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村小课改的攻关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村小课改的攻关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江苏靖江农村小学看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普遍艰难的生态环境下,江苏省靖江市农村小学的老师们却是“壮怀激烈”: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他们的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既有新意又有创意。

村小之难

毫无疑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只有到了农村,和那里的校长、老师们在一起,你才知道先进的东西也不是全能拿来就用的。农村小学的课改之路,实在是难哪!

经费:有心难为缺钱之“炊”

农村学校缺钱,是个普遍的现象。

在江苏,靖江的经济并不算落后,该市也一向以重教闻名。但随着事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加速,这里的农村学校校长也普遍感到来自经费的困扰。

生祠镇中心小学的校长朱俊杰说,这两年,特别是实行税费改革后,教育几乎裹足不前。为什么?缺钱呀!尽管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想尽办法,财政也只能保住教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按时足额到位。学校拿什么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拿什么培训教师队伍?拿什么实施新课程标准?

中心小学的日子紧,村级小学的日子更是紧上加紧。一位村小的年轻教师告诉我们,新课程的理念很好,但是村小的条件跟不上。比如说学生的阅读吧,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不仅少,而且大多都过时了;学生也借不到,即使借到了也没什么阅读兴趣和阅读价值。学校没有钱购买新书,我只有发动学生,让他们自愿组织起来,凑钱买一些书大家轮流来读。那所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们,“按照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只可收取85元学杂费。就这85元,还要被中心小学统筹掉85%,村小能够用的就是剩下来的15%了。全校200多个学生,一学期打足了算也只有3000元左右。学校现在连电灯都不敢轻易开了。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学上电脑,老师们前年集资购买了15台电脑。但是,现在这些电脑却搁在那儿用不起来。为什么呢?上面政策规定不准收学生的上机费,学校又拿不出钱来补贴,只能停机。村小教师出去观摩学习的机会很少,难得有了机会,也往往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放弃。”

队伍:穿“新鞋”难走“新路”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是,对于当下坚守在农村小学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来说,由于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红兴小学是位于靖江市城郊的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全校20多位教师,只有几位在30岁以下。校长深有感慨地说,中、老年教师多,教育观念转变难。老师们想不到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做得到、做得好呢?两位参加课改实验的年轻老师说,其实,青年教师也有青年教师“一本难念的经”:此次课程改革基于全新的理念、教材和教法。用它来观照在师范所学的知识,我们除了当初练的“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用得上外,其它都落在了后头,现在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一位搞教育科研的同志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课程改革仿佛一双非常前卫时尚的新鞋,农村的老师穿上了它,但是否能走得上新路,走得出新路,走得好新路呢?

村小之舞

有人说当下“农村学校很穷,教师很苦”;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农村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举手投足都不轻松。

靖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正龙曾经这样说,一个地区有一两所学校搞课程改革实验不难,难的是这个地区城市、乡村所有的学校都搞课程改革;一所学校有一两位教师搞课程改革实验不难,难的是这所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参与课改;一个教师上一两堂课改课不难,难的是这个教师每一堂课都按新课程的标准教学。整体推进课程改革难,但靖江是从最难的农村小学抓起,从农村小学最薄弱的课堂教学和教师队伍抓起。

课堂,在靖江被视作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和“主阵地”。从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将主要心力凝聚在建立民主、自主和生动、快乐共生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在靖江农村小学看课改,首先看的就是课堂———一堂堂不打招呼的随堂课。

走进生祠镇中心小学低年级教学班,我们看到教室的门上画着一颗开心果,开心果下面写了一句话:“相信自己,我能行。”教室的墙壁上也写了一句话:“看我多棒!”这是一堂识字课。上课了,老师先让学生们运用学过的拼音知识自己认读,然后问同学们认读起来有什么困难?哪些同学能试着认读?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老师说,想试试的都来吧。有学生认读错了,老师就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吧”、“你真勇敢”。生字很快认读完了,老师接着问同学们“认读这些字时有什么感觉?”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一个发现”,“老师,我想读一遍给大家听”……最后,老师又带领学生通过编儿歌和到“偏旁超市”为“包”等生字找朋友,活学、活认、活用生字。一堂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结束了。

在生祠镇的数所农村小学,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音乐,每一堂课,都给了我们几乎同样的感觉:民主,自主,生动,活泼。同去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室的老师按照惯例,一一给上课的老师发了《优质随堂课》证书。

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靖江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冯刚送给我们十几本“白皮书”,都是靖江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刊。随手翻看:村小课改展示、送课下村、带课进镇、校长论坛、课改沙龙、课改提案……靖江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竟然还有这许多让我们眼睛发亮的

东西!尽管很多没能亲眼所见,但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实验专刊上的纪实性描述,想象到课改在这里的普及与活跃。

