务管控,会计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实现会计业务处理专业化、高效化,财务管理经营化、精准化;50个县级供电企业子公司全部变为分公司,并入地级市管理,取消财务机构。财务分部向其外派财务组,实现集团统一的财务集中管理。

六、构建过程中需考虑的相关问题

在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集中与效率、ERP建设与系统风险、近期模式与远期模式等问题,协调好、处理好这几个问题。

(一)集中与效率问题

集约化、一体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趋势,集中管控有利于战略实施、经营管控、资源整合,能带来规模效应;但集中同时也带来对外部变化反应变慢、主动性积极性下降、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在构建“经营型、控制型”的财务管理体系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集约的适度性、匹配性问题,确保集约的有效性。

(二)ERP建设与系统风险问题

ERP系统由于具有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管理模式、提供决策支持、促进战略实现等作用,被普遍视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但ERP系统的建设存在复杂性高、实施难度大、应用周期长、投资大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与企业条件是否匹配、与管理目标是否一致、与企业自身要素是否协同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往往也是决定ERP系统应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好一致性、匹配性、协同性问题,明确目标、系统规划、统一协调、以人为本,稳健地推进系统的建设。

(三)近期模式与远期模式问题

近期模式与远期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与公司战略、资源、发展的协同,近期模式与远期模式并无严格的界限。在协同、匹配的前提下,远期模式也可提前到近期模式下实施。

【参考文献】

[1](德)塞德里克.里德(Cedric Read),汉斯-迪特尔.朔伊尔曼(Hans-Dieter Scheuennann)著,财务总监――作为企业资源的整合者[M].My SAP财务团队译上海财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