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常生活 兀自成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常生活 兀自成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班下班加班。吃饭唱K看电影。

做运动。读读书。听音乐。

约个会。

再有点爱好,养只萌宠,做点手工,画幅小画。

有时间了就去旅旅游,最好是不跟团,做个“穷游”背包客,或者去做做义工,贡献点“剩余价值”。行走世间,不流流汗,怎会舒坦?

生活,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也许没什么稀奇,但这番生活景象,又是多少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年轻的生活,完全可以简单得到透明,美好得纯粹。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想快乐得简单,也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有的人,是玩够了,才蓦然间发现“平常”的魔力和魅力。而有的人,对平常的渴望,则近乎本能。因为种种机缘,终在平常之处,恍然大悟。

平常,甚至成为一份梦想。

刘子谈,福建小伙。年纪轻轻,便在一外企任项目经理,属金领一族。但他有一天辞掉了这份令多少人艳羡的工作,去农村做起了家庭农场。

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动植物,梦想就是成天和它们呆在一起。这个简单到有点原始的梦想,一直在他心里。即使他已经出国留学读了商科专业,即使回国之后就进了世界500强,那个梦也一直在心底搔着他的痒。

“后来我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曾经是某上市公司老总,一生经历传奇,但他却说,退休后做农夫才是这一辈子里让他感觉最开心的工作。我当时就问自己,我为什么非得等到退休后呢?”

就这样,子谈下定决心辞去工作,用几年打拼下来的积蓄在城郊包了块地,开始了自己做农场主的生活

“我觉得,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也不复杂。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太容易受别人影响,就随波逐流了。”

“当然,没有我这几年的打拼,也不会有这实现梦想的第一桶金。”

他打算逐步把农场做大,实现多种经营。科普,文化,体验式农场。

有一个年轻朋友,男性,刚大学毕业,聊天时说起自己的转变。

他上大学后,空闲时间一下变得很多,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就经常在微博和论坛上面泡着,时间长了,各种社会事件,负面新闻,娱乐八卦,经常让他不胜其烦。甚至有时候真的感觉窒息,恶心。“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疯了,不可救药了。有一段时间,我就是个地道的愤青,满脑子的社会阴暗面,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谁都不能相信。”这样的他,经常沉浸在负面情绪里,很容易就动怒。“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已经养成习惯,一坐在电脑前,就想上这些网站去看看又有什么奇葩事件。”

但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他看了一则爆料,负面新闻,正情绪激动地想跟帖大骂一场,不经意间望了望窗外,蓝天白云,阳光普照,这个世界是那么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开始思考,世界的本来面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过怎样的生活。

从此,他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各种社会热点事件。“我觉得这也不是逃离或妥协,而是不那么偏激了。也许这就是一种成熟吧。”

一个20出头的女孩,说她有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起因不是为别的,就是她的手机。她曾经患上“信息强迫症”——走路的时候握着手机,生怕听不到铃声,坐下来就把手机放在眼前,期待它的声音,闪光,震动。毫无疑问,她非常渴望和别人交流,但等到真的收到信息,她又很不耐烦多说什么,往往就是个表情。

“人家给我发微信了,我也懒得回,看看就放那儿了,我就是喜欢有很多信息进来的那种感觉。当然,垃圾短信就算了。哈哈。”

后来,感情上的一次挫折改变了她。

那天,她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聊,相谈甚欢,就约出来见了面,再过了一阵,成了恋人。这本是网络时代的俗套情节,若不是这个男孩突然玩消失,还偷走了她的手机,他们也许可以“幸福地在一起”。

受到刺激的她神经衰弱了好一阵,在朋友闺蜜的开导下才慢慢好起来,并反思了过去的自己。“我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过去依赖的东西是有多么靠不住。”从那时起,她不再依赖手机,不再总是焦心于没人给她发信息。她开始养狗,还喜欢上了多肉植物,这些与手机相比,更有生气的东西。

这让人再次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如何处理我们和每天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面前,“围观”的受众属于弱势群体,甚至变成间接受害对象,躺着中枪。有意地忽略,反而成为一种智慧。

追求平常,并不意味着对生活的缴械,而只是青春的转场。城市青年,特别是大都市青年的返璞归真,正兀自成风

有一种表现是开始喜欢“日常系”。这是日本动漫作品的一种类型,也就是日常生活类。这些作品讲的都是少男少女们的日常生活,用各种小乐趣,小情节,小玩笑来装点很简单的故事线。没有惊天动地、悲欢离合,也没有奥特曼打小怪兽,打的是温馨牌、柔软牌,却深得各年龄段受众的喜爱。

有媒体认为,在经济不景气、各种不安因素增加的环境中,“日常系”已经成为日本动漫的主流。而这股潮流,也多少进入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为什么非得成为不凡?为什么非得做人上人不可?在紧赶慢追,生怕被时代抛下的人生节奏中,“日常系”的生活是不是反而更值得去欣赏呢?

另一种表现是逃离。在呛鼻的空气、堵心的交通、高不可攀的房价面前,用脚投票,离开那一个个“是非之地”。拿北京来说,2012年,有41万人离开了这座中国的第二大城市。这至少在进入21世纪以来是第一次。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青春扎堆死磕北上广深的现象将迎来终结,二三线城市正春光灿烂,渐次开放,小伙伴们摩拳擦掌,打算换个场地,再好好精彩一番。

每个人都有权利过一种平常的、不受干扰的生活。有一份正当稳定的职业,对未来有比较稳定的预期,各得其所,各忙其事。聚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和谐美好的当代版清明上河图。

这不也就是多数中国人这辈子的追求?

这种追求很平凡,但平凡间有滋味儿,这滋味儿还很绵长,迷人,便也慢慢酵成一种不凡。是社会变得更好的基石。无声的,难以引起注意的涓流,最终可以汇成壮阔的海洋。

这种追求很平凡,但要想让更多的人实现,需要做的事情却多得超出想象。比如全覆盖的、无缝衔接的社会保障,比如不那么束缚人的户籍制度,比如不让人心惊肉跳的房价涨势

要干就干个痛快,要玩就玩个到位。在繁忙之后追求清静,追求闲适,追求慢的乐趣。在日常中,享受简单的乐趣,过一种有审美的生活。在后GDP时代,这似乎将逐渐成为今后青年们的一种主流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