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姚谦讲述一个人的收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姚谦讲述一个人的收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放下现实世界的自己,走进艺术里,用另一个感官、思维和价值,自由地放开自己。随着经历的痕迹拼构出属于生命品位的艺术风貌。原来自己一点都不寂寞,因为艺术就在不远处,也在我的心里,它在我的昨日,也在我的明天……”

著名音乐人姚谦,也是一位知名艺术收藏家。他并非学院派专家,但喜欢独立于主流热潮思考,善于另辟蹊径。二十年来,姚谦凭借小康收入和对艺术的―腔热情,陆续收获了众多19、20世纪的艺术珍品,既有西方印象派经典作品,又有常玉、徐悲鸿等东方大师之作。刘小东、蔡国强还在早期创作阶段,他便已收藏。有的青年艺术家,名不见经传之时,就被他慧眼识珠,而后名声大作。然而,价值增值从来不是姚谦关注的重点,他强调对于艺术品本身的钻研和共鸣,认为这才是收藏的精髓。他不将“伟大的收藏”视为惟一道路,致力于将收藏行为融入日常。他关于收藏的活动和写作,在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Q&A

艺术可以来到身边

Q: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品收藏的?源于你小时候的美术爱好吗?

A:1996年开始,确实是对美术的爱好,我小时候画画,也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我爸爸也喜欢画画,记得有一次比赛,看到我爸也来了,很高兴,我把画给他看,没想到他脸色一下变了,意思就是你画得不好,赶紧回去吧。从那次开始,我就不再画了,那是小学四年级。当然,我不是在怪罪父亲,某些事情是自己过不了,但我还是喜欢美术,它能取代语言表达你的思想,我也一直有看美术书的习惯。经济独立之后,每每出去旅行,也都是因为美术而去,为了某幅画,去一个美术馆,去一个城市。我一直不认为艺术品是私人拥有的,而该是给公众看的。直到1996年有一天,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一个拍卖会,和他们的负责人很愉快地聊了聊,隔天我就买了刘其伟的画,他是生物学家,在非洲探索原始艺术,也做医疗救济和动植物研究,他的水彩画很有名。当一扇门被打开,发现原来艺术可以放在你身边,当然,如何买?就要找各种资料,去学习,去看画,进入更主动的阶段。

Q:如何主动,又不随波逐流?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名作被拍出天价,没有天价能收到好作品吗?

A:艺术市场成型,难免呈现这种状况,用艺术品来凸显自己的财富,也是初期富有的社会会出现的情况,这是人性,这种事情在美国,法国发生过,在东南亚也在发生,会有“暴发户”以彰显价格,弥补内心的自卑,是价值观的短暂迷惘,也是事实的一面而已,大家不要被数据蒙骗。我总认为,有一个宏观的美术爱好,就不会随波逐流,美术的阅读要宽,不要有国籍的设限,这样眼光也会宽阔。

Q: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姚谦式的方法是什么?

A:教育应该是引发是激发,但是在中文世界更多是灌入。我们需要专业训练,但是通学也不能忽略,打通美术,文学甚至物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用比较开阔的知识面对未来生活。所以不用强迫地希望一个人能有美术的眼光就只是去看美术,就我来说,我看美术作品最大的收获是扩展,通过它了解艺术家创作时在读哪个文学书,那个时代他们在听什么音乐?让我立体地了解历史。换一个角度来讲,好的摄影师几乎都有好的审美绘画的能力,好的诗人大部分都有阅读绘画的能力。

Q:初涉艺术品收藏,姚谦式的建议又是什么?比占有重要的是什么?

A:还是大量阅读,除了展览的阅读,可卖的不可卖的作品的阅读,美术馆,画廊,博览会,多去看看。也有很多人鼓励先买,上过几次当,就进步快了,但我总觉得艺术品终究是成本比较高的,别着急立刻下手。我鼓励先大量阅读,知道自己直觉上的喜好,核心精神的喜好,能打动自己的是什么,再动手。收藏是活的,如果允许我嘲笑的话,我会笑话那些把艺术品买来放在仓库,等下一波涨的时候再卖的人,就算你要投资,也挂在家里享受一下吧。通过收藏,刺激你再去探索这个世界。多一个眼睛多一道门总是好的,人活着最富有,最有价值的事情,不是占有什么,而是感知过什么。

中年,是喜剧的

Q:现在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我现在越来越稀罕一个人,看书看展览,最近在看BBC的美术史,还有艺术家传记的纪录片。不强制自己做什么,只是拍卖季前,还是会日以继夜地搜资料,阅读,我现在退休了,没有音乐管理工作,时间更自由,尤其在北京,还可以躲起来,不想出去聚会,就可以不去,大家不计较,很轻松。

Q:新书叫《一个人的收藏》,是特别强调个人性的品位在其中?

