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保证节能工程施工质量, 从技术与管理的控制、材料与设备的控制、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验收、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 从而圆满完成建筑工程节能施工任务。

关键词:建筑节能,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陆续颁布和出台了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和文件。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工作,如何从施工管理角度抓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下从技术与管理的控制、材料与设备的控制、施工过程的控制、质量验收、资料整理顺序及内容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的见解。

1、工程概况

深职院医护系教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及室外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1634,其中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为19700,一、三区为五层框架结构,层高为3.9m,二区为学术报告厅,配有地下室(用作设备房),屋面为网架结构;学生食堂建筑面积为1934,为两层框架结构(±0.000以下主要为架空层),部分地下室配有设备房和生活水池,面积为442;室外配套主要有道路和相应的地下管网。

2、技术与管理的控制

1)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节能工程施工资质, 施工企业( 总包或专业分包单位)暂应具备相应建筑工程承包资质或专项装饰资质,专业分包需与总包签订分包合同。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照 GB50300 A. 0. 1 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分包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3) 节能施工的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性文件。4) 四新 技术即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 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3、材料与设备的控制

3.1禁限要求

1)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2)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3.2管理

质量监督站印发的( 关于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的通知) 并建监字[ 2008] 1 号中要求:保温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见证取样送检复验应编制见证取样送检复验的策划书(或计划书) 。策划书( 或计划书) 应写明送检项目、送检材料、 设备类别和送检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应按节能规范有关规定确定。取样见证检测策划书应由施工单位提出,经项目总监认可和建设单位确认,并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节能检测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3.3进场验收

1) 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 规格、 包装、 外观和尺寸等进行实物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代表) 确认, 形成验收记录。2)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出厂合格证、 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的形式检验报告、 进口材料和设备的出入境商品检验, 并经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代表)确认, 纳入工程技术档案。3) 按照规范现场抽样复验, 建筑节能工程复验均应为见证取样送检。由于部分材料和设备检验周期较长, 需及早送检, 严禁先施工后复验。检验批数量和检验项目要满足要求,防止批量不足或检验项目短缺。4)建筑节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和阻燃处理,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使用的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4、施工过程的控制

4.1墙体节能工程

4.1.1墙体做法:填充墙采用600×250×200的加气混凝土砌块,10厚1:3水泥砂浆打底压实抹平,20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涂刷外墙涂料或镶贴8~10厚面砖。

4.1.2控制措施:

(1)材料进场后检查砌块的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检测项目为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2)加气混凝土砌块进场后,检查施工单位的防止雨淋措施。

(3)巡视检查施工单位在砌筑时墙底部是否按要求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等,其高度不宜小于200mm。

(4)巡视检查施工单位在砌筑时是否向砌筑面适量浇水、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的控制情况,是否分别控制在15mm和20mm;砌体砂浆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与竖向灰缝饱满度是否符合要求。

4.2门窗节能工程:

4.2.1门窗做法:采用PVC塑钢窗框浅天蓝色玻璃外窗,入户门采用钢化玻璃地弹,门设玻璃与雨蓬遮阳。

4.2.2控制措施:

(1)检查进场门窗材料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外门传热系数检测按《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16729)执行,外窗传热系数检测按《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检测方法》(GB/T8404)执行。

(2)检查外门窗系数检测结果是否小于或等于设计要求。

(3)检查配件是否齐全,封样及书面安装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4)附框是否有可靠的强度和保温性能:金属复合门窗框、扇中是否有合理的断热材料(金属框材料不应贯通)。

(5)玻璃安装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确定。

(6)门窗框安装完毕后,缝隙杂物是否清理干净,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填充聚氨脂发泡剂,聚氨脂发泡剂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7)检查施工单位安装推拉窗时,是否在窗框安装固定后将配好玻璃的窗扇整体安装入框内滑边,调整好框与扇的缝隙。

(8)检查门安装固定时,是否先调整框与扇的缝隙,再调整玻璃的位置,最后镶嵌密封条,填嵌密封胶。

(9)检查楼梯间、疏散楼梯间、公共通道、地下室、非采暖公共间的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质量验收

1) 建筑节能工程为一个分部工程与 GB 50300 ―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 9 个分部工程共同构成一个单位工程,此分部包括 10 个分项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照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当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时, 可以将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当无法按照上述要求划分分项工程或检验批时, 可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协商进行划分。但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验收标准和验收记录均应按照 GB 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2)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使用 GB 50411 ―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附录 B建筑节能分部、 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表。3) 验收程序及要求验收程序: 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太原市印发的!关于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专项验收有关要求的通知(并建监字[ 2008] 3 号) 中明确了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组织工作应由建设单位法人或法人委托代表组织设计、 监理、 施工,检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有关方面人员组成验收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7 个工作日前, 将建筑节能验收时间、地点、验收组名单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由建设单位主持进行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4)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验收应单独填写验收记录, 并且节能验收资料应单独组卷。

6、加强监督管理建议

6.1制定更加严密的监督程序,根据每个单位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监督计划,加大宣传和专项检查力度,首先把好图纸设计和图纸审查关,未经审查合格的设计图纸不得使用;同时规范图审机构的行为,现场方面,多组织各部门参加拉网检查,形成奖优罚劣的声势,同时对照检查各参建方行为和实体质量不足的地方,引起各方对建筑节能方面更大的重视

6.2组织设计人员 施工人员 监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对节能施工实行上岗证,发放施工资质证书 施工人员的资质问题现在还是一个空白,提请主管部门加紧落实执行(规范对此有要求)。

6.3严格查处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行为,对擅自变更设计进行立案处理

6.4对新型节能材料严格按要求提供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家论证会通过的推荐使用文件,同时现场严把材料复验关。

6.5强化对节能专项验收程度的监督,要求验收不走过场,各责任主体相关负责人员到场 开展节能监督检测 完善监督手段,对节能材料也实行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共同参加的见证取样,使用专门的见证签证制

6.6建议质协将节能施工过程作为评优检查的必检内容,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工程项目,不得参加各类评优评奖活动

6.7组织参观学习节能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节能工程施工 验收监督程序等

6.8增加专项整治工作中涉及建筑节能的较重要非强调内容强化监理单位对节能重要工序的旁站监理及施工总包单位对节能施工的管理不能以包代管

6.9监督实例抽查手段应用不足,应促进建筑节能检测机构完善节能材料及实体检验能力,保证建筑节能效果。

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保护环境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冯望云.从传统建筑保温到现代节能 关于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建设科技,2008(21) .

[2]郑一.中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J].工程建设,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