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了滨海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火炬树的生态特征,从栽培价值、引种的有利条件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海滨县引进火炬树的前景。

关键词:引进;火炬树;景观;造林;阻火;推广

1 引言

江苏省实施东部沿海开发战略,滨海县位于黄海前沿,依托海边深水位的优势,建设港口,外向型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为顺应新形势、适应新环境需要,提升环境美化层次是滨海引种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滨海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多年栽植的杨树,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林业的家族需要增加新成员,以形成完整的生物系统。

火炬树是从北美洲引进的树种,原产地在美国与加拿大接壤处。引入我国之后,中国科学家据此色泽、形态等特点将此命名为火炬树。该树种漆树科,原产地美国称“鹿角漆”,加拿大称“盐肤木漆”。195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从加拿大引入我国,先后在上海、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四川等地试种,性状表现优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现广泛栽种,但滨海县及周边地区一直未能引种。

2 火炬树的生态特征

火炬树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树种属落叶灌木小乔木,一般7~8m高,少数达高10m;柄下芽;小枝密生灰色茸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23枚,有锯齿,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茸毛,老时脱落,花序顶生,密生茸毛,花淡绿色,雌花花柱有红色刺毛。核果大红,花柱宿存,密集。一年四季树的色泽会发生改变,春季开浅淡白花,夏季浑身绿叶绿果,秋冬挂红果且果穗红艳,似火炬,秋叶鲜红,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景观植物。生存条件,喜光,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水湿,耐盐碱。根系发达,萌蘖性强,4年可萌发30~50萌蘖株。浅根性强,生长快,寿命短。

3 引进火炬树树种的可行性分析

2.1 栽培的价值

分析从火炬树的形态、特性、成份综合考量,它具备了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三多”特点,发展潜力巨大。利用其发达的根系超常规的年生物量,广泛应用于荒地、河岸护坡、固堤、固沙等困难立地条件的先锋树种。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首选地区,利用其体形不大,投影面积小,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优点,黄河流域多用作防护林树种;利用其形态美观,色调奇特,颇具欣赏性的特点,城市绿地、城市道路、公路两侧、工厂、居民区、村庄、学校、旅游景点选为风景树;利用其成份多元,作为工业原料、药材、木材和其它副产品的天然生物资源。树皮、树叶含有单宁,是制取鞣酸的原料。果实含有柠檬和维生素C,可制作饮料。种子含油蜡,可制肥皂,蜡烛。木材,色泽金黄,纹理致密美观,可雕刻,旋制工艺品。根部的皮可入药。这一切全是绿色产品。随着对火炬树生理生化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惊人地发现,火距树释放的物质,具有抑制细菌的功能,另外火炬树拒火,火烧不产生明火,烧其叶、茎枝只是碳化,没有火烟产生,因此林业生产上用其造阻火林带,作为森林防火之用。

2.2 引种火炬树客观条件有利

滨海县位于江苏苏北经纬度分别是北纬34度,东经119°,东临黄海, 是北温带的过渡区域,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100mm以上,天霜期230d,日平均气候21.5°。土壤条件优越,海洋性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沙壤,肥沃。水系配套齐备,改良后的土壤pH值在7.5~7.8之间,一般树种均能满足需要。在自然条件具备前提下,环境绿化有着具大的内在要求,滨海的发展为环境建设升位带来巨大动力。县城由原来3km2扩至20km2,街道、公园、环城线等急待美化,港口工程涉及10个乡镇成为窗口地带。沿海发展的国家交通网建设,海防公路建成之后,又有沿海高速公路、S327省道等交通线先后开通。需要披上彩装,以及新农村建设、林网建设、河堤绿化都需要火炬树之类的优质树种。在主客观因素齐备的情况下,迈出引种火炬树之步。

2009年4月在滨海通榆运河堤上试种火炬树,种子播种后约20d开始出苗。初始40d只出2~3cm高,经过夏季之后,超常生长,平均高度达14m,地径达13cm。表现为极其适应,生长速度极快。2010年在东坎、陈涛、正红等地引种造林,长势旺盛,形态美观。特别是金秋10月下层叶先渐渐发红,晚秋一片红彤彤的貌似火海,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奇妙无穷,它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新的物种资源,更宝贵的是美的享受。

火炬树在赞美声中跨入滨海之门,滨海县林业站将扩大种植量,规划每个乡镇造成片林不少于33.3hm2,农田林网在200hm2以上,四旁栽植10万株以上,让更多的人认识火炬树,喜爱火炬树,真正使火炬树远方之星成为滨海林业大家庭的一员。火炬树占据了乡土树种的栖息之地,改变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火炬树与亲缘相近的乡土树种或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遗传侵蚀。同时火炬树对传统美学和文化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应适量,应科学地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熊济华.观赏树木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刘全儒,于 明,周云龙.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11~112.

喻晓丽,蔡体久,宋丽萍,等.火炬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6):18~19.

郭阿君,王志英,邹 丽.火炬树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