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少年科学DV活动透过镜头了解科学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少年科学DV活动透过镜头了解科学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今社会,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要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项科学探究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掌握DV技术的同时,运用手中的DV去记录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从而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本刊从本期推出“科学DV”这一专栏,旨在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发展和进行情况,为“青少年科学DV”这一意义重大的活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倡导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去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与一般的校园DV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青少年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的拍摄,并在拍摄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的活动。

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大都开设了DV课程,一些校外俱乐部也有DV活动。但是,绝大部分仅仅局限在对拍摄、编辑技术的学习上,还没有特别系统地开展这种“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的拍摄,并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质和DV技术”的课程或是活动。目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在借鉴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的经验基础上,集中了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组织、培训,以及硬件设备、软件开发、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家,正在研发“基于探究式课题DV拍摄”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资源包,计划近一两年内在国内中、小学校和科学俱乐部、科学工作室、科技场馆中推广青少年科学DV活动,并计划纳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展示活动,同时,还将组织选拔优秀的作品参加国际相关交流活动。

2006年,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支持下,郑州市率先开展了青少年科学DV拍摄比赛的试点活动,短短三个月内,有几十所学校的数百名青少年参加了这项活动,最终拍摄完成59部作品,取得了宝贵的活动经验,并选送了4个科学DV作品参加了2007年1月在东京举办的第五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活动,其中3个项目获得了海外特别奖。

一个成功的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可以通过科学探究、DV采编和脚本创作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实现。这三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承,是培养青少年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良好载体。其中,科学探究是青少年科学DV的主题,只有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才能创作出合适脚本反映主题,并利用DV技术将之实现。

青少年科学DV涵盖了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三层内涵:科学探究过程、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以及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将结合日本历届儿童科学影像节上的获奖作品来分析以上三层内涵。

科学探究过程

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还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究活动,都有着共同的探究过程,主要包括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模型解释以及表达交流六个步骤。

观察提问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端,是个科学DV的选题的由来。科学DV的选题往往来自于青少年从身边的生活中观察到的问题和想知道的现象。

猜想假设是探究者尝试做出的回答。“不敢猜想的科学家,就像是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猜想和假设可以是大胆的,但同时也应具有逻辑性。此外,猜想和假设是需要验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科学探究。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至今仍是一个假说,仍然在验证的过程中。

计划组织是探究者对人、财、物、时的安排,主要是参加研究人员的分工和配合,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实验仪器设备的选用等。计划组织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但也需要在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事实证据是一个探究活动的核心,通过深入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搜集并记录下来相关数据结果,然后整理绘制成图表,这是回答问题、验证假设、揭示现象的重要科学依据。

模型解释是一个探究活动的亮点。探究者运用数学曲线、物理模型、绘图等方式来展示科学现象、揭示隐含的问题,使答案简洁、直观易懂,充分表现科学之“美”。

表达交流是科学探究者呈现科学研究成果的形式。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公开和发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神秘的自然现象和它蕴含的规律,因此,表达交流也贯穿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而青少年科学DV活动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要利用DV这样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表达交流。

在已经举办了五届的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中,最优秀的作品往往不只是单纯地强调拍摄技术,而是突出了科学DV的探究主题。例如,冈崎市东海中学八年级的4名学生气象员的作品《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冬之谜》,就是严格按照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完成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三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中学组最高奖“教育部长奖”。该项目的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观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虽然东海中学地处冈崎市最南部,但校区却是最冷的――北部地区春暖花开了,东海学区还是白雪皑皑;北部地区日上三竿了,东海学区却是晨雾蒙蒙。于是学生们产生了疑问,想要揭开东海学区的冬之谜。

猜想假设:通过查阅冈崎市的地图,学生们作出了大胆的猜想,东海学区特殊的小气候可能和冈崎市南侧的地势有关。

计划组织:他们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设计了调查、监测和实验三种研究方法,并且借来了太阳高度角测量仪等设备。

