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于川中行走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川中行走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沿着那条河不停地跑,因为我知道上善若水,中国的灵魂就在那里。

――题记

记忆倒退到千年以前,刀剑喑哑,江山嘶鸣的烽燧上,战地的残阳下,你翘首远眺,伫立一方,那道旧伤疤是你生而为龙的狷介。

十二章纹,你遥祭四望,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是你与生俱来的张扬。

繁华尽头,你依然谨记化身为龙的模样,依然谨记你的名字是炎黄。

千年的风雨打尽了绿瓦红墙,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汉字墨香里温存的一笔一划,是你世代传承的表达,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是至死不渝的回答。

仍是那条河,跨过了风尘岁月,纵使盛衰荣辱斑驳了脸颊,千载过后洗尽了铅华,亘古的月光依旧如花。

这是千年前骄傲如龙的中国。

如今的中国。

我正在写。

你们在读。

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八章,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尚好的午后,祖父带了张藤椅,拉着那时尚且年幼的我走过一方方梯形的田,走过在我眼里高如巨人的麦穗,走过路边摇曳着的小花,还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与蜜蜂蝴蝶打招呼的机会,最后我们在一条河边坐定。祖父选了一个顶好的位置,迎着太阳,闭起眼睛开始打盹。他就这么安然地睡着,完全忽视了我的存在。幼时的我实在不明白家里有那么多人吵着嚷着要抓祖父,说他是什么“分子”,但,他却似乎一点也不在乎,现在更是事不关己地睡在这里,完全不管不顾。那时的我就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于是千方百计地想着要将祖父叫醒,可他在我的百般“折磨”下只懒懒地翻了个身,瞟了我一眼,又继续在日光的抚摩下沉沉地睡去,嘴里似乎还喃喃着什么,我凑近了身子,一字一句听得清晰,他说:“睡在祖国的身边真好。”我抬头望天,浮云在对着我笑。

祖父睡了,我只好找小河玩,那年的河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面上闪烁着细碎的波光,星星点点的,像某一日我在海边不小心遗落的贝壳,里面有着藕荷色的祖国山水,仔细听还有浪花绽开的声音。我拍了拍水面:“喂,你叫什么名字?”接着,我仿佛听到了一个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对我说:“中国,我叫中国。”

倒影如墨,你蜿蜒在青黛的碧波之上,静默着吟唱千年的歌,你眉宇间的明媚春光吹散了过往的阴霾。看,那风雨飘摇的桅杆,最末处的斑驳折射你曾经衰败又哀伤的容颜,五千年不过弹指一瞬间,烽烟不过倏起倏湮灭。你摇一把折扇,田字格无数,方寸颜筋柳骨。纵使历经惊涛骇浪,也终会等得到光风霁月,春暖花开。蓦然回首中,你的绝美绽放在那一片淡然的水波中,一如倾城的牡丹,荡开传说千年的浓艳。

而我在这边,一直看得见。

夕阳西下,薄暮流金。我来了兴致,偷偷看了一眼还在睡觉的祖父,见他没什么动静,便索性坐在岸边,除了鞋袜,将双脚都浸到了澄澈透明的水中,心中满是恶作剧得逞的欣喜。我用左脚逆着水波勾画了一个圈圈,任着冰裂似的涟漪从这圆形的环中偷渡出去,一切怡然自得就像在仲夏之夜静观流星电掣,浅听山河吟唱。

“喂,你怎么没有变脏啊?我的小脚丫明明很脏嘛。”

“我本性是水,能洗涤万物,拂拭尘埃,容纳万象,这一点小小的污垢又怎能污染我呢?”

“嗯……什么是‘水’?”

“水?”

“嗯!”

“水是万物之依存,苍生之根本。无水即无物,无物即无尘。水是君子,君子若竹,高风亮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的便是水的宽广,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那……你不是叫‘中国’么?又为何说自己是水呢?”

“孩子,我今时今日所言你或许不懂,但他日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时便会明白了。我叫中国,顾名思义:中央大国,世人皆说我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神秘莫测。其实不然,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水和时光一样,五千年的盛世繁华,一言以蔽之,曰:‘……’”

“你在干什么呢,一个人坐在河边发呆么?倒是很难见到你这么安静的时候呢。”

“啊――祖父,您醒了!”我没有来得及听完“中国”的话,便急忙穿上鞋袜,奔向祖父。祖父似是刚睡醒,伸了伸懒腰,摸摸我的头,又拉着我的手沿着原路返回去了。与来时同样的路,心情却是截然不同了。在路的尽头,我又回望了一眼那条河以及河边自己坐过的地方,思忖着他那未说完的话该是如何的深邃。旧时光在阳光下逐渐蒸腾,只留下指尖的空白伴随着我走到尽头。风依旧在笑,花草依旧摇摆,照片上的我却在一直一直地向右看,仿佛那里有着什么秘密等着我去揭晓。

