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向公众的服务网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向公众的服务网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般来说网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网格、企业、部门间的协作网格和基于互联网的、面向大众的服务网格,而大众服务网格的实现则有赖于面向服务的网格技术和体系结构的发展,以及服务体系的规则、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现在网上的一些应用,以服务的形式体现,有几种模式:一种是纯粹的信息,被称之为“网络浏览”;一种是需要在本地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去调用服务器端的信息,比如在线游戏;第三种的应用就是利用网络满足某一种功能,并且需要以某个流程来完成,而该流程是由一连串的服务连接而成。

电子商务的处理过程与第三种应用非常类似。在前端,用户提交了一个订单,那么这个订单不是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也不只需要发送一个请求就能完成该订单的处理。其过程可能包括身份认证、查询、匹配、盘点、检查等。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用“服务”的体系结构来完成,利用通过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等―就技术层面而言,这样的一个以服务来完成整个流程处理的框架结构,就被称之为“面向服务的网格”。

在服务网格中,最主要的事件活动,就是一系列的服务。每一个请求进入到这个网格之后,就以“流”的形式在各相关的服务之间转换,流程结束,请求即被完成。所谓的服务网格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讲,服务网格只能算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体系结构,它只是一个框架。针对各种不同的应用,需加载资源和内容,才会产生与之相对的网格,诸如存储服务网格、计算服务网格、应用服务网格等。事实上,任何需要把资源、计算能力提供给用户的设想,都需要是以服务的形式来完成。

如果没有服务,没有针对每个用户的特定的需求进行满足的措施,用户不能就其所需求的资源获得保障,而提供方也将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与合理的管理与控制。

因此,不能将非常原始的资源放置在网上任意使用,必须有相配套的服务。正如自来水公司不能仅在市中心挖一个大水坑,然后告知用户“这就是你们所需要的水资源”―这样做显然不合适。

为提供资源,所需要的服务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资源必须达到用户需求的质量;第二,该资源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传递到用户端,即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设备;第三,即服务的承诺(SLA),实际上用户购买的是服务的承诺,而不单是资源本身;第四,计费方式和付费手段必须清晰,它是在消费者和运营商、服务商之间发生的一种合同,即服务有价可循。

同时,服务网格的框架结构能够被用来完成特定的应用(如图1所示)。因此,这种概念将被贯彻到几乎任何一个网格中。某个网格能否为用户所使用,起决定因素的就是服务的能力。如果把计算机也当作一种资源的话,那么公众就希望这种资源像水电煤气一样的方便使用,即成为一种“管道资源”,如同电力、水力资源、电视、电话等;其次公众希望这种资源是不限量的、不间断的、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用户随时可以使用;任何负载增加,系统可以灵活调度。用户用多少资源,就付费多少,无需考虑其他。

将资源传递到用户的手中,一定是通过某种服务。比如上海超算中心,将那些行业应用软件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这三个方面,只是用户希望达到的要求。而要满足这样要求的一种基础设施,就是网格系统。虽然网格可能不是惟一途径,但网格一定是最好的形式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足够完善和高效的服务模式。对于电力网来说,公众也是这三种要求,而国家以电网的形式满足其需求。如果计算机的资源也能如此,能够把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利用计算机网格基础设施送达到用户的手中。这将是服务网格存在的意义。

真正的服务网格,将是一种特定的框架结构。网上的请求,不一定是运行一种程序,也不是去取一定的数据,而是通过运行某一个特定的服务Agent()来完成其任务,服务器提供服务。比如,Google,它是一个搜索引擎,其搜索服务一定是处于永远启动的状态,收到一个请求,Google将立即以某种服务的形式来满足。

面向社会的网格,其架构一定是类似于上述的服务网格框架,最多是加上某种定语,比如计算服务网格、应用服务网格等。服务网格是体系框架,其所包含的内容和流出的资源,可以有所不同,比如说图书馆查询网格。

然而,建立一个面向社会的服务网格,也将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安全问题。

第二,就是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存储、应用等)并不能达到取之不尽的标准。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单位不会去担心某一天水资源不够本单位使用。而计算资源就未必如此,因为很有可能有一个程序就会消耗绝大多数的计算机资源。如何去配置计算机资源,设计计算网格应用,这是一种平衡的模式。计算机目前来说的使用模式(数据的双向流动),并不有利于服务网格的推广。除非改变用户使用计算机的模式。

第三,作为软硬件厂商,是不是这种服务网格的运营模式为他们带来了好处。就长远来看,这将是个必然的模式,是个双赢的局面。对用户来说,按使用量来收费的模式降低了用户得到各种资源的门槛。就像一个超市,如果公众在超市中能够买到绝大多数需要的物品。 对软硬件开发商来说,如果他们的产品很方便用户的使用,那么这将会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在线游戏就是个很好的案例,玩家不再购买游戏,而是按时收费。游戏开发商只将软件提供给游戏运营商。

第四,既然网格是要面向社会的基础设施,它必须由国家来建设和支持。纯商业模式的服务应用网格将会在公信力方面、安全性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

系统管理简化再简化

本刊记者 艾文

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系统,如何通过IT的技术手段将他们管理得井井有条?系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用户所在行业的差异以及规模的不同,使得系统管理中又被细分出来很多不同的组成部分:数据库管理、性能管理、网络管理、桌面管理、变更管理……所有这些,使得系统管理同样面临“瘦身管理”问题――功能越多越好,操作越简单越好。

从全球系统管理市场来看,这也是系统管理软件厂商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之后,系统管理原有的基本监控能力已经非常成熟,客户需要更直观、高价值、易用的解决方案。仅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至少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供单一视图。系统管理软件应该允许用户在一个显示器中看到关键的基础架构管理信息。同时,它还应该具有定制功能,让用户能够依据对业务来说最关键的信息进行定制,使之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对客户最重要的方面。管理员也可以快速而高效地监控多个解决方案。

其次,提供单一许可证。这种单一许可证结构提供了平台和功能之间的可转移性,使用户可以选择在哪种平台上利用哪种技术,并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而更改。这样,用户可以从单个简化的许可证中得到管理能力。通过将单一许可证结构与门户的单一视图结合在一起,用户可以获得双重好处:简化的系统管理流程,并且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灵活地部署适当的管理技术。

第三,采用单一架构。将基于功能的产品性能与无产品的易用性和简单性完美集成起来,就能够简化客户的系统管理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管理的总体拥有成本。通过其灵活性改善系统性能,使技术能够随着业务需求变化,以便大大降低系统管理的总体拥有成本,同时通过其灵活性改善系统性能,使技术能够随着业务需求而扩展和更改。

BMC 软件公司日前推出的下一代 PATROL产品―BMC Performance Manager(BMC性能管理器),作为创新的端到端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它具备了上述三个需求。

在诊断复杂问题所需的所有功能的同时,在应用上也易于部署、安装,通过将企业的工作重心从维护和操作转向更能够增加价值的任务,提高业务表现,优化系统资源,并且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在简化的同时,它还能够保护用户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