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良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的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良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的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护理;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318.11;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 06_0490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6.34

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接受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手术的患者 不断增多。但起搏器置入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为了减少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电极脱 落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往要求,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后常规沙袋压迫6h~8h。 绝对卧床24h,术侧肢体要求绝对制动5天[1]。但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出现腰背酸 痛、腹胀、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加重心理负担。近年来,我科改进了护 理方法,采用腹带加压包扎手术伤口,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如无不适即可下床,术后第3 天撤除腹带固定,停止术侧上肢制动。临床应用85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病区行永久性起搏器置人术的病人共8 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30~88(59.1±2.5)岁。对照组: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 病区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的病人共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40~75(57.5±2.3)岁 。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两组均采用心内膜起搏,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室间隔,测试起搏参数 满意后,置入脉冲发生器于病人的胸前皮下囊袋中。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伤口沙袋压迫6h制动及绝对卧床24h, 并制动5天,给予一般性活动指导,协助生活护理,术后1周拆线。观察组护理方法:起搏器 植入术后,伤口采用多层纱布覆盖并用腹带加压包扎手术切口及左上肢,沙袋压迫6h后可取 半卧位,如无不适即可下床,术后第3天撤除腹带固定,停术侧上肢制动。适当活动术侧肩 关节,避免过剧。卧床期间指导及协助病人活动除术侧上肢外的其余肢体,术侧肩关节及上 肢自然放松,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24h后可做术侧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运动,勿过度用力 及抬举过头。3天后指导病人进行肘、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的提肩动作。5天后可做如 梳头等的活动,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循序渐进。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 验。以P

2 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比较:见表1。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电极移位或脱位。有1例出现伤口 出血,因为患者之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而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腹胀便秘、腰背疼痛、入睡困难、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会给病人增加不同程度的痛苦, 病人感觉腰背酸痛,难以忍受。部分病人不习惯卧床大小便,致腹部胀气、腹痛、便秘、食 欲减退并产生烦躁心理[2]。观察组缩短卧床时间至6h,病人腰背酸痛明显减少, 无一例发生便秘及尿潴留。过度约束肢体活动,易增加肢体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3],使病人康复时限延长。术后早 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并可防止肢体功能障碍[4] 。本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置入起搏器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排尿困难、腹胀便秘、腰背疼痛、 入睡困难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

早期下床活动应注意事项:(1)下床活动的幅度不宜过大,尤其是术侧肢体不宜大幅度的活 动或负重。电极移位90%发生于安置术后一周内,电极端刺激心内膜产生炎症水肿,水肿消 失后形成纤维化,才能牢牢包裹电极。如早期活动量大,有电极脱位的危险;(2)限制术侧 手臂活动度,有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固定好肩肘关节,术侧肢体制动。心脏扩大 或老年病人。包扎时间延长1~2d,因为心脏扩大尤其右心室扩大的病人,肌间沟浅,电极 不能稳定地嵌入肌小梁内,老年病人大多有心肌不同程度的退化,起搏器安装早期电极端局 部心肌的炎症反应较弱,电极与心肌粘合较差;(3)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及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制动侧肢体的肤色、温度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并做好护理记录;(4)加强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 多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产气、刺激性的食物, 如牛奶、咖啡等。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大便,使起搏电极脱位。

永久起搏器术后活动计划:(1)6h后撤除沙袋压迫,取半卧位,如无不适,可鼓励病人下床 大小便及活动;(2)对于老年、虚弱、行动不便患者,6h后可取半卧位,病人可床上翻身活 动;(3)术侧上肢制动,腹带固定术侧肩肘关节,指导患者活动术侧手指、腕关节,以防关 节僵硬;(4)术后第3天,撤除腹带固定,适当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过剧。术后第7天,伤 口愈合良好,可拆线。术后最初1~3个月,术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避免高举手臂和提取重 物,以防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电极导线发生移位;(5)日常活动(如洗漱、吃饭等)及适度的 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3.2 近年来,为使起搏更趋于生理性起搏,采用心室螺旋电极将其固定于右室间隔低位或 高位。由于置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起搏电极的放置位置准确率高,电极不会因的 小幅度变动而移位[5]。由于两组均在术后术侧制动,避免术侧肢体大幅度活动, 无一例发生电极移位现象。

3.3 囊袋出血是起搏器置人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为防止囊袋出血,常规用0.5kg沙袋压 迫局部。沙袋压迫不当可影响皮肤血循环,造成囊袋局部皮肤坏死[6],尤其是体 质消瘦或 胸部皮下脂肪少的病人。观察组改良了伤口包扎方法,使用腹带固定,短时间沙袋压迫,无 一例囊袋出血。有1例患者由于术后迷走反射,频繁恶心、呕吐。术后半小时就予取下沙袋 并半卧位,也未发生囊袋出血;对照组使用沙袋压迫,1例囊袋出血,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随着起搏器置入技术的不断提高,囊袋出血发生率逐年减少。

近年来,我科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的患者均采用改良后的护理方法,并认真做好术后的知 识宣教,取得满意的效果,深得病人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云,丁小伟.改良式腹带在永久起搏器置入后的应用[J].护理进修杂 志,2010,25(12):2172.

[2]周娟华,吴巧元,程晓涛.安装多腔心脏起搏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7):526.

[3]朱晓毓,黄素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 (10):795.

[4]单玉香,郜玉珍.心脏起搏器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J].护理研究,2006,20(12C):3 293.

[5]何细飞,陶敏,周舸.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15):7.

[6]侯子山,邵明风,徐同龙等.沙袋压迫对防止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实际效果观察[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9,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