朝朝暮暮,抑或暮暮朝朝,你淡然相对一袭倾尽天下的红妆。古风中的你,犹抱琵琶半遮面,是这样一个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佳人儿。你厚重了秦淮灯影的朦胧,模糊了大运河畔的繁荣,淡漠了扬子江边的春风。金陵玉殿莺啼绕,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立马扬鞭,愿将万年春播撒天下;又是谁遗世独立,愿将儒家经典绵延万年。一朝又一朝的行人从你身旁走过,走过江南的池塘古道,水声濯我为荷,桃花摇摆行歌;走过塞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走过南方的恬适夏夜,暮色浴满红袖,撑一叶尘缘,酿一盏新醅,点一枚朱砂。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过你原始的悄然,走过你盛世篇章的华美,走过你山河破碎的落寞,走过你风云巨变的动荡,最后的最后,路过你摄人魂魄的回眸一笑…你静静地追随行人的脚步,不急不缓地流动着,以历史的速度,保留了足够的凭吊与回忆的时间。

你从我身边流过,我在这里读你逝去的年月。

天人合一

《中庸》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丫头,今天与我去摆渡吧,也是时候让你见识见识这位隐者了。”爷爷已经开始收拾摆渡的行囊,一件一件,他有条不紊将我们的衣物叠放得整整齐齐,我立在一旁,不多言语。我知道爷爷今天是打算带我去见那位“传说”中的隐者。“倒也真奇怪呢,这隐者很少与人往来,整天只对着水独自静坐,丫头,你说奇不奇怪?”我点点头跟着爷爷后头走,大概是刚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这个隐者的好奇。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这条路竟是自己多年前走过的路。路边的蒲公英引渡着绝美的归程,天上的鸟飞来飞去也不知还是不是当年的那几只。越靠近河,我就越有些害怕――怕他早已经面目全非,已不似我当年记忆中的那般美好。

当我们赶到渡口时,已经有好几艘渡船停泊在那儿了,疲于奔命的水,瘦的岸,他们彼此的依偎是那么空荡。爷爷似乎意识到有些晚了,连忙拉着我的手上了船。没见到那位隐者心里颇感觉失望。上船前我轻轻问了一句“中国,你还好吗?”,可是,过了良久,也没有回答我。船离开渡口时,船身晃动了一下,我也随之晃动了身子。恍惚中,我听见有人说:“我是中国,我是中国……”。船没有因为这一小小的失误而停止前行,它一如往常般劈开水波随着长蒿一深一浅地划动而缓慢移动,但即便是如此慢的速度,在我心中也已经堪比光速。因为它不管以怎样的快慢前进,仍然拉开了我与河岸的距离,而且越来越远。当年的话还在我的脑海盘旋,细细咀嚼几次,虽没有全部弄懂,但也总好过了当初的一问三不知,如今倒是对它未说完的话极为好奇了。

拂晓时分,天幕之上的墨色渐浓,晕向远方,一如褶皱的水波。流云缱绻,几丝残留的余晖,环环相扣着;雨过天青色的浮云跌宕了魂,遗失了最初的玫瑰色。东方转瞬即逝的日光缥缈得如清风一般。我安静地坐在渡船的甲板上,望着波平如镜的河面。心里想着那位隐者此时又在何处,他一直与水相依,是否与我一样能与水对话。

夜幕降临时,爷爷来催过一次,说如今的世道不安生的很,让我进屋休息。我拒绝了,爷爷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兀自进去了。他略为佝偻的脊背让我觉得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霜,太累了。爷爷入睡后,船上因为没有客户,就这么停着,四周一片漆黑,我也不大清楚这是哪里。我又尝试了几次呼唤“中国”,可仍没有听到应答的声音。到了后半夜,我也有些倦怠了,正打算去睡觉时,岸边的高脚竹楼里忽然传来了歌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立住,任凭歌声从我耳畔徐徐地飘过,月光下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诗中的叠句。倏地,我转过身,迎面而来的是久违的问侯,动人得像千年古刹里蓦然盛放的莲花,我听见他清朗如泉的声音:

“你好,我叫中国。”

如今的我自然不是当年那个无知的孩童,我知道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他又怎能叫中国?

“你不是中国。”

“我怎么不是,我就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

“那你为何在这水中,又为何能与我讲话,这岂不是天方夜潭。”

“呵呵,当年的小娃娃已经长大了。那我就告诉你,我不光在这片水域中,华夏大地上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我的踪影。”

“荒谬,你倒底是什么?”

“我是水,是中国的灵魂所在,叫我中国亦不为过,我是千万年炎黄子孙精神文化的结晶。我蕴育了中国的文明,缔造了中国的灵魂,养成了中国的血肉,子子孙孙的传替,世代兴衰的荣辱啊,水便是最好的诠释。水即是中国,中国即是水,不管在远古,现在还是未来,这是不变的真理,水绵延不息五千年,中国亦传承文明五千年,中国儒家经典便在于这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是中庸之道的精魂,它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这正是水的缩影。这难道不能说是水中有我,我在水中么?――我之所以能与你交流,也是你内心的意念所致,其实你就是与另一个自己在交谈。现在我说的这些或许你依然不懂,但这是我最后一次与你交谈了,之后的岁月中,你要自己去参悟,去了解中国,最后读懂中国!明白么?”

