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克服高职会计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元分裂。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会计基础》为例,针对《会计基础》教学现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会计基础》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会计教学提供参考,本文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会计基础 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学院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改革的瓶颈逐渐显现,特别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由于专业教学的特点,校外实习难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造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其内在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就是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即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般通用“三段式”课程模式,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奉行的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由于两类课程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合力作用,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课程,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真正工作的成果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二、高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以《会计基础》为例

(一)《会计基础》教学现状 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对《会计基础》不重视,使得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度弱。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普遍认为《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入门课程,应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时段、分场所独立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不同步,难以做到知行合一。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会计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导致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不扎实,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有融合为一体,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材体系不尽合理、内容简单不全面。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因素,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因此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应与时俱进,与会计实际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然而目前教材的编写的形式和内容上仍不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一是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会计基础的教材一般为配套教材,即理论和实践各一本,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篇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而实践篇则是仿真性不强。二重核算轻监督。现有的会计基础教材编写属于理想化状态,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的问题。三是教材内容忽视地方性,可操作性不强。教材体系不尽合理、内容简单不全面,影响了会计基础的教学质量。(3)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互动组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活动带动教学,通过行为引导、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由于缺乏指导,教育理念陈旧,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不清,忽略了企业人才向高职院校流动渠道的疏通,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教学团队的建设无法实现最佳组合,使得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难以实现课堂与实习一体化。(4)工学结合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注重保护商业秘密。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学生到单位实习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再者,学生此时正处在刚进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阶段,会计技能没有形成,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同时由于会计的工作性质,每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可能批量地接受学生实习。(5)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形式单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某一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必须遵循这一技能形成的规律,制定出不同时期的实践教学计划,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的实践教学一般分为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忽略了模块实践教学前的感性认识的实践教学和模块实训向综合实训过渡的过渡性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会计感性认识,直接开始理性熏陶,达不到培养其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6)课程考评指标体系不完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一个导向问题,通过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努力。这就要求在确定考核方式时应以导向性考试目标为原则。《会计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因此高职的会计专业考核重点是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而传统的《会计基础》考核方式实质上恰恰忽视了这一原则,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而且会计职业素质的考核因素所占的比重极小。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个人经验、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考评有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而且考核指标一般多为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的指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态度、团队精神等相关的指标则被忽略。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略会计技能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