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考散文阅读例话(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卷)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蒙眬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 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
2.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3. 文章[A]、[B]、[C]三处画线的语句具体描写了“那团月亮”夺目的美,请任选一处,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那种美的。
4. 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
这是一篇写景类散文。从选文上看,选择当代精美散文作为阅读材料,体现了中考散文选文的要求和方向;从考点设置上看,难易搭配,选点科学,表述准确,能真正考查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发现,散文阅读考点主要设置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感知:主要考查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整体思路等。
理解分析:主要考查理解词意、句意、文意,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品味鉴赏:主要包括语言品味、形象评价、表现手法赏析、体会表达作用等。
评价表达:重点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个性理解和独特体验。
探究创新:主要包括探究阅读、质疑批判、联想想象等。
散文阅读是中考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散文体裁多样,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和重点;二是散文表达灵活多样,取材广泛自由,具有“形散”的特点。阅读散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文体意识、考点意识、题型意识和规范意识,才能获得高分。下面以中考阅读题《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具体说明。
第1题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内容指向,如“第①段”“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等字眼,然后尽可能地从文中概括提炼词语作答。概括时应具备从“形”“神”两方面思考的意识,如“太阳”——“圆圆”“笑”,“月亮”——“圆”“亏”。
答案示例:太阳出来总是圆圆的脸,总是“笑”着的;月亮每一次圆满,却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第2题则考查对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题干明确指出“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而语言的赏析离不开“形象”和“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赏析就是要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答案示例: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撩人、活泼、好动的情态,又写出了作者在月色下难以入眠、睡睡醒醒的情形,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第3题考查的是对表现技巧的赏析能力,这从题干中“怎样表现那种美的”可以看出。写景类文章的表现技巧很多,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感知的角度,强调五官感受,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角度表现;二是观察的角度,如远近、俯仰、内外等;三是表现的角度,包括工笔、细描、渲染、烘托、衬托、动静、虚实、抑扬等技巧。答题时要明确表达“用了什么表现技巧”“从何角度”以及“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示例: A处,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以猜测的口吻写出了月亮经历了一夜的行程变得有些疲劳,抑或是其他原因,如同一盏挂在树梢的灯,既写出了月亮给人的真实感受,也写出了林中的月亮多少没有旷野的月亮那么通透,无遮无阻。B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原本光秃秃的树枝因为有了月亮的照射,显得流光溢彩,是月亮让这些已经脱去外衣的树木在夜间变得生机勃来。C处,真实写出了月亮在不同时段给人的不同感受,在树梢时如同一盏灯,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又如篝火,不同时段展示不同的美。
第4题是评价表达题,重点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个性理解和独特体验,从题干中的“给你哪些启示”可以知道这一点。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试题类型,需要注意的是,“体验”当然是人生的体验,写景类散文最终仍然会落到情感的抒发和人生体验的表达上,所以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人”和“人生”。
答案示例: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应该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
根据近年来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新课标、新教材对散文阅读与考查的要求,今后较长时间内中考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文注重“名家”“美文”。
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一直是命题者的不懈追求。名家要是活跃于文坛的“当代名家”,因为他们的文章较新,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气息。“美文”要尤其关注那些文体特征鲜明的当代美文。
2. 能力考查注重“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究”,特别是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感受。
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考试中会有所体现。
3. 试卷结构会考虑“搭配”和“选考”。
虽然中考对文体没有明确的规定,但试卷结构是每个命题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常中考阅读每年都会考一篇写人记事类(散文、小说)的文章,一篇写景状物类(写景散文、状物散文)的文章,然后选择考一篇议论文或说明文。这样可以综合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散文阅读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散文阅读,前提是要读懂文章。如何才能读懂文章呢?除了通常所说的抓住线索、理清文脉、归纳主旨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1. 明确四种分类
散文阅读只有先明确散文所属的类型,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主题和表现手法。一般将散文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也有分为叙事、抒情、哲理三类的。每一类散文都有各自的阅读技巧。
2. 运用三步思维
散文难以读懂的一个原因是散文内容丰厚繁杂,很难把握那么多的材料。其实,阅读、理解散文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三部曲: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其他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主旨的揭示。主要人、事、景、物本身的描写是为了揭示散文的主旨;其他人、事、景、物的描写主要是起到对比或类比作用,形成反衬或正衬,引出主要对象、作铺垫等作用。环境描写是为了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3. 整合两种句子
把握散文主旨,需要整合两种句子,即抒情句、议论句。散文主旨把握的难处就在于它并不是在一处明确点出主旨,而是将表达主旨的句子散布在文本里的多处,需要我们去归纳。这就要求我们在初读时边读边圈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然后将其进行合并或者相加,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4. 把握一个结点
所谓结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散文归根到底就是抒情、言志、达意。从写作对象上看是人、事、景、物,然而归结点还是情与理。因此,考查“景”的题目要往“情”与“理”的方向去想,考查“物”的题目要往“理”的方向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