“唉,你说什么?我不懂!”

“再见……”

之后的呼唤都无回音,船静静地漂着,我看着河岸的瞳孔里数年的时光静静地漂着,只有无边无际的风声在我耳边摇晃,伴我入眠。

笔下乾坤

历史是你流动的轨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曲高山流水浸染着你的精致灵韵,兜转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心。放眼望去,你东流不息的步伐依然坚定,岸边的青苔把曾经的泪眼都覆盖,浪花随着你的脚步渐行渐远;尘埃,不知不觉中又惹来澎湃。时光是一直盘旋在空中的纸鸢,风筝线的一端系着那纸鸢,另一端在你的波涛中浮浮沉沉了千百回。纸鸢上方块字错落得完美,肥瘦勾勒出精髓,力透纸背。你遥想着甲骨旁刻刀的猿皱着几寸眉,刀刃此生只听命书写山和水,百家争鸣的水墨年代在蔓延。接手,狼毫等谁?

古有云:“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爸爸铺平宣纸,挥动狼毫准备写字,我只是在一旁帮他端茶倒水奉笔,看他握运、顿抖、提悬,龙飞凤舞;看他顺转、起回、落逆,挥笔任意。我不停地研着墨,看着原来稀薄的墨水慢慢变得浓稠,丝丝缕缕间透着芬芳,氤氲了整个屋子。恍惚中,我听到流水的声音像隔着磨砂玻璃,我看到被墨色晕染的一条河缓缓向东流去,我还望见三千里朝圣路上虔诚的教徒们膜拜着神明。未了,一切都消失了,只余下父亲淡然的笑,待他微微侧了侧身,我才回过神来,看向方才的宣纸,我本以为上面会是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一看却不然――那是一条河,不,确切地说,是一条流动的川,它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奔向天际,谁也不知道它的最终依归。我就这么一直看着它,直到画面里有了浓浓的湿意,汩汩地淌出来,用手抚摸,我心有点颤抖。

“我知道你一直有一个疑惑,关于中国,关于川,既要读懂中国就必须明白这两者的关系,这些年来你也长大了,也学了不少知识,但仍然无法解惑,这是为什么呢?回去吧,回到有水的地方,当你历经了这么多的事后再看到它便会明白了,回去吧。”

“好。”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青苔披覆着残砖废瓦。是谁在楼上听了一夜的春雨,又是谁想着明朝深巷卖杏花?

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再度踏上这片土地,河边的风景还似旧时那般温柔,那孤帆去悠悠,把尘埃全部带走,河水依旧不知疲倦地向东流,我沿着河岸向前走,不时望一望又从浑浊变得澄澈的河水,思索着自己来这里的目的。看着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流动的不再是河里的水,而是这畔岸,河水静默不语,而河岸流动不息。

当我想起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时,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转过身回头看经过的河流时,竟有一种错觉:千年的历史重叠在这一汪水中,时光在水面写史,上古的墨迹才读毕,忽然看到当代,旧与新,往昔与现在,不是敌对的状态,他们在时光行程中互相辨认,以美为最后依归。蓦地,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年以前自己未明白的梦:上善若水,天人合一,水即是中国的灵魂。

顺着风,我开始沿着河岸跑。不能与中国同生,但求同行,我只需伴她走过她生命中一小段安然而又宁静的岁月,亲眼见证她的繁荣富强,此生足矣。

源远流长,

从此就这样记得,

之后的之后,

不是漫长的空白,

不是永远的等待,

是源远流长的天籁。

在川中行走的,

是你,

永远的中国。■

主打锐评

华美雅致的抒情,从容流畅的叙事,古典思想的引用和感悟,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和渗透在一起,宛若一把种子被随手抛在肥沃的土壤中,并且在瞬间成长为一片茂盛的花草,所有的枝叶和花瓣都在争先恐后地释放着自己的芬芳,闪耀着自己的色泽。作者所书写的并非严谨的学理阐释,也非事件的描摹和再现,更非滥情的文字放纵,而是有迹可循的心灵拓荒的景观,从自我内部喷薄而出的独特话语叙述。文章少了些老成的剖析和界定,却将青年人独有的恣肆和蓬勃挥发到极致,关于中国灵魂或民族精神的严肃话题由此以一种亦真亦幻却处处润及我们内心的方式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演绎。

当然,这篇文章尽管是完整的,却有待于充分地舒展开来。就像一部电影的开始,关于导演、编剧、主演、配乐这些信息的依次呈现,以及大量相关人物与场景画面的迅速切换和剪辑,文章对相关意象近乎贪婪地捕捉和渲染,将我们不可抗拒地拉到中国灵魂的近前,而这个灵魂正是一部每个读者需要自己去舒展开来的电影。对老子“上善若水”的比喻与《中庸》“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嫁接,并且催生出“水”这一核心象征,这里很难说具备形而上运思的连贯性,毋宁说是对个人体验的耕犁,这种体验真正地超越了外在的道德说教,体现出作者对民族与历史的自觉回溯,这是令人敬畏的生存态度。(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