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品德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活用教材,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品德与社会》课。通过加强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与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提高认知,强化感悟,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自觉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情境相生,以增强感染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如,教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刚好学校少先队大队组织为实验小学xx同学捐款。学校发了倡议书,班主任也几番动员,而捐钱的寥寥无几。我借机进行课后拓展,我笑着问:“同学们,你们每天要花多少零花钱?都用在什么地方?你们觉得幸福吗?”学生争着回答,露出自豪神色。接着我趁热打铁:“在离我们不远的实验小学,有一个同学得了白血病;父母每天为他着急、伤心,亲人们竭尽全力帮助他。他自己也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但是,每天医疗费用数额巨人,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大家都捐了零花钱,有些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捐款数额还较大。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在课堂活动中,导课环节怎样做到新颖趣味是至关重要的。如,我在教《祖国在腾飞》一课时,先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祖国或家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资料,集中起来办一个专栏,还让学生去了解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学生兴趣很浓,上课时,争先恐后地发言。于是我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新颖导语展开新课的教学,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学习欲望。再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变化有多大,从而培养他们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实现了品德教育中“知、情、意、行”的有机渗透。

运用故事激趣,教师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适度开展“故事教学”。如,在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时,就引用故事主人翁的事例,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他怎么办?”“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惜断指,结果怎样?”“如果他去救别人的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他拖延救治自己时间去救别人,这样做值不值?”“他从断指自救到救治别人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一个一个问题,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从而理解:珍爱生命就是要不放弃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

价值。

三、活动探究,手脑并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活动体验性的综合课程。教师不能照搬文本说教,要用活教材,拓展教学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体验,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及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是怎样进行辛勤劳动的;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社会上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活用插图,体验直观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插图。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认识。如,在教学《谦让记心里》一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并启发:“图中两只小山羊是怎样过独木桥的?为什么两只小山羊会一齐掉进河里?”以这样直感的图画激趣,直指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学生自然以急切的心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利用插图,还可以揭示主题,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辨是非。如,在教学《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一课时,我先把课文内容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然后结合插图分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妈妈是怎样教育小华的?为什么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小华送回变形金刚时会说些什么?小华这样做哪一点是对的?哪一点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在观察插图中明白道理,提高道德认识。

五、创设冲突,辨析导行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小组讨论,是达到这一目的有效方法。“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中择机组织“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我让学生思考:“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组织同意走的学生坐左边,不同意走的学生坐右边,把课堂调整成为辩论会的正反方会场。在激烈的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