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程绽放生命活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程绽放生命活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转变,因而对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小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学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发生命科学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命科学校园文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手段,但是科学探究特别是生命科学探究经常会受自然因素所限制。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为主线编排“植物的生长变化”内容的,受自然气候影响大,若地栽凤仙花自播繁殖,在淮安地区通常在5月后发芽,7~9月开花结果,人工播种也难以较大幅度地提前,加上早春低温、多雨,所以播种阶段多见叹天冷、怨天雨、等天时的焦虑;又如《动物的生命周期》是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可是在指导实践中,又经常会为蚕卵的来源发愁,桑叶匮乏,养蚕经验缺乏都会影响甚至终止一整个活动,那接下去的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苍白无力,与我们小学科学预期的要求相背离。若能以校园文化为中心,合理开发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将教材与环境加以整合,必将为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的内容教学打开一扇充满活力的大门。

一、 善于创造独特的校园环境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丰富的生命世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我们学校地处城郊,校园地势开阔,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

学校种植花木数十种,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为每一种常见植物做一个个性十足又生动有趣的标牌,让学生随处可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科普教育。香樟是我们校园的常见树种,挺秀清香,品貌俱佳;桂花,也是我校种植较多的一种花卉,香气浓郁,花朵娇小可爱。可以“我心中的校树、校花”评选为主题,让学生调查了解校园的植物资源,选出自己的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并说明理由,既让学生参与建设校园文化,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又让学生在调查了解植物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了植物世界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还可以植树节为契机,以香樟树为重点,有效开发校本资源,在活动中赋予自然、人文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在一位有课程资源意识的教师眼里,小池塘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学校南面的涵清湖就是这样的一个绝佳的场所,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存在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通过对小池塘的探究学习,你对家乡的环保工作有哪些建议。

二、 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是“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应该从他们的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和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所以,小学科学课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有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是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研究。这就是小学科学最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

在教科版四下《食物》的教学活动中,从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开始,对学生来说,吃是很感兴趣的,观察食物也是很乐意去做的,在学生们吃东西的时候,会产生许多问题:这种食物有哪些成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哪种食物最有营养?为什么食物要搭配食用?当学生们发现自己吃剩的食物发霉变质时,求知欲便随着那种惊奇迸发出来,当他们观察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孢子囊时,探索欲望便紧跟着兴奋而来: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变质?有什么办法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于是都能设计出一种储存食物的方法来了。这样,会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增长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能够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动力。

三、 鼓励组织灵动的探究活动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德行的导师,也是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师队伍中,能者比比皆是,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有其擅长的一面。那么学校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这些特长,努力挖掘这些现成的资源,并以此作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就可以不是固定的一两位,任课老师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年段的限制,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最典型的是教科版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观察周期都很长,可以交叉进行,同轨的两个科学老师可以分别负责一个单元的引导,这样,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引导学生种植(或饲养)、观察、记录、报告、交流等活动。而且能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另外,改善实验探究方案是需要教师花心思去思考的。在指导学生开展凤仙花群体种植活动中,通常采用的地栽或盆栽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主要有:地栽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凤仙花自播繁殖,在淮安地区通常在5月后发芽,7~9月开花结果,人工播种也难以较大幅度地提前,加上早春低温、多雨,花苗的出芽率,成活率都很低。即使是常规花盆种植也存在难以提前育苗,凤仙花生长往往严重滞后于教学进度,甚至学期结束了植物还没有开花或结果,整个活动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完成的情况非常普遍。另外,因教学观察的需要和学生对凤仙花的高度关注,地栽小苗常常会被孩子们破坏; 因教学需要经常搬动,小学生开展该活动很容易发生碰撞跌落,造成泥散苗亡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