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冯小刚:养活自己,娱乐人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冯小刚:养活自己,娱乐人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冯小刚的电影一直被认为都是给观众解闷的,电影《夜宴》突然改风格,变成中国版《哈姆雷特》了,各界的褒贬也就全来了、其实冯导的电影理念仍然很质朴――电影是吃饭的家伙,养活自己娱乐人民。这与姜文的“电影是其精神所在”相比,显然低俗了些;所以每和姜文谈起电影,冯小刚总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把电影拉下了神坛、冯导自觉在电影这座被供奉的宫殿里没自己的位置,于是就在旁边盖起了偏房、孰料这偏房越盖越高,越盖越大,渐渐地成了电影新坐标,不过冯小刚到底是个有理想的人,这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早已表白过。他有心拍一部中国最成功的娱乐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有动作,有特技,和以往的冯氏喜剧完全不同,他说想看看自己这片林子到底有多大,还能撑多大?多有追求、事实证明,他飞得不赖,因为大家都说他变了。

封面人物档案

冯小刚:1958年出生 白幼喜 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 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 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 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 《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 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 剧中任美术设计。

冯小刚作品:《遭遇激情》、《大 撤把》、《永失我爱》、《天生胆小》、 《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 事》、《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 完没了》《万事如意》、《一声叹 息》、《手机》、《天下无贼》、《夜宴》。

在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有个吹捧大师,此人名叫冯小刚。他带领于观、马青以及小鲁等一帮年轻人为人们圆梦这部小说后来成为电影《甲方乙方》的故事原型,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也叫冯小刚 小说中的冯小刚最终没能做出惊人之举,但现实中的冯小刚却因为导演电影《甲方乙方》而一炮走红,在各路电影逐鹿中国影坛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他便确立了中国贺岁片霸主的地位

正如在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说到的“写这本书的初衷是给冬天解闷的,写完了才蓦然发现,我已将青春献给了你 ”冯小刚的电影一直被认为都是给观众解闷的,电影《夜宴》突然改风格,变成中国版《哈姆雷特》了,各界的褒贬也就全来了,其实,冯小刚仍然是那个大众文化示范者,他自己十分中肯地说过:“我就是一个问题导演,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事实上,他确实把自己献给了电影事业。

凡人

看冯小刚的外表,真的很难跟一切优美的词汇联系起来。一般来讲,但凡优秀的人物,总是仪表堂堂的,特别是导演,因为是艺术工作者,总应当有些艺术气质,气宇轩昂什么的,可冯小刚,怎么看怎么觉得普通得不得了,要是硬往影视艺术挂钩,也就适合演个匪兵甲、匪兵乙之类。可偏偏就是这个表面上特别不出彩的冯小刚,却为中国影坛大大添了彩。

冯小刚的相貌也很难与“才华”二字联系起来,不过,所幸他所处的时代让他这颗金子没有被埋没。李宗盛有一首歌叫《和自己赛跑的人》,而对于只读过高中,当过军人和工会文体干事的冯小刚来说,几十年都在和自己、和别人赛跑。1958年出生的他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于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在搞本职工作的同时,冯小刚开始剧本创作,和郑晓龙合作编写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然后,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编辑部的故事》;然后,他和郑晓龙编剧、夏钢导演了《大撒把》;然后,他手执导筒,导演了《永失我爱》。

再然后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以及《一声叹息》、《手机》、《天下无贼》……渐渐的,冯小刚俨然成为一个品牌,成了票房感召力,在中国电影市场树立了自己的专属成功品牌。有人说冯小刚的电影之所以获得观众的热爱和观众的拥戴,是因为冯小刚电影不拒绝小市民的温和的偏见。比如《不见不散》当中有那个教美国警察说汉语的场面,恰恰迎合了观众对老外的某种微小的排斥。冯式电影中用的小人物,在语言上不时能抖出来一串串小机灵,或是尊严,或是讽刺,抑或是发泄。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喜剧大师时,他又开始玩深沉。在做了11年编导之后的2006年,冯小刚开始被重新认识。在近年整个中国电影充斥着浮躁和投机的氛围,在表面热闹,实则空洞的电影现象铺张开去的时候,他没有为外国人拍片的那种做作,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那份矫情,在他的作品中显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机智和趣味。而且,日益成熟。《天下无贼》之后,冯小刚通过《夜宴》,让富足的现代人看到了自己本性的贪婪、情感的匮乏和灵魂的局促。

天下没有不散的《夜宴》,这个“散”还体现在电影本身的构架上。被冯小刚寄予厚望的古装大片,自公开亮相以来,影评人褒贬不一。先是在国内点映时遭遇笑场,接着在威尼斯影展上首映时,又被指其故事太西化,不像以前的中国影片,缺乏中国特色。

但在投资方眼中,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夜宴》的意义――葛优觉得它是“冯小刚艺术生涯的一部厚重的作品”,谭盾认为是“最复杂的人性的体现”,冯小刚自己讲,是“离家出走,拨乱反正”。

