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探讨了输出驱动假设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输出驱动假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文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现状;第二部分概述输出驱动假设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回顾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教师有可能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应用

一、引言

作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一门英语基础技能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对传统听力课的创新与发展,是各高校积极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总体目标,即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1]。然而,由于受经济、地域、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的英语基础教育较为落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大学。如何强化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以所在学校学生为对象,结合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文秋芳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于改善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偏低、“耗时低效”的现状,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输出驱动假设概述

文秋芳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输出假设实施的对象主要是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2]。该假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从心理学上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的提升帮助更大,有更强的驱动力,没有输出只是一味地输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口语和翻译能力;三是就教学模式而言,以输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单纯的知识输入教学更有成就,更符合学生就业发展的需求。

输出驱动假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为Swain于1985年提出的输出假设。Swain(1995,1998,2008)认为,输出练习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者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自动化的程度,还可以检验语言假设、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以及培养学习者对元语言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3]。但是,与输出假设相比,输出驱动假设本身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与输出假设不同,输出驱动假设探讨的是二语教学的效率问题,特别针对中高级外语学习者的教学,探讨的是如何使当下的外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而输出假设主要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其次,就挑战的对象而言,输出驱动假设与输出假设有所区别。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挑战的是Krasen的输入假设,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是挑战“输入促输出”的教学顺序和听、说、读、写、译能力均衡发展的教学目标,主张教学要以输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2]。

三、输出驱动假设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地处民族地区,由于受经济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影响,虽然教师在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是普遍偏低,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流畅性和有效性,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运用输出驱动假设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年(两个学期)共计32周的教学实验。笔者教授的视听说课程每周2个学时,每个学期16个教学周,实验对象为2013级计工系的大一学生,实验组一个班33人,对照组一个班29人。两个班在实验前英语水平相当,男女生比例大体一致。具体操作如下:在实验组的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组织上,笔者采用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授课模式,即输出输入输出、亦即说听与看说的教学模式;而在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输入输出授课模式,上课时先给学生输入一段或几段视听材料,然后设置口语练习即说的部分。经过两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在期末尤其是第二学期期末的口语测试和听力笔试中,发现无论是在语言输出的量、准确性和流畅性方面,还是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方面,实验组学生的表现均远远超出对照组的学生,效果让人惊喜。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输出输入输出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施。

1.输出环节:学生基于教师设计的任务尝试初步输出

Swain认为,输出能使学习者有效控制和内化语言知识[4]。因此,通过输出激发学生主动输入相关知识要比单纯向学生输入知识的效果好。

在实验组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先给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要求学生就所听所看材料完成相应的选择或填空练习,然后给学生设计问题进行口语练习,而是先就相应单元的主题要求学生个人思考或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然后在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口头汇报展示。

2.输入环节:教师提供视听材料

Brown指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好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5],足够量的可理解输入能够保证和有效促进高质量的输出。因此,在学生尝试初步输出之后,教师要及时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并就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提供帮助。

在上一个环节的输出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说,不知道相应的内容和词组如何用英语表达,或所用的句式不是地道的英语句式。甚至因为自身的知识和文化积累不够,导致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从而在讨论和阐述话题时缺乏广度和深度,寥寥数语之后表达中断只得草草结束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会迫切地想了解如何才能准确而流畅地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巧妙地把课堂切换到视听环节,及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言输入材料。由于受到上一环节的输出驱动,学生在视听环节都比较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出色地完成相应的练习。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视听输入环节,学生不仅学到了所需的词汇和表达句式,巩固并拓展了上一环节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思维得到了启发,为下一环节的再输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