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民居建筑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民居建筑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能力,搞好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新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TU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民居建筑是多年流传下来的古老艺术,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历史文化性。它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反映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始时代开始,人类的群体关系就非常密切,表现为具有不同地域性特点的院落、格局、聚落、村庄,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由于文化和习俗的不同,其民居的内部庭院组合方式也是各有特色,都注重建筑外形、内部特征与气候环境的协调。居住是一个复杂的物质文化现象,因社会、种族、文化、经济及物理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各有差异,传达与表现着各地方、各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以及对外交流学习的演变历程,见证与记载着各历史时期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民俗充分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表现出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具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它们是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并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这些建筑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受生活的地域、环境条件等影响,我国各地房屋样式都有所不同,居住风俗也多种多样。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农村因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至今仍遗存着众多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丰富,建筑空间形式独特、建构技艺吸引着游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利国利民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如今城乡经济差别正在逐步缩小。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基本建设已达到小康水平,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和利用,居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如今,国家在农村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尤其是农民的居住环境、交通、公共设施的建设等都得到重视,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和精神文化,其中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对民居建筑的重新建设规划和改造是一大重点。

在农村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民居建筑的重新建设规划改造中,由于中国在新时期的经济受到全球化发展模式的冲击,民居建筑规划走向现代化。这也标志着民居建筑在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的运用等各方面的进步。由于新型的现代技术和材料的广泛延用,同时也给本土建筑技术和资源的流失带来一定的压力。

以新农村的模式对其民族民居建筑和居住环境、交通道路系统的重建和初步规划,让传统民居建筑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中对民居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满足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地域风貌特色的需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需要,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满足发展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改善卫生保健、供水、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需要,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满足节约建设用地,降低建筑造价,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适用性传统民居建筑技术经验进行民居环境的建设。融入农村土气息的元素,把理性的传统民居建筑技术与感性的现代建筑视觉化重新整合与调适。关注地方地形条件、资源条件、气候环境与建筑的架构统一,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相对密切。致力挖掘和保留传统民居建筑留下的精髓,保留传统民居建筑的乡土气息,并架接到现代建筑的架构中得到统一,避免过度设计而造成的自然异化、社会异化、和意思形态的异化。重点突出研究其地方性的地形特征、建筑结构样式、建筑材料、功能布局分区。

传统民居蕴含着鲜明的建筑哲学思想和朴实的建筑生态观,揭示了不同环境中建筑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哲学、美学、伦理、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观念,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邻里和睦关系等内涵,正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建设理念。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农村建筑和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传统民居建筑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继承特色鲜明的地方建筑形式与地域文化,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经济承载能力,搞好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