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评价模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评价模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ERP系统选型是否成功对ERP系统的能否成功实施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缺乏适用的理论依据的现状,并结合小型制造企业自身的特点,从ERP系统功能、技术、项目和供应商角度出发,建立了ERP系统选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综合判断法计算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ERP系统选型;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小型制造企业

1 引言

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其中工业企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

Chun-Chin Wei认为成功的ERP项目包括ERP系统和供应商的选择,系统的实施、实现业务流程的转变,以及检查系统的实用性。由于可用资源的有限性、ERP系统的复杂性,以及选择的多样性,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选择一个ERP产品,因此,一个全面系统的ERP系统选型策略对ERP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小型制造企业受到缺乏信息化人才等自身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很难明确自己的需求,从而无法把握选型标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在ERP选型中受制于ERP供应商,使得在ERP选型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风险,由于选型失败而造成ERP实施应用失败的现象非常普遍。

国内外许多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ERP系统选型进行了研究

(1)选型指标。Vinod Kumar(2003)对加拿大的20家实施ERP的企业的调查研究,得出ERP软件/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如系统功能、系统可靠性和供应商的支持等;陈启申(2004)总结了ERP系统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功能、技术、实施能力、文档齐备程度、系统配置、价格,以及供应商实力等;王少君,王刚(2005)从软件的功能满足程度、技术水平、性能、价格、企业的适应程度,以及软件的信誉与服务水平六方面建立了ERP系统评价指标体系;Chi-Tai Lien,Hsiao-Ling Chan(2007)从产品和管理方面筛选出32个指标来构建ERP系统选型体系,其中管理方面从供应商、成本、时间三个维度来确定指标,在产品方面根据ISO 9126 软件质量模型分六个维度,即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可转移性来确定指标;朱宗乾,石军霞(2009)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从产品、服务和发展视点入手,运用实证分析,构建了基于三阶段决策视点的ERP软件供应商评价模型。

(2)模型计算。Mao-Jiun J. Wang(2004)从专业报告和供应商采访两个角度对ERP选型评价标准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个全面的ERP选型框架,并且建立了以模糊评价为计算方法的ERP选型评价模型;Mohsen Ziaee,Mohammad Fathian(2006)描述中小型企业ERP选型模型,并应用0-1规划进行模型的计算;徐绪堪,陈鹏(2008)在王少君和王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构建了ERP软件选型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黄喜,唐任仲(2008)提出了一种制造企业ERP软件选型技术,即运用杠杆原理确定选型的参考序列,根据层次分析法给出了相对权重,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实现了软件的优先级排序。

经过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的ERP系统的选型,而且选型标准及模型计算方法复杂,不适合我国小型制造企业的ERP系统选型。

鉴于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得现状,迫切需要一种可靠合理方便的选型方法,应构建适合企业的ERP系统选型评价模型,从而降低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应用失败的风险。本文针对小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构建了ERP系统选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根据专家综合判断法计算评价结果,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2 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总结前人的文献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分析,针对我国小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本文从功能、技术、项目和供应商四个方面建立了小型制造企业的ERP系统选型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总共包括13个二级指标。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我国小型制造企业的企业资金少、员工素质不高、精力有限等现象,要求企业的ERP系统选型工作要尽量精简,既简单又实用,考虑到以上要求,本文认为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应该引入层次分析法,来能解决这一问题。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L.Saaty教授发明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简单实用的多准则评价方法,是指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然后根据对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

(1)构造判断矩阵

小型制造企业ERP选型团队成员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如表1所示,对相关要素进行评分,用9种标度来表示同一层次的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然后将所有人员的评分结果综合分析,得到判断矩阵。

(2)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上层元素的相对权重

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步骤如下:

(1)

其中,B为判断矩阵;λmax为B的最大特征根;W是与对应的特征向量。

①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元素作归一化处理;

②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为;

③对向量=(W1,…,Wn)T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W1,…,Wn)T,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④求得最大特征根λmax

(2)

(3)一致性检验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构出现某种偏差,破坏一致性,为了保证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必需把判断矩阵的偏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此需要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此引入判断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条件RI。

(3)

其中RI是在判断矩阵中随机输入1~9及其倒数时计算得到的CI的平均值,对1~9阶矩阵其RI值见表3。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次性指标。

(4)

若 ,则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否则要修改判断矩阵。

(4)计算各指标对于系统的权重

根据权系数合成原理,某指标对其所在维度的权重与该维度对整体的权重的乘积,即求得该指标对整体的权重。各项指标对总体的权重之和为1。

2.3 评价结果的计算

本文采取综合判断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即ERP系统选型团队人员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形成判断意见,然后将意见进行综合,形成对评价对象的总体判断。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参考标准

评价指标的参考标准,主要依据企业经验标准、行业标准、小型制造企业实际情况、行业规范、国际公认标准和我国国情确定。参考标准具体可分为五个级别:A-优;B-良;C-中;D-低;E-差。每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参数分别为5(优秀及以上)、4(良好及以上)、3(较低及以上)、2(较差及以上)和1(较差以下)。

(2)计分方法

①选型团队人员利用评价参考标准,以综合分析判断的方式确定各项指标所处的等级,并确定每个等级对应的参数;

②利用每项指标相对于系统总体的权重与等级参数相乘,计算每位评价者对每个指标的打分;

③将每位评价者对指标的评分加权平均,求得每个指标的最终分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5)

④求出某ERP系统的总分数

(6)

3 实例分析

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以某企业ERP选型为例,现有三家备选ERP产品: A、B和C,经过向该企业的选型团队的成员发放权重调查表,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企业ERP系统选型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如表3所示(篇幅限制,仅列出一个)。

将各判断矩阵计算得出的λmax进行一致性检验,发现各一次性指标均小于0.01,即满足一致性要求。最后计算出各指标相对于整体的权重。

3.2 评价结果计算

将各个系统各指标的得分调查表发放给该企业的选型团队成员,然后通过计分方法中的公式将各位评分者的对各指标选定的等级参数与该指标相对于系统总体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A、B、C三个ERP系统在各层次指标的得分,如表4所示,最后分别计算出三个系统的最后得分为:A为4.00,B为4. 59,C为3.85。由此得出B为该企业ERP系统的最优选择。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综合判断法相结合的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减少了人为决策的随意性和失误,而且使得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更加规范化,进而提高ERP系统的实施成功率,对小型制造企业ERP系统选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指标量化处理等,这些问题将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Vinod Kumar, Bharat Maheshwari, Uma Kumar. An investigation of critical management issues in ERP implementa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anadian organizations [J]. Technovation, 2003(23):793-807.

[2]Chun-Chin Wei, Mao-Jiun J. Wang.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selecting an ERP syste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4(22):161-169.

[3]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王少君,王刚,吕民,等.ERP软件选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3):190-193.

[5]Mohsen Ziaee, Mohammad Fathian, S.J. Sadjadi. A modular approach to ERP system selection [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Computer Security, 2006(14):485-495.

[6]Chi-Tai Lien, Hsiao-Ling Chan. A Selection Model for ERP System by Applying Fuzzy AHP Approa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puter, 2007(15):58-72.

[7]徐绪堪,陈鹏,陈力翔,等.基于模糊理论的ERP软件选型模型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8(09):163-166.

[8]黄喜,唐任仲,丁祥海.制造企业ERP软件产品选型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34-146.

[9]严广乐,张宁,刘媛华.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0]朱宗乾,石军霞,魏云霞. 基于三阶段决策视点的ERP软件供应商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09(21):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