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为老人说句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为老人说句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家》,记录了百年前一个小康之家的生活和代际关系。梁家在北京住的是典型的四合院,父母带着孩子们住在内院的西厢房,上房是祖父母的“领地”,孩子们“非经呼唤不能进去”。

家里吃饭也分等级,祖父母吃小锅饭,父母和孩子吃普通饭,男女仆人吃大锅饭。小锅饭也不过是炮羊肉、烧茄子、焖扁豆之类,只是细切细做而已。

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些无非是封建伦理、等级排场那一套。然而细想,这些安排却不无道理。老年人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也曾生儿育女,为家庭打拼,耗尽了体力精力,到了晚年,理应尽可能受到好的照顾。老年人体弱神衰,让他们住得宽敞些、清静些,避开孩子吵闹,有益于颐养精神。老年人脾胃弱,为他们开小灶,做得精细些,软烂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人过七十,无肉不饱,圣贤早已注意到这一生理问题。可见旧式家庭的安排及规矩,并非全是“封建糟粕”。

中国人敬老有着悠久的传统。孔子描述大同之世,特别提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的“老”“矜(老而无妻或丧妻者)”“寡(老而无夫或丧夫者)”“独(老而无子女者)”,全都涉及老人。孟子则把“七十者衣帛食肉”定为理想社会的重要指标。

传统文化如此强调尊老,自有其矫正时弊的动机。大约在人类走出蒙昧之前,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力采获、争抢食物,又饱受老病困扰,遇上天灾人祸,总是最先的牺牲者。而且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传说中,几乎都有遗弃老人的记录。儒家尊老重老、力倡孝道的教诲,正是对人性弱点的强力矫正。

不过现代人早已厌烦了这些老掉牙的训诫,一些自以为是的评论者,总爱以时下标准及有限的个人体验来臧否人事、判断是非。他们对乘公交不花钱、还跟自己“抢座儿”的老年人愤愤不平,却不想这是老人们大半生低薪奉献后社会所给予的一点点补偿。抱怨爹娘退休享“清福”不肯对孙辈实行“全包”式接管,却不体贴老人半生辛劳、好不容易歇口气,又添了腰酸腿疼的煎熬,精力衰减。还有人厌恶大妈占据花园大跳广场舞,吵了自己的清梦,却不考虑老人不多的退休金买不起健身俱乐部的高价年卡,只好因地制宜,自娱自乐,以期无求于人。更有人看到网络上报道一些老人撒泼骂街、“碰瓷儿”的负面消息,便质疑“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却不愿了解最简单的统计学原理,看看在庞大的基数上,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是否多过彩票中奖的概率?

如果拿现代社会的公民标准衡量,我自己作为老人,也有S多不合格之处。然而宅心仁厚的年轻人,还是能原谅就原谅吧。不爱父母的年轻人极少,那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分一些爱与宽容给所有的老人。

(摘自《今晚报》 图/游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