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中国现代陶艺的起源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在各类艺术院校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热衷于现代陶艺的创作,利用各种陶瓷工艺材料和现有的技术条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陶艺创作在国内的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改进和现代陶艺理论的研究开展,拓展了现代陶艺的创作领域,活跃了创作构思,丰富和补充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法,对现代陶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正是陶艺家加强陶艺创作在情感、观念和视觉艺术氛围的一种多样化选择。
1、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的应用
传统的陶瓷艺术是中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典籍”。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表现性程式,尤其是在“泥、釉、火”传统材质的特殊表现力方面,古人已逐步使它近于高度完美,其表现出的美学性格,充分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而现代陶艺借助于陶瓷这种材料,用泥性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与语言媒介和表现潜力。常见的材料有陶泥、瓷泥、大缸泥、匣钵土、紫砂泥等均取自大自然的土石,材料本身便具有许多面貌与自然物质。由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来自自然的土石原本对人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此,陶艺家在利用陶瓷材料制作器皿与表现造型之余,对于陶瓷材料本质的探讨,也怀着极大的兴趣。现代陶艺家在创作中,有不少是基于陶瓷材料自身表现力的一种方法。罗森豪以粗质的陶土与细致的施釉瓷土并存于作品之中,表现材质之间的冲突关系。翁国珍则在拉胚作品中,呈现陶土胚体表面撑裂的自然痕迹。
而且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超写实手法在陶艺中的运用。陶瓷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可做出许多质感变化,同时可涂施釉彩,增加色彩效果,所以能惟妙惟肖地仿造出其他材料的质感与特性。如陈景亮以枯木或腐朽木板为描写主题的陶壶制作,是以粘土的可塑性表现出细致的木材质感。叶文则是利用柔滑的釉色表现植物的自然姿态。在中国传统宜兴茶壶的制作上,就常以这种写实表现的方式制作茶壶。但是,制作上的写实表现,与现代艺术创作中作者“以物喻物”的表现手法,其本质是不同的。陶瓷材料的原始、真实面貌,固然可显示出自然现象的神奇与多变,但是最重要的莫过于是陶艺家本身欲透过这些材料的原始面貌,叙述出自己对材料的诠释,及自己与材料之间可及与不可及的部分,而从在自己与材料的接触中,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2、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的创新――综合材料的应用
以陶瓷材料的材质塑性,虽然可以仿制出其他材质的质感,但是仍然有许多材质特性如色泽、量感、透明度、柔软度等,都是陶瓷材料不易表现的部分。因此,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常选用异质的素材,来强调不同材质间的差异与冲突性。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确实给艺术表达带来了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可能性,综合材料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各门类的艺术中都已得到相应的发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种类――陶艺,在这样的艺术情境及作用下当然要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柏拉图说:“真正的美来自所谓的颜色、美的形式”。而在作品中引进其他材料媒介并组合在一起,则可藉不同材料之间的材质特性,相互对映,造成欣赏者在视觉上的特殊反映,而达到作者所预期的效果。所以,在现代陶艺作品中,为了表现异质材料的“冲突性”或“谐和性”,透过材料的本身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综合材料的引入已成为一种富有创新意义的选择。比如陶瓷与金属的结合,陶瓷与木质的结合,陶瓷与玻璃的结合,或粗陶与细致的施釉瓷土的结合,匣钵土和瓷泥的混合使用,无光釉与有光釉的并列运作,缩釉与不缩釉的运用,平整陶板与不规则的肌理断面的结合,挤压皱褶的厚实土块与弯曲层叠的土片相互穿插组合形成的对比等方面,堪称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同样在制作成型的工艺方面,弥补了陶瓷材质所达不到的造型效果而形成了新的美感体现。
二、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运用的现状
