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感教育重在把握心灵契合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感教育重在把握心灵契合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课文的内容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

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精辟的语文知识、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的灵魂,即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也正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的字、词、句、篇才显活力。所以,教师注重把握诸多因素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主人公、与教师、与同学形成情感共鸣,为他们悲而悲,喜而喜,怒而怒。

契合点一:学生与作者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和有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如教学马致远的《秋思》,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凝练而不简陋,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把我们带入一个遥远的年代,遥远的生活境遇之中。这样的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真是俯拾皆是。当我们读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能不为他这种欣喜若狂、激动和轻快的心情所深深感染吗?当我们玩味陆蠡的《囚绿记》时能不为他那种忠于祖国的情怀而震动心扉吗?当我们欣赏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能不为青海湖的奇丽色彩而心驰神往、留连忘返吗?能不为作者从中透露的喜爱之情所动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情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契合点二:学生与主人公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中,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理解艺术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让灵魂得到净化。《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为了表现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突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件东西,把他吓了一跳。原来路边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突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这个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为了让学生理解主人公对葫芦的痴迷,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品味本处细节描写,然后再请两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进行表演。两个同学惟妙惟肖的动作、神情,让其他同学忍俊不禁,有捧腹大笑的,有笑出眼泪的,有笑得前仰后合的……在笑声中,学生理解了主人公的那份痴情。

契合点三:学生与教师

在激发感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情往往是潜在的、内敛的,需要教师用“动情”的语言传达教材的情感,让字字句句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教师把自己体验到的这些感情去激发学生那潜在的、纯真的感情,让其感动与震惊。并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学知识,明道理,让老师、学生、作者、主人公的情感达到共鸣,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情,使之与课文的思想感情一拍即合、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做到“融美于心灵”,使学生的感情高尚起来。

契合点四:学生与学生

语文学习是一种通过知识内化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教材中,情境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丰富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但是不同的个体激起的感情波澜,对于同一文本而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这一点一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