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越来越关注,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以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发展的重要阵地呢?笔者现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学生认为生物知识过于抽象难懂,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认为学不学没有什么用,反正它只是一门副科。生物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生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要改革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激起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学习兴趣。如教师可采用寓生物知识教学于故事情节中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中有着许多动人、妙趣横生的故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与其联系较为紧密的故事给学生进行讲述。这样做既符合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又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平白讲述和课堂的枯燥无味,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知识。如学习《软体动物》中的河蚌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蚌为什么能将鹬的嘴夹住?2.蚌靠什么呼吸?如果蚌壳长时间处于闭合状态会不会憋死?3.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把蚌也归为软体动物中?5.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这样做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带着问题以积极的学习心态参与到教学中来,解决心中的疑问。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动力,是教学的核心。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探究才能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以巧妙的问题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的激情。所以,教师要成为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一节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了以下问题:家里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鱼缸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也会变成绿色,这是怎么回事?这种现象学生都曾遇到过,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拉进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一种亲切感,会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应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提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放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以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同学生一起主动构建,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来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然后再进行动手操作。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大胆假设,不断验证,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四、创造性思维的点拨者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具有独创性、求异性与独创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往往能突破常规的限制,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从全新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点拨者,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实践表明: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要以学生的这种主观愿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恰当评价保护学生进行创造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应真正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要既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又是学生的师者,真正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正是我们教学所不断追求的。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