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业直面涨价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业直面涨价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药行业“热”起来了!

继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之后,三七、金银花、冬虫夏草、太子参等中药材成为热钱的新宠。今年以来近九成中药材价格的上涨,让“药你苦”一时成为热门词汇,而半年价格涨幅达到500%的太子参更是让人叹绝。

中药材天地网10月报告数据显示,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再度高位抬升,由前期的4111.09点上升到4231.06点,上升趋势明显。

在中药行业与投资人士看来,这几年中药事业的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医改政策对中药事业的支持和宣传,加大了一直处于上涨通道的中药材上涨,吸引了很多游资进入炒作。对于用途最广、涨幅最大的三七,业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炒股炒房不如炒三七。

“游资的进入说明,中药行业热起来了――大家意识到,中药材可以拿来炒作,但这种热法,并不是好事,会把整个行业搅乱。”业内人士的担心不无根据。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游资赚走的利润,最终会转嫁到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据记者了解,虽然药材价格上涨,但中药价格却很少有暴涨的,“对于百姓日常用药,也就上涨不到百分之十”,比如同仁堂系列中成药只有少部分涨价;但也有人担心,这种状况会使涨价的中成药越来越多。

虽然中药材涨价不排除原料产地受干旱天气的影响,但游资仍然成为推动中药材价格疯涨的那条“鲶鱼”。受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已有企业出现成本倒挂并开始停产利润微薄的“价廉”中药成品,也有的企业开始减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郭凡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等重要的中药材消费市场,离传统药材基地却比较远,不仅对成本上涨不可控,而且物流等成本也较高。“所以减产是很正常的选择,如果药材价格仍然不能上涨,恐怕还会造成假药横行。”

据记者了解: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价格早已放开,所以炒作肯定是存在的。原材料已“价格放开,随行就市”,但产品却要被严格限价,因为普药身份的中成药,尤其是那些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最终要接受国家发改委的政府定价,一放一限之间,让处在夹缝中的中药企业困难重重。

难言涨价

要利润,还是要市场?

涨价让北京华美达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馨婷感到为难:虽然华美达自己有中药种植基地,但药材涨价了,让种植的农民多少有些期待,同时,他们的单方药金薯叶止血台剂价格本身就偏高,利润却很有限,如果随着药材涨价,药品再涨价,不仅利润难以得到保障,也会让更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对众多中药企业来说,行业拐点开始出现:药企已经悄然进入“成本不断上升,效益水平不断下降”的阶段,在利润和市场的较量下,大部分中药企业选择了保留市场,致使部分中药的利润更是接近于零增长。

面对药材涨价困境,药品涨价似乎顺理成章。比如片仔癀在过去几年内就已经提价5次。但业内人士认为,没有“绝密中药”护身符的企业,恐怕谁也没有这种胆量。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其处方、工艺均属绝密,几乎具有独步天下的垄断优势,片仔癀提高价格市场只能接受。而同仁堂、天士力等众多中药企业的产品,市场上有大批竞争者,涨价相对困难。

记者采访的一位中药企业生产商提到,西药的成本可以一降再降,因为其缘于工业化的生产,有批量的优势。而中药原材料必须通过农业化种植,从保护药效等诸多层次考虑,除非涨价,原材料成本降低的空间很小,这就无形中给中药企业“将”了一军。因此,与与西药相比,中药企业更有涨价的理由。

首先在于它的原材料具有无法替代性。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受重点保护的物种几乎一半是中药原材料,以这些物种为原材料的中药产品都面临寻求替代品的命运,无法寻找替代品的药品就只能消亡。如麝香一直是国家严格监控的药材,目前只有5家企业可以使用作为药品原材料,而一旦麝香被禁用,就只能用人工培育的麝香替代,药效肯定会受影响。再加上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的提高,再加上中草药种植时间长、成本高,一些药农改种粮食。如白芷、黄芪等中药材,就是因为种植面积小导致产量减少,供不应求。

其次,医改对医疗的普及也给中药大显身手提供了空间:对于很多疑难杂症来说,用中药治疗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效果很好,也不会产生副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甲流、手足口等时发疫情的治疗,中药功不可没,使得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金银花、板蓝根等需求量节节攀升。此外,随着公众对中草药保健效果认识的提升,中草药在饮料、食品、洗化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声名鹊起,面向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内外因素都导致中药需求量越来越大。

热钱炒作房地产,房价节节攀高;可是原材料涨价这把“双刃剑”让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大多数中药企业对药品涨价话题很是谨慎,“以内部消化为主”,不敢轻言涨价。他们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即涨价很有可能导致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市场。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和长期以来中医在国内积贫积弱地位密切相关。长久以来,西医大盛而中医萎靡不振,这使本身处于薄利的中药企业也只能以“价廉”来维持相对稳定的市场。虽然近年来中医复兴呼声渐高,但大批忠实消费者没有培养起来之前,很少有中药企业敢于拍胸脯涨价的。在竞争激烈的中药市场,涨价必然要冒痛失市场的风险,更何况国家近几年频发药品降价令,降价已成为主旋律,这让企业对药品涨价尤其谨慎。

