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有动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行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治疗病例98例,对其临床抢救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在实施抢救过程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57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者41例,全部穿刺成功,无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留管时间较长。结论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行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良好,能够为手术操作给予辅助操作,值得关注。

【关键词】危重症;抢救;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临床效果;实时血压监测

研究证实,临床危重症患者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实时动脉血压的检测对抢救方案的选择和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休克患者而言,若是没有得到血压监测或者监测结果不准确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危构成严重的威胁。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显著[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危重症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2例,女46例,年龄25-87岁,平均(45.6±13.2)岁,本组患者中行静脉穿刺置管者57例,包括内科危重症患者20例,恶性肿瘤患者7例,手术大出血患者19例,血液透析置管困难者11例;动脉穿刺置管者41例,包括大失血、低血压者26例,手术行控制性降压者9例,严重感染者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危重病抢救原则实施抢救措施。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以及穿刺方式和穿刺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穿刺方法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时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头低20°-30°,头偏向对侧。首先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锁骨围成的三角区进行定位,将该区的顶点作为穿刺点,在对患者实施局麻后经穿刺点进针,保证同矢状面平行,并同冠状面保持30°,边进针边抽吸有回血,则显示进入到颈内静脉[2]。

左桡动脉穿刺方法:首先对患者腕关节略过伸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20G或者是22G规格的套管针,在穿刺时套管针同皮肤呈30°,在桡骨茎突动脉搏动最清楚的地方沿动脉走行向心方向进针,在感到穿入动脉时的突破感后,并且有鲜红血液回流到套管针时应适当将穿刺针与皮肤角度降低,而后进针2mm,依旧保持有血液回流,则证实已经进入到动脉内,可将进针退后,或者是将针芯进行固定,将外套管轻柔置入,在拔出内芯之后如套管有搏动性血流射出,则证实穿刺成功[3]。

2结果

经统计得知,本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57例患者均成功置管,置管时间在5-15分钟之间,平均(7.8±1.3)分钟,留管时间在1个月-1年之间,平均(6.5±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的41例患者均穿刺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在实施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静脉通道的建立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采取外周静脉输液一般很难适应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特别是针对休克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外周静脉通道的建立存在较大的困难,而静脉切开又费时费力,创伤性大。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深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譬如说其操作相对简单、建立时间较短,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在建立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因深静脉的管径相对较粗,因此可以对短时间内的大量输液要求予以满足,并且可以对中心静脉压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对右心功能不全以及血容量不足等并发症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便对输液速度的调整,并且一次置管能够对整个救治过程的输液要求予以满足,降低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对患者实施有创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现对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和观察,便于治疗方案的调整与选择[4]。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98例危重症患者行动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本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和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者均成功穿刺,且无并发症发生,置管时间较长,能够对整个救治过程的输液和血压监测要求予以满足。

颈内静脉位于患者颈内动脉鞘内部,顺着胸锁乳突肌深面逐渐向下延伸,与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和右侧颈内静脉三部分连为一条直线,而上腔静脉则与左侧颈内静脉之间表现为“乙”字型的走向,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现阶段在各类危重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患者静脉输液通道的快速建立,且具有血流量充分、插管成功后能够及时应用、插管过程对血管损伤较小、导管不易发生扭曲、易于定位穿刺点、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以及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易行等显著的优势,能够长期留置导管,每根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在1个月至3个月不等。

导管源性感染和血栓栓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5.7%左右,血栓栓塞的发生会造成患者血流量降低,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导管完全阻塞,其主要原因在于导管护理措施不当等等。一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血栓栓塞征象,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纯肝素封管或是激酶溶栓治疗,以提高导管的通畅性。若患者经过上述措施处理,其导管阻塞症状仍然得不到有效改善,需及时更换导管,并重置导丝,也可重新置换。系统有效的导管护理措施有助于导管应用时间的延长。

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病率通常在4.8%,感染患者相关病原体检测结果证实,导致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发生导管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包括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主要发病机制在于细菌经过导管进入创面皮肤或是导管口发生污染,而且,因为导管口需要经常性暴露开关并与其他物品相接处,进而会提高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其自身机体抵抗力。所以,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导管留置过程中,预防感染使其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尽量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也有助于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在行动静脉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同样应对并发症的预防予以注意,一般情况在穿刺置管后会容易发生局部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研究证实,血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误穿动脉而引起局部血肿,从而对邻近组织以及器官造成压迫,影响患者疗效,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在穿刺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误穿现象,需及时将穿刺针退出,并实施10分钟以上的局部压迫。感染为穿刺置管中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置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预防,避免发生导管相关性败血症[5]。

综上所述,在抢救危重症临床患者的过程中,行动静脉穿刺置管既可以满足输液和血压监测的要求,又保证了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然而依旧需要对并发症的发生予以注意,在穿刺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宪,向忠杰,赵晓东,等.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9,27(05):423-426.

[2]任培土,阮新贤,鲁葆春,等.深静脉穿刺置管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5(09):856-857.

[3]万宏伟,李小昕,柳丽.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4):342-344.

[4]赵雪婷,黄勤,龚靖茗.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06):978-979.

[5]顾磊,张玉.454例老年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9,21(04):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