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合社区课程资源有效服务课程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合社区课程资源有效服务课程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4-02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从课标来看,在教学中,要正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社区文化环境,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服务课程目标。

一、社区课程资源的搜索。

1.社区资源在农村中。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栏》、《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如可以联系到“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等等。社区的人文环境资源相当丰富,乡村里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社区资源在活动中。利用各种节日、参加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道德素养。就我们安溪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1)参观中国茶都、茶博汇,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等经济政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体现会到要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2)参观莫邪故居,理解“代代相传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凤山烈士扫墓,了解烈士生平事迹展。

3.开发社区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安溪可利用铁观音、茶都、烈士墓等人文资源来创设建构地方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整合社区课程资源,管理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学校要对社区课程资源进行比较系统的管理,成立社区课程资源管理小组,对社区课程资源的调查结果以及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档案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实行微机管理。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

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方法)可以是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可以是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可以是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可以是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登记表》,把课程资源的类型、所有者、获取方式、开发动态和使用事项等登记造表,分类存档,归口管理,以便查找和调用。

三、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环境并不局限于教室之中,各种活动场所、条件设备都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并且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我们应该让这些环境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教材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新教材的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材展示了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

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这一课时,充分的利用主题图,这幅图是学校操场示意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有趣,学生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其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又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充分地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学生发现几分之一的分数有很多,如: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八块,一块西瓜就是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将喂鸽子的食盒平均分成三个格子,每个格子就是这个食盒的三分之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新知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充分地发挥了教材的作用。

(二)从社区环境生活素材入手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了解到许多学生早已会读很多万以内的数了,只是个别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在读时有点困难,因此,再上课的前一天,布置调查作业,请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从报纸、杂志、超市广告等材料中发现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电脑每台4805元,洗衣机2800元,全校有学生1280名。在课堂上,首先让每个学生把他们所找到的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择两个最喜欢的数写在卡片上后贴在黑板上,接着请学生将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学生很快分出了四类:没有零的数:中间有零的数:末尾有零的数及中间末尾都有零的数。没有零的数大家都会读了,每个学生自己读一读,而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通过生生互教、生生互学的形式总结读法,而本节课的重点则是解决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掌握了数的读法后,在练习中又设了让学生读一读珠穆郎玛峰的高度,人民大会堂的座位数,非洲象的重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亲临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从社区环境活动场所入手

我们知道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其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收集一些超市的价格广告,课堂上进行出示,让学生读出商品价格,并运用图片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掌握了有小数的元角分的读法。

又如,在一次教研课中,唐老师执教“按比例分配”一课,在教师揭示课题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或者听说过按比例分配的例子吗?”可能受许多听课教师的影响,农村孩子一时紧张,整个课堂一片寂静,只有教室外一台搅拌机在隆隆作响。孩子们有的在翻书,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干脆将目光投向窗户外……唐老师延缓片刻后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机器发出的声音?”“搅拌机。”学生答道。“搅拌机在搅拌些什么呀?”教师追问道。“水泥、沙、石子,还有水,它们都需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学生在教师的两句导语中一下子明白了。于是,喷洒农药例子、煮饭例子、利润分红例子……同学们相互间说个不停。

四、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使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主要资源还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而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体的教师,应该更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责任,要使他们把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充分理解不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特点。另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与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而现行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体系涉及这方面的指标不多。如果评价激励跟不上,就会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