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应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合理的分配学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建设。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42-01

1 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

会计类专业和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目标是不同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将来主要就业方向是从事会计工作,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要求学得更加全面、扎实;而其他经管类专业学生将来主要的就业目标并不是做会计,只是把会计知识做为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必要补充,因此在学习时,并不要求很全面,只要“够用”,基本能够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就可以了。目前,我们在开展“基础会计”教学时,往往不分专业,都是采用同样的教学目标。

1.2 教学内容设置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设置教学内容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一个必需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依据企业的实际及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吸收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把他们的意见作为设置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往往还是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或习惯。

1.3 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课程特点

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基础会计”课程中包含相当多的理论性内容,按照以往经验,学生对于理论性内容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在授课时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4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验证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考核方式应是灵活和多种多样的。目前,我们在开展“基础会计”教学时,所采用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还是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思路及具体方案

2.1 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2.1.1 服务于高职人才模式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必须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搭建一个会计基础知识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企业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具备利用会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紧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 “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根据学生“懂会计”的需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宜专业强太强,应重点介绍会计日常工作流程及规范、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岗位技能、整理及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等。

2.1.3 与行业发展实际相适应

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及企业发展实际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通过定期安排下厂实践及研讨会等形式,与企业专业人员加强交流和沟通,了解企业相关岗位要求的变化,听取专业人员对于教学安排的建议。

注意了解相关法规及制度的变化,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为了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需要对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

2.2 课程改革建设的具体方案

2.2.1 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主要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复式记账的应用。

(2)了解会计的起源、发展及基本概念。

(3)熟悉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会计报表的编制。

能力目标:

(1)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对企业简单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

(2)具备的初步能力:能够读懂简单的会计报表并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

2.2.2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我们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重点研究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针对初学者,理论方面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第二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第三,重点强化实践环节。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将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各个教学任务,注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完成企业会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去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

2.3 教学方式及方法

教学方式及方法应科学、灵活且符合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具体来说,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安排参观学习,总体把握课程特点。

学生作为初学者,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及会计在企业中的日常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故结合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提高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学活动中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3)讲练结合,强化实践环节。

“基础会计”实践性、技能性较强,在技能部分以手工模拟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充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多样和丰富的教学元素,组建试题库、习题库、以及课件资料库等一系列的课程教学资料。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扩充和信息交流,可以利用网络的连通性进行网上交流。在互动教学设计上,能着眼于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传统的主要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