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邓铁涛:“冬补”如何补,“冬藏”藏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邓铁涛:“冬补”如何补,“冬藏”藏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中医素有“冬补冬藏”的说法。那么“冬补”如何补,“冬藏”又该藏什么呢?国医大师邓铁涛为我们开出了冬季养生的“秘籍”。

何为“冬藏”?

《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时,自然界阴气盛极,阳气闭藏,万物蛰伏,草木凋零,冰封大地,自然界的万物都处在冬眠状态,生机闭藏,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复苏作准备。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冬季也处于一年中最缓慢的水平,气血趋向于里,毛孔闭合,排汗减少,精气闭藏。

冰天地冻,万物潜藏,冬季的突出特点自然在于“藏”字,而养生的重点自然在于“养藏”。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我们冬季的养生保健。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盛极,人体精气闭藏,阳气内敛,因此冬季的起居以早卧晚起为宜。冬季时入夜后至太阳出来的这一段时间是一天之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体于此时睡眠休息,可以避开严寒,有利于精气的敛藏和能量的储备。

另外,冬季养生还有一些起居注意,如居室内注意保持温暖舒适、温度恒定,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出门及时增加衣物,居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通风换气,保证居室内空气的新鲜等。总之,冬季的起居保健应顺应自然界的节令变化特点,蛰居防寒,敛藏精气。

肾藏精里的相克相生

冬季在五行当中对应的是肾,肾藏精,肾主骨与黑色,开窍于耳与二阴。故冬季重在养肾,除注意腰部保暖外还应该多吃黑色的食物,以色补色也。由于肾与二阴的关系,故冬季人们最后节约以保护先天之元气。

除多吃黑色食物外,在冬季,尤其是老年人需要多补充钙与维生素D,因为肾主骨,冬季人们的骨质在一年四季中是最不好的,所以需要多家注意。

因为肾主黑且藏精,故肾属阴脏,在冬季我们应顺应肾的这个特性,要早睡晚起,以保肾护精。大家都知道中医五行指的是金,水,木,火,土。此五行当中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在此仅说一下与冬季有关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先讲相生,肾主水,水克火,水火不容吗,而心主火,所以我们大家会看到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一年当中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接近一半,所以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冬季要注意心脏的保健,怎么保健呢,从肾入手,护好肾,心及安。

说完相克,肾与谁相生?所谓金水相生,即金生水,水反哺金。而中医里肺主金,这就是为何冬季人们易患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肺部的疾病。因为在冬季如果大家不注意肾的保健,那么肾就会子盗母气了,使得我们肺气变虚,衍生出肺部疾病。

总上,肾保健在冬季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肾的保健没有做好,那么无论是心血管系统还是肺呼吸系统都会出问题呢,但反过来如果心、肺系统已经有问题,如果在治疗时适当的对肾脏的问题进行下调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冬补也忌“过犹不及”

中医所说的“宜藏不宜泄”关键在于注意保温,避免风寒侵身,不等于消极躲避低温,要适应冬天的气候而活动,避寒就暖,勿使腠理过度开泄,以减少体内阳气向外发散,并要使精神内蓄,保持于潜藏伏匿的状态,不要随意宣泄无度。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补充足够的热量来御寒。冬季进食宜选择营养丰富、富含热能的食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多食温热食物,少食寒冷食品。温热类食物具有温经助阳、活血散寒的功效,常见适宜冬季服用的温热类食品有羊肉、鹿肉、葱、姜、蒜、荔枝、桂圆、核桃、板栗等。

另外,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好时节。冬季时,人体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迁,以收藏为主。人体此时的新陈代谢减慢,肠胃吸收功能好,摄入的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且利用率高。因而此时进食补品,能收到很好的滋补功效。民间对此有言:“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的进补可分为食补和药补两种,除此之外,冬季还需要补充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食肥甘肉类,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类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防止饮食偏颇。

药补须根据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药物来进行。气虚人群可以选择进补人参、黄芪、党参、白术、五爪龙、茯苓等药物;血虚人群可以适当进补熟地、阿胶、当归、何首乌、龙眼等药物;阴虚人群可以适当选择生地、枸杞、西洋参、百合、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等药物进补;阳虚人群可以适当选择鹿茸、杜仲、肉苁蓉、仙茅、巴戟天、淫羊藿等药物来进补。以上药物选择应根据体质不同,合理加以选择。药补时一定要慎重,药补不当则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