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6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6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呼吸衰竭46例患者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寻找疗效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4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情况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以中药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所占比例为56.52%,有效9例,所占比例为39.13%,总有效率为95.65%,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能够在西医药物和理疗的基础上,达到中医辨证调理内在病因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常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道疾病、肺实质广泛病变、胸廓疾病等,使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通过机体代偿,在呼吸空气时仍然能从事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负担轻工作,这时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1]。本文通过对慢性呼吸衰竭进行中西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寻找疗效更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4~71岁,平均54.3±8.7岁。患者诊断标准和分歧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实施。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情况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治疗、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氧疗时需注意保持低浓度吸氧<35%,防止血氧含量过高。病情较重的给予无创性正压通气以降低患者体内PaCO2。必要时患者可服用呼吸兴奋剂阿米三嗪50mg,每天3次。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常规西医治疗相同,以中药联合治疗。痰浊壅肺型加用:半夏15g,陈皮15g,枳壳10g,茯苓15g,莱菔子10g,紫苏子10g;痰热蕴肺型加用:石膏30g,桑白皮15g,瓜蒌15g,贝母10g,知母10g,山栀子10g,鱼腥草20g。服药方式均为煎服,每日3次。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的疗效标准[2]。①显效: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哮呜音、发绀等症状消失,血气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哮呜音、发绀等症状减轻,血气指标好转;③无效:症状、血气指标没有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进行差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6例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3例,所占比例为56.52%,有效9例,所占比例为39.13%,总有效率为95.65%,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讨 论

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祛除诱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与防止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同时积极处理心力衰竭,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慢性呼吸衰竭中医学认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素嗜香烟,工作环境不良,导致久咳、顽喘、肺痿、肺胀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久病上损及下,肺虚及肾,肺肾心脾俱虚,水湿,瘀血,痰浊,热毒内生,痰、瘀、热互结于内,阻遏气机,郁闭肺气,凌侮心火,壅塞水道,甚至上扰清空,蒙蔽神明,而发为喘证、肺胀,甚至于痉证、厥证、闭证、脱证等严重并发症[3]。慢性呼吸衰竭的西医治疗主要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通畅为主,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能够在西医稳定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辨证施治,以痰浊壅肺和痰热蕴肺为辨证方法,积极对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本次研究表明,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能够在西医药物和理疗的基础上,达到中医辨证调理内在病因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1):32-33.

2 裴红霞,汝成霞,黄敬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81-82.

3 王文娟.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0):33-33,35.

表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46例疗效比较[n(%)]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