从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类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业绩来看,基本都是稳中有升,但他们却很难笑得出来。东北证券对同仁堂点评道,该公司主导产品是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产品,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压力,估计同仁堂今年较难维持很高的增长。对此,同仁堂证券事务代表李泉琳表示,同仁堂已经明显感觉到药材尤其是名贵药材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一直是内部消化成本,目前尚未明确上调产品价格的信息,今年将主要采取扩大销售、加强原材料储备、发展种植基地等手段缓解压力。

在甲型H1N1中脱颖而出的“金花清感”研制生产厂家北京御生堂对药材涨价也有了很好的防御措施:由于公司旗下有自己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在药材大涨的形势下,“种植基地成立公司最赚钱的板块”,御生堂执行董事白建疆谈到,近年公司种植基地的效益都很好,仅以金银花种植为例,每一亩的产值逾万元,今年年初,金银花曾被炒至每斤900多元,虽然现在价格回落至每斤400―500元,但仍为公司带来不俗的盈利。

产生分化

“药你苦”对中药企业的影响首先从一些没有原材料基地、利润微薄

的药品减产或停产开始显现。这从同样生产板蓝根冲剂与感冒退热颗粒,在两个产品上占据北京和上海半壁以上江山的两个企业:同仁堂与雷允上两家企业不同变化可见一斑。

早在今年年初,雷允上就停产了这两款中药饮片,对于雷允上这样的企业来说,上游大涨的成本压力,下游却无法纾解。比如在涨价中遥遥领先、半年价格涨幅高达500%的太子参,目前已达到300元/公斤,而在lO月10目最近的一次调价中,零售价被定为140元/公斤,售价与成本倒挂明显。对于雷允上这样储备不多的企业来说,稀薄的利润很难抵御较大的原材料涨幅;与之相反的是,同仁堂在不久前股价高涨,创下了三年来的新高。而据记者了解,同仁堂大部分药价并未上涨,在一些投资论坛上,很多投资人表示很看好同仁堂的后市,原因之一在于同仁堂有强大的中药材储备和种植基地。

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也明确指出,为了减轻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带来的成本压力,很多中药生产企业采取到中药材种植地自行收购、或自家直接种植的办法,以降低对药材囤货大户的依赖。

早在2002年,为了解决解决中药原料药价格波动以及保证自己原料药的质量,同仁堂就在全国建立了七大药材种植基地。而这里面与拳头产品六味地黄丸直接相关的就有4个基地,种植和提供的主要有山茱萸、牡丹皮和茯苓等3个原料药材品种。截至目前为止,所生产的药材除供自家制药所需要外,剩下的20%全部转为内销。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做文章的也不乏其人。白建疆透露,除了新药研制和生产、销售,公司还进军上游原材料种植及加工领域,在适当的时候会注入上市公司,而医疗养生的连锁店、中医门诊等都会逐步注入。其“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中医门诊――中医养生”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为了全面布局中药产业链的典型。

当然,也不乏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康美药业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长47%,而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利润率37.20%,同比增长10.58%,成绩大大优于该公司的西药产品。

再如康缘药业旗下热毒宁注射液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3.5亿,销售额较去年翻了一倍多,占了公司临床药品销售总额一半。东方证券分析师李淑花认为,导致康缘药业热毒宁热销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该公司新厂建成,产能瓶颈解决;其次是热毒宁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热)适应症;另外热毒宁成为进入医保目录的新药品种。

一位医药证券分析师认为,在这次涨价潮中,如同仁堂、康美这样有自有种植基地或在药材产地有采购优势的企业不仅不会受损,反而因此得利。

“尤其是那些有独家产品的公司,本身议价能力就很强,如果原材料产地又在本地或本身就拥有原材料生产基地,这次涨价就对它有利。”

郭凡礼指出,那些不具有此类优势的企业又是另一番景象,对于储备比较多的大型中药企业来说,丰富的储备可使它们暂时免受上游价格压力,但是长此以往难免不受影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非常依赖现实药价。

比如北京华美达药业有限公司的单方药金薯叶止血合剂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安全的药品。此药品属独家产品,公司也在湖北山东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在此次涨价潮中,它因为拥有独家产品和产地优势,所受影响微乎其微,能够有效消化成本压力,但它不属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中成药,虽然价格可以适当抬高,但销量却不可放大很多。

“对于那些不属于非基本药物目录的药企,则因价格劣势而会加速被淘汰。”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