所谓综合材料在此指除了制作陶艺所用的传统材料之外,可以运用在陶艺创作中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石膏等和天然材料如毛皮、沙石、树、叶、竹、藤等直接来源于自然不需要加工的各种材料的综合。综合材料的运用使现代陶艺在材质的选择方面与传统陶艺相比更加丰富多彩,最突出的特点是既可运用传统的、或单一的材质,也能运用多种综合陶瓷材料,其表现力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高。
1、天然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在陶艺创作中可应用的天然材料包括:毛皮、沙石、树、叶、竹、藤等。这些材料有自然形成的特点,如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及风沙、走石的侵蚀而形成的天然岩石,不仅本身有着刚硬的内部结构,而且还有着粗犷的外形,那凹凸不平的表面或清晰、或模糊的肌理质感是风沙对它形成的天然效果,有着天然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语言;又如木质材料的沉稳祥和,竹藤的清新质朴、毛皮的华贵典雅等。陶瓷材料取自大自然的土石,其材料本身就具有许多不同的面貌与自然物质,由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大自然的土与石对人类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因此,一部分陶艺家从不同质感、肌理、色泽上寻找天然材料与陶艺的结合点。美国陶艺家帕蒂•瓦沦西娜的陶艺作品《林中的女人》就借用细的瓷泥与天然材料的麻绳之间的质感肌理对比,用细麻绳在树枝上吊住一张瓷泥作的吊床,躺在上面的女子表现出一种怡然自得的状态,同时也表达出作者的创意和内心世界。
还有一些陶艺家利用一些天然材料来辅助陶瓷材料的不足。如陶瓷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个较平的支撑点面才能减少其烧成后的变形率,所以在陶艺创作中,底部的造型往往就显得有些单一和乏味,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木头或其它天然材料得以解决。如澳大利亚陶艺家泰勒就是将作品底部嵌入木块中以牢固其器形,不仅使作品增强了稳定性,而且在视觉上更具整体性,整个作品是以一个倒立的锥体呈现于观者面前,产生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2、人工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在陶艺中应用的人工材料是指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技术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如:金属、玻璃、铁丝、塑料、石膏、聚合物及一切可用于雕塑的物质。这种从自然物体中提炼的物质表现了自然和人工的结合,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天然本质的一面,又有人为加工的一面。艺术家就此让它们之间形色的处理与陶瓷运用能恰到好处地与整体形态相协调。如吕品昌的陶艺作品《混沌的失却》即是以金属这种人工材料嵌入其粗陶的作品之中来暗示人类的空间不过是生态平衡,危机四起的异化囚笼,作品中金属点的光泽质感突出了这一主题的表达。陆斌的作品《砖、木结构》与木质的结合,用综合材料恰当的沟通及表达了逐步地摆脱现代主义的束缚,面向社会面向当代文化,陈正动的《陶木、陶铁系列》则是将木块或铁块嵌入厚实的土块之中,使陶与木之间形成统一整体,使观众既感觉陶对木的束缚,又感觉木对陶体积和分量的加强,这种肌理与质感的对比就充分地加强了陶与木之间的契合与互动关系。
3、综合运用
当然,这样的结合并没有太绝对化,还有一大部分陶艺作品就是人工材料、自然材料与陶艺作品相结合的。如周邦玲的作品中铁钉、铁丝、五金配件等是主要的异质材料,这些材料与自由而不造作的陶土造形形成和谐而富诗意的情境。许伟斌的作品中也大量嵌入木块、铁片、铜管、铁条等物,在纷繁的材料之间,安排出一种平衡与秩序,使多种类的异质材料,和谐共存于作品的架构之中。而且,当今的陶瓷艺术与现代艺术潮流紧密地结合,使其创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如用油质颜料在烧制好的作品上画色彩等就是例证;或在烧制好的陶艺上运用综合媒体技术、绘画语言形式和陶艺完善结合,使平凡的陶艺作品以平实的形态和方式充分展现陶土自身的美感价值。各种材料在不同环节中的运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如用物品翻制软模、用丝网印刷和釉上彩技法复制原物品的色泽等等,这些手法同样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感彩,达到乱真的独特效果。
总的来说,现代陶艺的多种风格的演变实际上就是依靠许多新材料、新工艺的发现和应用才得以实现的。一些传统的材料由于新的使用技法和加工方式而得于新生,不仅弥补了传统材料的不足,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开放性思维和审美趣味。因此,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是十分有优势的。
结语
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是对陶艺创作语言的丰富,综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例子更枚不胜举,它丰富了现代陶艺创作的语汇,拓宽了陶艺创作的表现方式和途径。
走在陶艺创作这条路上,我们陶艺家需要构建一种更有开放性、更具创造力的艺术创新系统,探索新的陶艺表述语言,使之所含的寓意性、表述性、装饰性得到新的意义上的发挥,使陶艺语言真正适应多样性的表达,成为一种以个性为前提的开放性语言,使综合材料在陶艺方面的运用更加丰富,为中国的陶艺创作的天空增添一道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