A:是这样,我不是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只是属于我个人的收藏品位和收藏思考,一个人就暗喻这些:主观、个人、非学术。因为喜欢,我一直坚持在写,给女性杂志,综合周刊,艺术类杂志,甚至有个专栏是给一份目标群体为中年读者的杂志写的。我也在面对自己从中年要走向老年的阶段,我甚至想过之后写篇短篇小说,喜剧的,中年的。

Q:是对中年危机有感触吗?

A:我发现所有面对中年的思考都是负面的,青春已逝,离末日不远,大量的失去,而且中年人特别爱唠叨,仿佛也是面对消逝的紧张。如果只看这些都是悲剧,可是我觉得中年很好,有很多事情不困惑了,有充足的理由,下狠决定了,敢赌。比如我以前哪舍得花20万报名去南极的16天深度旅行,现在觉得就是少买一张画呗。

Q:文学、美术、音乐是三个不同的行当,在你这里又特别强调界限的消融和根基的合一。

A:所有的文化创作,都是人要彼此认同,超越语言不能到达的地方而发展出来的沟通方式。他们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也是相通的。现在歌词写得少了,就偶尔写写诗,诗是最有音乐倾向的文字。绘画也是,很多绘画作品都能令人联想到音乐的旋律。同样,音乐也给人画面感的思考。

不仅仅只懂女人心

Q:讲讲你的阅读启蒙?

A:小时候喜欢看小人书,因为爱画画,也喜欢画面感好的图书。台湾受印象派影响深,在书店有不少好的绘画读物,80年代就有很多美术类的进口图书。只有阅读才能让人从容的面对自己的人生。当然,我的好奇心很强,阅读也不限于此。小时候读书,代入感也比较强,成熟之后,更能分辨哪些是荷尔蒙带来的影响,哪些是别人的世界。越大也越敢选择以前害怕的,比如黑暗的东西。生活中姚谦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但是摄影,绘画,音乐,阅读可以让我突破这个局限,体会别人看世界的眼光。

Q:大家都说姚谦是最懂女人心的作者,你是认同还是觉得偏颇?

A:我做流行音乐时,合作的歌手以女性居多,当然她们的作品也有名,其实那时男性的作品也不错啊,只是他们不会依附在姚谦的名字上,比如我和伍思凯、庾澄庆的合作,大概被他们独抢风头了,哈哈,所以造成一些联想,觉得我更懂女人心。你知道吗,曾经去ktv,听到有人唱我的歌,如果是我不很满意的作品时,都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现在克服了,接受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那些存在。

Q:听说奶茶刘若英在艺术品收藏和教育孩子上都会和你沟通?

A:说到收藏,刘若英是个“负面教材”。有一次她说,谦哥我买画了,我问在哪里买的,她说在法国旅行时。当时我就想,完了,肯定是上头了买的,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她正在热恋,肯定见什么都觉得美。后来这幅画,如何加框,如何运回来,我都在给她支招,很有意思。刘若英特别可爱,久不联络,一联系就是有事情,最近一次是跟我说,“给儿子应该听什么歌,家里每个人都有不同意见”她问我该听什么,我给她推荐了一个唱爵士乐的妈妈,结婚后本来不唱了,后来孩子大了,她带着孩子唱儿歌,流行歌,都带有轻爵士的风格,其中最好听的一首是《中国功夫》,因为我之前就跟奶茶说,“你真好,嫁了个北京爷们,生了儿子一定要好好教”这一代的台湾孩子性格中的柔软都比较明显,我让她一定要养出一个爷们儿,让她给孩子听这个歌,奶茶说,“哈哈,他不需要,我需要,又要工作,又要面对孩子,我需要功夫。”

Q:如果拥有时光机,可以见到任何人,最希望他是谁?

A:最想见玛丽莲梦露,看着她就行,所有照片都那么美,再也没有人能重复她的那种美。如果要再严谨知性的回答,想见见《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这本书看得我很辛苦,他比我的跳跃症还严重,但我也很迷恋和享受,阅读中被他折磨的感觉。

Q:如果可以见到20年前与20年之后的自己,会对那时的姚谦说什么?

A:对20年前的我说“结婚吧,既然已经经历过单身的生活,也试试另一种状态的生活。”至于20年之后,更想听听那时的我,对现在的我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