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来主动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我的切身体验。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思想品德课,恰当地运用形、色、声俱佳的现代教学手段,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时,课前我播放了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有关的录像,并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买东西时遇到过坑害吗?”“你们家里买高档物品时发生过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吗?”“当你们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你想过找销售者维护自己的权益吗?”这种试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思想品德课想要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为学生提供音、图、像,或者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例如,在学习《文明伴我成长》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教材阐述的是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抽象的,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时间久了,学生厌学,教学因失去了受教育者而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去思索、去改变,实现思想品德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应用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用好教材,改变教法

1. 备好教材

备教材的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政治课“备教材”这一环节中,首先应吃透课本和《课程标准》,但仅仅吃透所带年级的课本和《课程标准》是不够的,因为这样教师容易脱节,既不了解学生以前所学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也不了解学生今后政治学习的情况。因此,教师至少应该把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政治课本通读一遍(可能的话,还应该读读高中的政治教材),了解每册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关联。读过之后再想一想,心中就有了底,也就知道当前课程该教些什么了。其次,还要去了解相关学科情况,以求在教学中加以整合。再次,要求教师开拓眼界,把眼光延伸向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理论专著。更重要的是,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形势,充分发挥政治课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2. 用好教材

我们常常会听到政治课教师叫苦:上课十分钟左右内容就讲完了,剩余时间就无事可做了。这样枯燥的课学生当然不喜欢。如何掌握好上课时间,一条很好的途径是用好第二教材。这里所说的“第二教材”,并不是指哪一本书,它有可能是《半月谈》《时事报告》《读者》《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和报纸,或者其中的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道德观察》等节目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些文章或故事必须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跟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交由全体师生欣赏、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使政治课真正能够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加强学法指导,开拓知识视野

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总让学生有一种“干巴巴说教”的感觉。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来说服自己。因此,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写篇小论文。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问题,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撰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由于要求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每篇小论文学生都会积极动脑,仔细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充分挖掘思维潜力,使其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实践既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情、行、信、意的统一。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用统一的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育学生,学生的个性被忽视,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把本该自由活泼的学生束缚住了。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相反却养成了易满足,缺少进取精神的心理。从古至今,大凡有作为的人都个性鲜明,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他们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雄厚知识基础和综合知识结构的人,具有创造热情和兴趣的人,具有开拓精神和坚忍不拔意志的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敢于挑战的人。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学习和奋斗,逐渐成为国家的栋梁。

(通渭县马营镇锦屏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