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画继》的肯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画继》的肯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画继》是研究北宋末、南宋初绘画的重要资料,然却有一些人对它认识不足。为正史实,使人们重新认识确有学术价值的《画继》,写了这篇《试论的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中,宋元时期是处于中国美术批评史上的转捩期,邓椿《画继》作为断代史。由于其资料丰富,立论严谨。“文人画”命题中的“诗画本一律”、“逸品为第一”、“气韵非师”等三方面在当时时代下,邓椿能公正的给予肯定,确立了“文人画”将成为主流的方向,本人把其作为本文的重点。为此,本文尽力运用自己可以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证明以期能丰富宋代艺术活动和文人画等方面的研究,并为以后同类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观点。

关键词:邓椿《画继》;转捩;肯定;诗画本一律;逸品;气韵非师

《画继》是在北宋曾任通判的邓椿,得之于家富的收藏,以性情所至,“稽之方册,益以见闻,参诸自得。”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写成的一部绘画断代史。俞剑华先生说:“《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惟三书相连而下,不免有江河日下之感。”还有一类学者认为,邓椿《画继》虽然没有自己的观点,但详实的资料是研究当时代的资料源。这两类学者都没有把邓椿放在北宋末、南宋初一位作者的真实去感受这一问题。这也是本人要研究邓椿《画继》的真正意义所在。“中国文化发展至宋代,发生了转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人画得到进一步发展,文人的批评观得到了更加鲜明突出的表现。在整个美术批评史中,属于发展中的转捩。”邓椿的思考更为细致,这主要表现在绘画理论——《画继》,更具有文人批评观的经典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邓椿《画继》所提出的古代美术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我们研究古代美术或宋代艺术活动时,将其作为基本的依据。在诸多方面,邓椿《画继》的美术批评都显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当我们从史的角度遥望宋代时,不难发现,“诗画本一律 ”、“逸品”为第一、“气韵非师”的命题都是《画继》作的肯定并给于品评。

一 “诗画本一律”的命题是《画继》作的肯定

邓椿在《画继》卷九中一开笔就先写了:“画者,文之极也。故古今之人,颇多著意。张彦远所次历代画人,冠裳太半。唐则少陵题咏,曲尽形容;昌黎作记,不遗毫发;本朝文忠欧公、三苏父子、两晁兄弟、山谷、后山、宛丘、淮海、月岩以至漫仕龙眠,或评品精高,或挥染超拔。然则画者岂独艺之云乎?难者以为自古文人何止数公?有不能且不好者,将应之曰:‘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在这里,邓椿将张彦远对文人理解为“冠裳”之人,邓椿认为本朝文忠欧公、三苏父子等算得上文人画家。用美术史论家陈师曾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给“文人画”下的定义与《画继》中的观点是再相符不过了。另《画继》中记载:东坡有所画《折枝》二诗,“其一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里邓椿记录了苏轼的这一诗题画,并且提出诗画本来一样,天然工巧与清新的论题。《画继》中对苏轼的观点收录最多,表达最深刻;并把苏轼放在轩冕才贤的第一位。肯定了其提出的“诗画本一律”的观点,并且开启了画论界以诗题画这种批评方式的先河,确定了“诗画本一律”是文人画成为主流的起始键。

二 黄休复确立了“逸品”的领先地位,《画继》作了进一步的肯定

邓椿在《画继.论远》第三段:“自昔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独唐朱景真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黄休复作《益州名画记》,乃以逸为先,而神、妙、能次之。景真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愚。’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唐朱景真撰写《唐贤画录》在”神、妙、能“之外又加了“逸”。随后,黄休复作《益州名画录》中把“逸”放在第一位上。这里邓椿肯定和强调了“逸品”第一位的作用。黄休复在理论批评上确立了逸格在品评中的最高地位,并在《益州名画记》对“逸、神、妙、能”四格作了解释。黄休复则将“逸”提到了首位。由“非画之本法”变成画之正宗至法。对“四格”作了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随着整个文化的转捩,原来的常法逐渐被解构,不拘常法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黄休复对“逸品”的推崇,正反映了艺术精神的转换。经黄休复对四格的解释,“逸格”在北宋渐渐得到了社会上的响应。邓椿在《画继》中对“逸格”的定位作了一个很大的肯定,成了宋代绘画迈向新的阶段的理论基础。

三 郭若虚提出“气韵非师 ”邓椿《画继》作了的肯定

“气韵非师”说是北宋的美术史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一书在谢赫《古画品录》的基础上提出的:“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以学矣,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迹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邓椿《画继.序》中这样表达:“若虚虽不加品第,而其论气韵生动,以为非师可传,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高雅之情之所寄也。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邓椿《画继》是对“气韵非师”作了肯定。邓椿是人品与画品统一论者,将人品与画品等量齐观。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绘画批评的特点,是较早揭示人品与绘画气韵内在联系的理论。

四 小结

总之,邓椿《画继》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转捩时作出的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现在文人批评成为时代主流的宋代后。当然,就大的发展脉络而言,宋代后所出现的新的思想和观点,都有传承关系,均可以寻到历史渊源。确切的说《画继》后,文人的审美观左右了美术发展的方向,文人批评成为整个美术批评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2]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上、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版.2000,3.

[4] 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下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5] 郭若虚-邓椿.图画见闻志、画继.米田水译注.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4.

[6]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P16.

[7] 藤固.唐宋绘画史.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1933.

[8] 潘运告《图画见闻志》与《画继》整理出版(代前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4

[9]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济南翰墨缘美术院出版.1925.

[10] 东坡画跋卷五.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