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旭豪:“扫街”式抢地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旭豪:“扫街”式抢地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吃了么?”在中国人嘴里,这既是个问题,也是种问候。

“饿了么?”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高校学生和白领的嘴里,既是个问题,也是种提议。它的意思是:上网叫一份外卖吧。

“饿了么”网上订餐中心创始人张旭豪从饿着肚子起家,把外卖搬到了网上。到2012 年,“饿了么”网站上的交易额已经达到6 亿元,网站收入接近1,000 万元,而外卖的平均客单价只有20 元左右。从上海西南的闵行高教区起步,网站业务扩展到了北京、杭州、广州的高教区和写字楼,推出了App 和Android 客户端,公司人数也从2011 年的80 人扩充到200 人。

“饿”出来的灵感

最初想要创办“饿了吗”这样一个网站的灵感得从2008年的几个宅男的深夜经历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研究生宿舍里,张旭豪和室友康嘉聚精会神地打一场实况足球电脑游戏,时钟指向夜间10点的时候,俩人饿了,接连打了好几个餐厅的外送电话,都无法接通。大家又抱怨又无奈,饿着肚子聊起来。“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这几个研一的硕士生开始讨论和设计自己的外卖模式,这一聊就聊到了凌晨四五点。在经过彻夜交谈之后,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在校园内做一个外卖服务的项目。

有了创业的想法,张书豪和队友们马上行动了起来。先是“市场调研”――暗访一家家饭店,在店门口记录店家一天能接多少外卖电话、送多少份餐。随后,他们毛遂自荐,从校园周边饭店做起,承揽订餐送餐业务。在宿舍里设一门热线电话,两个人当接线员、调度员,并外聘十来个送餐员。只要学生打进电话,便可一次获知几家饭店的菜单,完成订单。接着,送餐员去饭店取餐,再送到寝室收钱。

几个月下来,大大小小17家饭店外包给张旭豪做外卖。他们专门花了几万块钱,印制了“饿了么”外送册,不仅囊括各店菜单,还拉来了汽车美容等周边商家广告,结果基本收回制作成本。整整1万本外送册覆盖到了每个寝室,“饿了么”在校内出了名。

网上订餐应运而生

“下大雨的时候,叫外卖的特别多,同学们都窝在寝室看着美剧等我们送餐。我和旭豪脚上的冻疮都是那时候冻出来的。”康佳是个来自山西的瘦高男生,作为联合创始人,他至今还忘不了创业初期的“艰苦”往事。比如,12万的启动资金,全靠东拼西凑,谁有钱了就添一笔。一位送餐员和大巴相撞,发生意外,面部缝了40多针。和他俩一同创业的另两位核心成员选择退出,越来越多的订单让这个蜗居在宿舍里的创业团队难以负荷。

这种模式真是苦活,午间干到午夜,要接150200份单子,每单抽成15%。忙的时候,张旭豪也在校区内跑腿送饭,连叹“不休学还创不了业”。团队里有两人选择退出,张旭豪不得不思变。2009年四月,“饿了么”网上订餐应运而生。张旭豪准备取消热线电话,取消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助下单接单。

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了套毛坯房,十几个人窝在里头办公。网络并非他们专长,张旭豪在校园网上发帖,招来软件学院的叶峰入伙。他们没有照搬或修改其它网站的架构,而是编制和开发新的架构。足足花了半年开发出的网络平台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外送范围,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而在平台那头,饭店实时接到网络点单,可直接打印订单及外送地址。

在网址注册上,他们也不用“www.”和“.com”,掐头去尾只用了简简单单的“ele.me”。为了打广告,他们又设计了一道程序。一夜间,以校园BBS“站内信”的形式,自动向BBS学生用户发送了3万多份“电子传单”。结果被BBS站长发现,全站屏蔽了与“饿了么”相关的全部内容,甚至无法输入这些字符。张旭豪一气之下找校长室投诉。虽然结果还是站内处罚、账户被封一年,但同时得到的广告效果则是,几乎全校学生都听说了“ele.me”。