法国当地时间2006年5月22日,中国导演冯小刚这一天正式向世界各地片商推荐他的新作《夜宴》。冯小刚戴着巨大的墨镜来到海水深蓝、海滩雪白的戛纳与记者见面,那副墨镜即使在采访的时候也没有摘下过。

从这天起,喜剧导演冯小刚多了一个身份――面向世界的导演冯小刚。这一天,有很多说英文的人争相和冯小刚握手问好,他也开心地用英文打着招呼。甚至,当周迅问他要不要一杯水润润嗓子时,他自然地回答了一句:“不用,我这儿有TEA。”

松弛和真实,是冯小刚行走江湖并越来越无往不利的法宝。对于身为导演的冯小刚来说,他既没有陈凯歌天生贵胄的优越感,也没有肩扛第五代或第六代大旗的负担。于是,他有了足够的底气与所谓的经院势力掰掰手腕。

狂人

破口大骂娱记,是冯小刚在2004年发出的最强音:“我他妈真想抽你!”原因是,他在北京的住所被示之媒体。事情发生之后,有人说冯老师骂得痛快,有人说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做人要厚道。但冯老师毫不退让:“我劝他们这个周刊所有的记者都辞职下岗,在这个地方工作,对他们的家人来说都是一种羞辱。”

话能说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只有冯小刚了。

我深信,冯小刚的暴怒不是出于仗势欺人的势利眼,而是他的本性使然。

央视“艺术人生”做冯小刚的节目时,导演问有没有家庭生活的录像,在演播室现场播放一下。结果导演还没说完,冯小刚的话就冲口而出:“没想到做一次你们艺术人生的节目这么费劲,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做了。”然后将电话挂断。当时把导演憋得直欲怀疑人生,但等两天后见到冯小刚,他却完全忘了此前发作的暴脾气,而是跟人家掏起心窝子来,言谈之间也没了火药味儿,而是充满宿命感,直说人的一生,指不定会遇到什么人或什么事,来成全你一把。

演艺圈不可确定的事情太多,昔日一起摸爬滚打的铁哥们,今天也许就要恶语相加;眼下的甜蜜鸳鸯,明日也许就要形同陌路,所以在这个垃圾场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看到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崔永元与冯小刚、刘震云之间的嘴仗通过媒体闹得不可开交,但翻开书,赫然却是刘震云老师对小崔不加掩饰的赞美:“(崔永元)仅仅是‘实话实说’的平民主持人吗?他颠覆了整个中国电视的说话方式和关注习惯。祖国,母亲,你多几个这样的人就好了。”此一时彼一时啊。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冯小刚和张艺谋绝对成不了朋友。尽管两人已经平分中国电影的票房,即使是这样,也丝毫没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甚至连表面的客套都做不出来。相信冯老师和张老师是彼此不屑的,就像市民看不起农民,农民对市民也丝毫不感冒一样。

冯小刚自我评价,在中国电影的丛林中,他不是一只沉默的羔羊,而是一头饿了一年的狼。很有意思的是,虽说靠喜剧起家,冯小刚却最讨厌将他的电影叫做“搞笑”电影。他自言:“我从来也没有‘搞’笑过,‘搞笑’这两个字是对我们创作的一种侮辱。我们拍的电影是幽默的感觉,‘搞笑’这两个字是非常不准确的。你可以说它是喜剧,我对‘搞笑’这两个字感到非常恶心。”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曲线救国”的决心。幽默只是他的一个方面,他之前的片子也并非都是喜剧的路子,他本人也绝非没心没肺、快乐无忧的人,他的心里装着事,装满思索。

他是中国票房冠军导演,老百姓最期待最给面子的导演,但也是中国最郁闷的导演,以至于他愤愤不平地评论那些艺术上高深、票房上却往往惨败的艺术片说:“千万别上了所谓艺术片的当,好多艺术片特做作!我觉得艺术片应该特别要注意原创性和真诚。很多贴着艺术标签的电影我感觉充满模仿,几十年前就有了,都是拍给评委看的。看那些电影,不要以为自己的品位就高了,其实他是一糊涂人。”他甚至调侃自己将来如果不拍片了,就跟着金鸡奖到各个城市参加会议。

由此说来,狂人冯小刚,根本就是一个挺性情,挺本分的人。他很认真,一点都不张狂,甚至他认为自己挺自卑,不是特别自信,但有时候还要装出一番特别自信的样子。很多时候自己再坚持一下,可能就能按照他的想法来做。冯小刚往往会想别伤人,也怕因为坚持自己而把事情弄黄了。所以,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并非科班出身,却通过努力打拼,开辟了自己一片天地的人内心深处其实多么需要得到更高的认可。

本分人

冯小刚的家蜗居在亚运村一朴素的居民楼里,粗糙的楼体外观让人对居住其中的人的生存环境也产生了质疑。而当推开冯导家厚重的门时,楼外与居室内强烈的对比让人头脑中竟然片刻出现了“短路”,所有的感受就像冯导的美国朋友形容的一样,简直就是“从地狱踏入了天堂”。