村小之创

靖江有什么特殊的做法?我们了解到——

之一:捆绑结对

靖江市实行城区小学与村小结对捆绑制度。城区6所小学每校确定2所村小为课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做到:城区小学每周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村小上课一周,直接示范指导;村小每周安排教师到城区小学听课两次;城区小学承担村小教师集体备课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间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城区小学每周分别为村小上一节音乐、美术和科学课;市教育局对课改同行合作伙伴学校进行捆绑式教学质量评估,等等。

之二:“低坡度”策略

根据农村小学和教师的实际,靖江市采取“低坡度”策略,低起点启动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建立学习制度,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每堂课后都要写教学札(后)记,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目前,做学习笔记和写教学札记已经成为靖江农村小学教师的“每天必做”。

之三:送课下村,带课进镇

一方面,靖江市各乡镇中心小学定期到所辖村小送课,通过上示范课和评课等,逐步转变村小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村小教师也定期带课进镇,到中心小学上课展示、汇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与中心小学教师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研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之四:挂职锻炼

为了提高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水平,靖江市在选派6位城区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国家课改实验区无锡挂职锻炼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选派了12位农村中心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城区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挂职锻炼。

之五:超周备课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备课耗时多、实效低的现状,靖江市生祠镇教办每周六组织全镇所有小学起始年级教师集体“超周备课”。每次集中前,同学科教师根据下周教学计划分工研究其中部分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时,各人将自己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的教案提交大家讨论;集体备课后,每个人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将教案修改、完善后打印分发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不再重新备课,但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处理。

之六:“课堂教学达标”申报评审

为了调动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和自主意识,靖江市试行“课堂教学达标”申报评审制度。凡是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已经基本达到市局提出的课堂教学实施标准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组织连续随堂听课,进行初评,最后由市教研室组织验收。验收合格者,由所在学校和市教研室分别颁发校、市级“课堂教学达标”证书。教师如果在三年内拿不到“课堂教学达标”证书,将不得晋升职称和参加评优。

之七:“随堂优质课”证书

靖江市教研中心教研员深入农村小学随堂听课,主要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师生及生生之间是否有效互动、学生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学生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对村小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评价,并对达标者发放“随堂优质课”证书。目前,市教研员已听随堂课600多节,村小教师已有近300人获得此证。此举调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之八:现场展示

通过活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是靖江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又一创新。每学期市教育局都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乡镇村小适时开展现场展示和学习观摩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校长论坛、教学沙龙等不同形式,引导农村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将现场放在村小,对村小课改既是一个调动,又是一个带动,也是一个影响。

之九:“基地”辐射

为了有效地指导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靖江市专门筹建了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和学科指导小组。一方面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将全市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及时引领到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经常深入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评课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具体指导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市内优质课改资源对农村小学的辐射作用。

基教观察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村小 苏婷

当城市的小学生走进现代化的校舍、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的时候;当他们在语音、计算机、音乐等等专用教室里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学习的时候;当他们跟随多媒体的演示进入自己未知的知识世界的时候;

当城市的教师按照时代要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化发展的时候;当他们在新课程的旗帜下集中学习、培训的时候;当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他们备课工具的时候……

在这些时刻,我们不能忘记农村最基层的小学——村级小学。理由很简单也很明白:穷国办大教育,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广大的农村、太众多的农村人口。农村学校的比例要占到全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近八成,农村学校的学生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近八>!文化、走向外面世界的起点。这些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艰苦,信息闭塞,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还处在与现代化“绝缘”的境地。在如今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面前,农村孩子显然跟城市的同龄人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多次踏进村小教室的记忆历历在目。那些学校的老师们虽然水平不高但认真负责,使出全身的解数努力尽职,那情那景让人颇受感动。谈不上什么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基本就是靠手里的一本教材、一枝粉笔,就凭教了多年的“老”经验,当然更凭着对这份事业的执着热爱,他们的确为无数优秀的人才打下过良好的知识基础。但现如今,时展、社会进步的速度太快。在日新月异的变迁中,仅有这些东西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眼下,面对全面铺开的新课改,村小的教师要更新自己十分困难,新课改提倡的理念、方法离他们似乎相当遥远。而经费短缺、年龄老化、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又始终是缠绕他们的烦恼,因而困惑、迷惘多多。

江苏靖江的村级小学所走的课改研究之路,的确是一条前景明亮的道路。我们看到,让村小教师们大大受益的多条措施中,大部分是与城市的教师结伴而行、携手共进的行动。因而他们的学习有效果,进步幅度大。一看到这样的经验,使人不禁马上心生希望:如果能有更多的城市学校伸出援手,帮更多的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的教师奋力追赶时代的步伐,那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起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在城市里的教育不断锦上添花的同时,我们真的要把目光多投向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更需要物质与精神帮助的村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