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的临床及药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硫酸依替米星已经成为医学临床中一种重要的抗菌消炎药物,具有多种优良的应用特点,如抗菌谱广、耳肾毒性低、耐药性强等等。现本文就通过临床试验分析来探讨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应用。并简述了其药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抗菌;消炎;临床应用;药理研究

抗菌消炎类药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医药学界关注的临床药物,硫酸依替米星就是一种广谱类消炎抗感染药物,其是由我国药学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对来讲,硫酸依替米星的抗菌谱较广,并且抗菌消炎活性很强,在临床中很少与其他药物出现交叉耐药问题,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因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现如今在临床中主要将硫酸依替米星应用在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症状中。以下本文就通过临床试验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

一、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试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64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2例,对照组282例。下呼吸道感染167例,尿路感染56例,其他感染59例。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162例,尿路感染61例,其他感染59例。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1.5-2mg/hg,每隔12h给药一次,可稀释到100mL氯化钠注射液,或者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持续滴注1.5-2h。

1.2.2观察组

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每日两次,每次0.1-0.15g,每隔12h给药一次,可稀释到100mL氯化钠注射液,或者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持续滴注lh。治疗疗程是5-10d。

1.3疗效评价

参照抗菌药物研究指南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显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总病例数x 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果

2.1治疗疗效

观察组痊愈198例,显效5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显效率90.07%;对照组痊愈13-4例,显效67例,有效60例,无效21例,显效率71.28%。两组在显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13.5-4, 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硫酸依替米星简介

硫酸依替米星属于广谱抗菌消炎药物,是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水溶性状态。其在发挥药用机理时主要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自身的氨基糖苷类物质作用,来抑制敏感菌的蛋白质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蔓延和发展,达到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硫酸依替米星在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症状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效果,这也从一方面体现出硫酸依替米星的抗菌谱非常广。

3.2硫酸依替米星的作用机制

经研究证明,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所表现出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为:当将硫酸依替米星加入含有细菌成分的溶液中后,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并可选择的与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A位发生歪曲现象,造成mRNA上的密码进行错译,进而使得菌类的蛋白质不能再正常合成,也就是说,阻止了终止因子与细菌白的A位结合,且能够让原本已经结合在一起的肽链难以释放,这样一来,70s白就会逐渐解离,细菌原有的白就会逐渐消耗殆尽,从而达到抑菌消炎的作用。另外,实验研究还发现,硫酸依替米星不单单能够对细菌的白起到抑制消耗的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菌细胞膜的蛋白质合成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逐渐增大,细胞内的各种大分子就会开始外漏,当细胞内的物质外漏到一定程度上,细菌细胞就会死亡。这也是硫酸依替米星的作用机制之一。

3.3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应用

硫酸依替米星在临床使用中所表现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现耳和肾的不良反应,经临床观察发现个别病例可以出现尿素氮、肌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肝肾功能指标的轻度升高,经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3.55%,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见硫酸依替米星的安全性较高。

二、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的药理研究进展综述

硫酸依替米星已经在医学临床上应用了很长时间,也有大量的学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笔者在此将多个药理研究文献整理分析之后,将其目前的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在肺炎临床应用上的研究。刘君等[1]将重症肺炎60例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头抱他咤治疗,对照组30例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在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上的研究。唐春兰等[2]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和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和8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6%,两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CP >0.05)。

3、在泌尿系感染临床应用上的研究。于棉荣等[3]观察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对60例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200mg/d)治疗7d,结果有效率为90%。

4、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杨菊等[4]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性疾病患者36例,结果联合用药14例,治愈10例,好转4例,痊愈率71.42%,有效率100%;单用22例,治愈12例,好转8例,进步2例,痊愈率54.54%,有效率90.90% 。36例病人中仅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

5、在糖尿病合并感染临床应用上的研究。王宇新等[5]将79例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分为硫酸依替米星加抗生素和单用抗生素两组,7-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CP

三、结语

总之,硫酸依替米星是一种非常高效、安全、毒副作用小、临床效果好的抗菌消炎药物,其要比硫酸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等抗菌效果更强,且抗菌谱更广、耐药性更强。在临床用药时,既可以单一的使用硫酸依替米星进行消炎,也可以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起来用药,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抗感染效果。本文以一例临床试验为例,详细探讨了硫酸依替米星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君,张娅妮,罗艳红,等.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2186-2187.

[2]唐春兰,胡建林,杨和平,等.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2)83-87.

[3]于棉荣,范芬英.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沦实践,2004,10(7):441

[4]杨菊,刘彬,瞿秋.硫酸依替米星在老年人感染性疾病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0(2):39-41

[5]王宇新,李丽波,徐珊珊,等.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56例临床评价[J].首都医药2008.14(7):40

[6]胡伶俐,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的临床药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0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