家居设计由冯小刚一手策划。房子宽大敞亮,内部造型似古希腊剧场,每个房间都呈现不同的风格,有地中海式的,也有西班牙式的。主体色调集中于白、灰、绿、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间小型放映厅,一面墙作为银幕,前面放一个双人沙发,协调而舒适;另一面墙全是书架,上面放满不同的DVD、VCD,一看便知这是专业人士的品位。“冯小刚把家布置成这样,让我没事就想呆在家里,不想出去,没办法。”徐帆说。

在家里,冯小刚对徐帆的称呼很多,比如帆子、徐老师、领导……足见徐帆在家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坦白交待了自己与徐帆相识、相恋的全过程,并把徐帆称为“去污粉”。这“去污粉”其实是有来历的――四川人喜欢叫漂亮的女人为“粉子”,漂亮的称为“中粉”,最妖艳的则称为“巨粉”,“徐帆的漂亮不用我夸,有目共睹,这几年对我改造不少,让我改了不少臭毛病,叫‘去污粉’最合适!”

冯小刚对于自己追求徐帆的描述,最精彩的莫过于“一朵鲜花左躲右躲还是插在了牛粪上”。妻子徐帆,明朗、纯粹、踏实,重视生活细节,讲求生活情调,但绝不属于小资式的矫情。恐怕多数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徐帆会选择冯小刚做丈夫。在中国,徐帆绝对可以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一流女演员的行列。她是绝对的演技派相貌,虽非沉鱼落雁,却也品貌俱佳,气质不俗,特别是跟冯小刚站在一起,简直是天仙下凡。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却可以心甘情愿地说:“嫁给冯小刚是我的福气。”

敢娶聪明女人为妻的男人是相当自信甚至自负的,这种男人通常也是最有实力的,他们相信,无论别人多聪明,也只有被他征服的份。当然,冯小刚不会有这样自负,拥有徐帆,他更多的是感恩和惜福,甚至有一点受宠若惊,直言徐帆让他“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婚姻是一种更加深层的关怀,冯小刚教会了徐帆快乐的本事,也给了她快乐。而徐帆对于丈夫感情的坚定也令人感叹,甚至怀念旧时代女子婚后随夫姓,一听就能知道是谁家的媳妇,于是,想在自己的车牌前加上FXS三个字母,意思就是冯徐氏。可见,越是优秀的女子,不动情则已,一旦动情,流露的温柔是无法想象的。

对话冯小刚

这个时代不需要贵族

2006年国庆,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各花1000万人民币为 雅虎拍摄的广告同时现身,充满冯式黑色幽默的《跪族篇》不出意 外地大受欢迎。这部短片直接采用了冯小刚筹划多时的电影《贵 族》的创意,在《跪族篇》中,范伟扮演了一个秦姓暴发户,某日偶遇 自称汝南周氏贵族的年轻女子后大受刺激,随即决定为自己找一 位身世显赫的贵族祖先,然而最终他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先是“跪 族”秦桧。

显然,作为平民精神的代表,冯小刚对时下盛行的贵族话题, 自有一番看法。

BIZMODE:你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把自己的过去都说 了。你觉得自己成功到底是什么原因?

冯小刚:成功的人都是一样,是因为喜欢一件事,那就是权力, 然后自然而然地一步步走过来了,不可能从一开头就把后来的事 都设计好。这跟商人做买卖完全不同,不可能有那么明确、具体的 目的。我实际上就是个骨子里不安分的人,特能吃苦受累的人,前 提是兴趣所致。

BIZMODE:我从一篇文章里看过张艺谋对你的评价。他认为 你的电影走的是一条另类路线,口吻则是――“冯小刚虽然也成功 了……”你在业内遭到部分人的非议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你自己 怎么看?

冯小刚:我的确跟别人不大一样。如果走的是一个路子,我肯定 也淹在里面了。中国的电影有些奇怪,大家都认为自己的电影是艺 术,越曲高和寡越好,不然就觉得自己低了。我不这么想。我的做法是 为观众打开一扇门,用5到10分钟把他们催眠,让他们进入一个比 较接近于他们想法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一个普通人的感想和欲望 都被尽可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BIZMODE:现在看来,你的方法还是可行和有效的――票房 收入很好。你怎么看待你的影片在市场上的成功?

冯小刚:感觉非常好。中国电影很晚才开始搞商业运作,近几 年来,它终于开始向市场低头了。在这方面我走了一条跟别人不同 的路,否则就没有今天,我感到庆聿。

BIZMODE:你怎么看待中国的贵族阶层?

冯小刚:我是想说,在中国现在还没有贵族,而且这个时代也 不需要贵族。什么是贵族?就是不显摆、不羡慕、不着急、不撒谎、不 关心世俗的琐碎的事,满脑子装的全是四六不着的想法儿。这些, 都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相反。对什么事都不着急,不争?不争 还有你什么戏!

BIZMODE:向往成为贵族吗?

冯小刚:这不是你想成就成为得了的。现在好多人有钱了,就 想往贵族的生活方式上靠,其实也只能讲究一些表面上的东西,骨 子里根本不可能是那么回事。从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贵族没什 么积极意义,跟废物没什么两样儿。我的境界,就是一个普通人的 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