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绘建筑表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绘建筑表现”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提高手绘建筑表现课程学时数,课堂教学更多采用“综合表现技法”训练,使学生能扬长避短;将手绘建筑表现融入到所有设计课程之中,使“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手绘”成为常态。

【关键词】手绘;建筑画;课程改革;学分;建筑设计;综合技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日趋完善,大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围绕现代多媒体作出了很大调整,建筑学专业也不例外。但这是一个摸索的阶段。创新与发展、继承与坚持如何达成平衡是当下我辈权衡取舍之重任。本文就“手绘建筑表现”这类传统课程的作用、地位及教改内容与方向提出了一些浅见,仍寄望未来“建筑师”们应有可贵的个性的坚持,而不要被现代技术搞成了一味的复制与粘贴。

一、关于“手绘建筑表现”

手绘建筑表现是建筑学专业第3或第4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课程基础是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建筑设计。与它同步进行的课程还应有建筑表现的另两门课程,既“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电脑建筑表现”。顾名思义,“手绘建筑表现”既以传统绘画为媒介,在二维平面形式下表现建筑,它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

二、手绘建筑表现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历史作用

建筑学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历史悠久,是有着深厚积淀的重要专业。在传统上,建筑学专业的招生与教学中,“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专业的基石,也是专业的“门面”。“美术”在建筑学中,既是“建筑画”,“ 手绘建筑表现”,“建筑模型”等等。建筑学在我国是工科,但在其他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更为悠久的地区,大多将它归属于艺术类。不少建筑学专业是办在美术学校的。多数建筑大师亦同是绘画大师。在我国,早期亦是如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领水彩,水粉,速写诸画种风流人物,多是建筑学校师生。“美术”造就了中国早期一大批建筑画家,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广有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大师。这美术即是“手绘建筑表现”,它区别于现代“电脑效果图”,是新时期由“建筑画”衍生而来的新的课程名词。它与“电脑效果图”同属于二维平面建筑表现,与“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共同形成支撑建筑设计的三大建筑表现。

三、“手绘建筑表现”在建筑学专业中的课程地位之现状

一句话,现状处于“尴尬”期。大环境是高校扩招与学分高度浓缩。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多年持续快速增长,客观上为考分差异悬殊的考生进入同一高校同一专业提供了更大可能性,好生源的紧缺也让高校招生将注意力更多放在考分上而忽略美术素质的测试,徒手画考试已不再是一种“形式”而已成为遥远的回忆。入学学生大多无任何美术基础,此“尴尬”一。高校教育改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实行了学分制,现在五年制建筑学规定要完成的学分是210,与十多年前四年制的240学分相比是多了一年时间,却少了30学分。“手绘建筑表现”由专业课变成了基础课,由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由两学期一百多学时课程变成了一学期32学时课程。“手绘建筑表现”已经沦为在内行和外行眼里都很重要,但却不得不靠学生自学的地位。此“尴尬”二。现在已完全进入电脑时代,不少青年学生认为电脑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绘画工具。一次上课,一位有着此种认识而大胆的青年问我“老师,我们学这个有啥子用哦?”我正瞠r错愕中,另一学生道“我哥职高毕业,在一家效果图公司上班,软件只学了三个月就可以了,但是他说这个不能当建筑师,建筑师要会绘画,要学很多年”。我常舒一口气,心中有了一丝久违的欣慰。但欣慰之余,仍倍感不安。试想,一大群无绘画基础,甚至其他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的青年进入到建筑学专业,基本上又只能用业余时间学习美术,而更多时候受着电脑时代的困惑,以为利用这一手段便可速成建筑大师而厌倦基本训练。如此尴尬三步曲,建筑学专业前途何在,“手绘建筑表现”这门专业课程的前途又何在。

四、“手绘建筑表现”课程改革的思考

在这一特定的变革历史时期,“手绘建筑表现”课程改革的思路有三:其一,呈明校方,请将该专业总学分提高至240个学分,从而为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赢得学时数增加之机会,再请院系将该课程学时数设为64学时即4个学分。其二,将“手绘建筑表现”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在设计课中均要求有手绘表现。高年级的设计课中,一草二草均要求手绘,正图中也要占一半比例,美术课程教师,手绘好的老师都应加入到设计课全程之中。其三,“手绘建筑表现”不仅仅是“快速手绘表现”。教学中应该摒弃只有马克笔学习。现代设计类专业的手绘表现大多都是钢笔马克,更甚者将钢笔画印刷稿涂上马克色彩就算完事。这是典型的速成,是设计专业的方便面。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我们也不能老是守着传统一成不变。其实,学生高考入学后,先后学习了素描,色彩,速写,这一阶段,对造型及色彩能力有所训练,到“手绘建筑表现”课程开课时,他们对用何种绘画工具已有所适应。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美术基础差的青年在经过一两年突击训练后,能在素描方面容易上手一点,但素描更喜欢用铅笔而怕用钢笔,这是必须要克服的。色彩几乎是这一类学生共同的弱点,大多数仅能用很初级的淡彩作画。基于这样的现状,建议课程不要分为水彩,水粉,钢笔淡彩,钢笔马克等表现形式。可将课程训练分为“古旧建筑表现”,“现代建筑表现”,“室内表现”,“园林景观建筑表现”等不同内容,表现形式则不限,主要采用综合表现技法。既以表现较充分的钢笔画为基础渲染以水彩,重点部位施以马克,彩铅等加强其光影,明暗。此综合画法有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以上三点陋见,不成系统,权作引玉之砖。盼能在此教学改革深入之时,以作各位权威批评之用。亦望业内师生各位,勿将专业根本丢失遗忘干干净净。

作者简介:梁茵(1965- ),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