事实证据:通过调查了解市民的看法、教师的意见、观察周围环境变化等方式采追踪谜团,然后选择不同的地点用仪器监测太阳高度角随地势的变化情况,并且记录了大量温度变化的数据。

模型解释:先用橡皮泥模拟出地势变化的横断面,并夹在两块玻璃中间,然后将干冰形成的冷雾倾倒在玻璃中间。这个简单的实验模拟了气流在冈崎市的流动和变化,破解了谜团。同时学生们还用电脑动画模拟气流变化和地势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解释。

表达交流:利用DV技术拍摄了整个探究过程,并在结构、配乐、解说词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编辑,让观众清楚地了解了这个科学现象。标题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冬之谜”题目引人入胜,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即使是职业的摄影家,起一个震撼人心的标题也是不容易的”。

科学现象和知识

每一个青少年科学DV活动都需要利用DV技术展示青少年所探究的科学现象和相关知识,从摄影、摄像到数据图表,再到解说旁白,都是在揭示科学现象、传达科学知识。即使是青少年的探究活动,所用的科学术语也应当是尽可能准确的。青少年科学DV不仅可以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地理、气候、宇宙、环境等学科的现象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同样 也可以研究安全、防灾、交通、考古、民族学、美术、工艺、医疗、福利、老龄化、民族文化等人文科学,甚至是民俗庆典等社会科学的问题。总之,就是要让青少年以镜头做为眼睛去了解科学世界

从2006年第4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获奖作品名单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研究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兴趣十分浓厚。在16个获奖作品中,只有3个是非生命科学的作品,分别是《沼气蕴藏的巨大能量》、《变化的颜色》和《不可思议的沙丘》。2007年中国选送参加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的作品《我做鸡妈妈》、《蝈蝈之谜》、《背着房子的旅行家――蜗牛》、《蜜蜂的研究》也都集中在生命科学领域。

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科学探究的活动,更是科学教育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知识、掌握DV技术的同时,综合提高科学素养,特别是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好奇心,抓住不放、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合作的意识和乐趣,以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等。

《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冬之谜》这个项目获奖后,学生在获奖感言中谈到:“作品的制作确实很辛苦,特别是今年虽然很早就决定以学区的气候作为主题,但直到10月下旬,也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雾。因为天气反常而遇不到拍摄的时机,真是为难……非常花时间!我们得到学区的各位同学的许多帮助,也幸亏这样,一直以来的谜团才终于解开了。”

另一个获得教育部长奖小学生组的作品《黑穴蜂巢穴的探索》,作品由高松市立鬼无小学6年级学生波多翼和父亲共同制作。作品通过对自己家屋檐下的黑穴蜂进行观察,把黑穴蜂筑穴、储存食物、保护巢穴、巧妙击退天敌蜥蜴,特别是蜥蜴夺取黑穴蜂的猎物的精彩瞬间也纳入了镜头。对此,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另外,作品的配乐是由作者的哥哥独立完成的。整个作品充满了全家人共同的感情,让人感到人间的温情。

波多翼同学在获奖感言中谈到“只有夏天才能见到黑穴蜂,黑穴蜂不蜇人。在酷暑中,用掉了11盘时长60分钟的录像带。”“黑穴蜂为了幼虫,要在土里挖巢,并且把蝈蝈类的昆虫作为猎物捉过来。成为猎物的小虫子,虽然可怜,但为了幼虫黑穴蜂必然要把它们作为食物。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昆虫们的生存环境真是严酷。”“我对黑穴蜂建造巢穴的有趣习性及它们的建穴过程进行了观察,不同的黑穴蜂有各自的特点,既有不认真造穴的,也有不把猎物放进巢穴的。认真的黑穴蜂会在真穴和假穴的八口各放一个小石子……”

在2006年第4届日本儿童影像节的颁奖典礼上,文部科学省(相当于教育部)的代表发言说:“在日本这个地域狭窄、资源匮乏的国家,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对整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日本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如此发达,居然还有这样的危机感,还在利用各种手段激发青少年去热爱科学,那么对于我们中国的青少年来讲,这一点更是刻不容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