“饿了吗”网上定餐系统运营初始,加盟店就达到了30家左右,每天订单量达500600单,且每月以60%至70%的速度增加。校方推荐和鼓励他们不断参加创业大赛、申请创业基金,团队先后获得至少45万元资助和奖励。

“扫街”式抢攻地盘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已被“打”下,“饿了么”开始向外突破。首先便是同一条东川路上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吸引学生可以靠线上、线下的广告,吸引更多饭店加盟就得靠“扫街”了。“饿了么”通常两人一组,沿街进店推销。一拍即合的当然是少数,更多店家都是将信将疑“凭什么我在你网上开个页面、放份菜单,你就要抽8%?”

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断谈,谈到老板不想跟你再谈,就谈成了”。最忙时,他们每天“扫”100家饭店,其中最难谈的饭店就天天回访,“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如法炮制,“饿了么”不仅攻下华师大,就连拥有7所高校的松江大学园区也成为“饿了么”的地盘。甚至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其“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而张旭豪电脑里的定制地图上,沪东北、沪东南的所有大学及市中心的办公区写字楼都被标上了红点。而今天,但你登陆“饿了吗”网站时,你会发现,广州、北京、黑龙江等地都划入了张旭豪的“势力范围”,而且,他的业务正在不断扩展。

快速扩张不怕被复制

如今,“饿了吗”不断被人熟知,张旭豪却并不担心自己的商业模式被互联网巨头复制,在他看来,“饿了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线下整合餐厅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擅长的线上服务。“只要我们在巨头还未及时反应之时,尽快地扩张圈地,让用户形成习惯,打个比方,你觉得交大的学生还会用百度叫外卖吗?饭馆还会在百度上开店吗?迁移的成本是很大的。”

网上外卖订餐业务的潜力在于,无论对学生还是上班族,使用互联网订快餐都是一个常态化的基础。外卖送餐半径通常在两到三公里内,送餐时间控制在40 分钟内,使得“饿了么”网站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用户流量可以高度集中,用户精准度甚至可能高过百度。一旦将城市切分成一个个两三平方公里的小区域,长期精耕细作之下,不同区域上的商家就能够发现“饿了么”网站流量的价值。这是一个超越餐饮的概念,也是很多LBS 互联网公司梦寐以求的事情。

商业模式固然重要,运营更重要。说实在的,网上外卖订餐就是某位互联网大佬所说的大公司看不上的那种业务。正因为如此,做这块业务的小公司很多。一定要套用某种时髦商业话语的话,“饿了么”是典型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线下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吸引用户,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到目前为止,除团购以外,尚无非常成功的“O2O”企业实践,而团购也因为缺乏粘性、恶性竞争而备受诟病。张旭豪认为,他们能够活下来,活得还可以,只是因为线下执行力强,线上互联网感觉还不错。线上线下两手硬,这是由单纯的传统行业创业者或互联网极客创立的网站所不具备的。

一直以来,“O2O”商业模式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实现O2O的闭环,也就是说,现在大部分的O2O产品只实现了半个环―线上的行为将客流引到线下去消费体验、实现交易,但如何将线下的用户行为引到线上,还是个难题。“‘饿了么’已经可以在线支付,也就实现了闭环。”这是张旭豪引以为豪的地方,通过“饿了么”的支付架构,用户可以用支付宝付款,餐厅也在这套系统中进行结算。

快速扩张中,年轻的创业者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难题。一方面,如何把现有市场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区域;另一方面,如何有效管理200多人的团队?

虽然看起来嘻嘻哈哈的,但员工说,张旭豪严厉起来反倒远远超过不苟言笑的康嘉。其实,“饿了么”的公司名为上海拉扎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里有张旭豪埋下的一个“彩蛋”,在梵文里,“拉扎斯”是“激情”的意思。

张旭豪希望,无论哪一天,创业的激情,为梦想而战的激情都永远围绕着自己和“饿了吗”,他们的梦想是把“饿了吗”推广到全国每一个城市,每一所高校,每一个角落,将“饿了么”打造成中国餐饮业的淘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