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启示录:写好感悟类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现代文阅读启示录:写好感悟类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三作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将作文指导这一大课题分割琐细,且各子课题又都方法纷呈,标准各异。种种纷繁庞杂的指导和要求,致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常常无所适从或顾此失彼,从而使得教学成效不理想。笔者在对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历年高考现代文的研读分析中,获得指导学生写好高考作文的一点启示,即要写好感悟作文;同时,也从读中总结出指导学生写好感悟类作文的一些可行方法,从而使作文教学实现了化繁为简,易于学生掌握和操作的目标。

关键词:福建高考 现代文 感悟类作文

一、困境与思索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板块70分的最高赋分值的诱惑,任何师生都希望在此处能为最后的成绩多争取些胜利的筹码。尽管实际的作文教学常常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但一想到作文在决战高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人都没法甘心放弃。于是,在面对作文这块摆在面前的硬骨头一定要啃的挑战时,我们就有了纷繁的战略与战术:分文体写作训练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四部曲训练法;“凤头、猪肚、豹尾”步步为营设计法;并列式、总分式、正反式、递进式、因果式等文段关系结构法;文采修饰法……众法纷呈,不一而足,也不论它们有的是否有交叉或抵牾,有的是否片面或大而无当,总之是来个大杂烩乱炖,结果是老师搅得晕头转向,学生吃得消化不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虽说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但如上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给写作内容和形式过多的要求和束缚,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无所适从或顾此失彼。鉴于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教训,笔者一直在反思和摸索:能不能在高三这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一种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成功写作的作文模式和作文方法?这种模式和方法既要能使学生对其操作程序易于理解和掌握,又要简约不简单,能幻化无穷,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充分自由的个性创造空间?

二、探索与发现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的试题分析中,笔者在对自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历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研读、分析中,获得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启示。

现将2004-2007这四年的福建高考现代文的行文思路以图表的形式梳理如下:

从上述对2004-2007年福建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行文结构及思路的梳理图表中,笔者发现了作者创作这些文章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1、由于这些选文都是作者以一个对象为触点,由此触发广泛的联想和想像,最终的创作目的在于表达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它们都可冠以“感悟类”文章之名。

2、作者在选文中的创作思路流程都可用图表表示为:

3、这些感悟类文章的感触点可以是物,如《书》《日历》;也可以是景,如《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还可以是生活瞬间细节/片断,如《泪与笑》等。

4、这些感悟类文章的联想和想像方式有:《书》的连锁式(由触点联想出与之同类或近类的对象)、《日历》的辐射式(分别由触点的多个特点进行联想)、《泪与笑》的对比式、《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的因果式等。

三、实践与总结

“读写不分家”、“以读促写”, 是已经过长期语文教学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此,笔者在这一教学思路的指引下,尝试将上述名家的感悟类文章的创作规律和方法引入到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类作文的写作训练。在第一次做这样的教学探索实践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了感悟类作文写法指导之后,就07年福建高考作文“季节”一题,开展了一次要求学生进行行文结构和立意构思的训练,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学生的创作思路提纲展示如下:

相对于07年考生作文(以高考评卷中抽出的优卷为参比对象)的构思和立意水平,笔者认为,上述教学尝试中,学生的感悟类作文的写作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为此,笔者深受鼓舞,在后来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这种感悟类作文的巩固训练,以期能被熟练掌握和运用。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和摸索中,笔者发现训练学生写感悟类作文有以下好处:

1、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有逻辑、有条理地写作

自作文由命题式向话题式转变以来,学生写作的自由进一步放开了,写作的范围也更大了。伴随着这些改革之利,学生写作的随意性弱点――行文跳跃零散,段间衔接混乱;材料杂乱堆砌,材料与中心无法统一;杂思纷呈,立意群龙无首――也被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感悟类作文“选定触点――联想、想像――思考感悟、总结提升”的创作思路流程,可以非常清晰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该怎么走,一阶段一阶段该写什么:第一步要选定与话题有关的或能引出话题的触点,对触点进行或记叙或描写或概述;第二步要由前触点引发与话题相关的联想、想像,对这些联想、想像的内容进行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第三步要对一、二步所写的内容进行水到渠成地思考、感悟,顺理成章地加以总结和提升,通过或议论或抒情的方式点明文章的主旨中心或论点。依据这样的写作流程,学生写作的行文思路就有了明确的轨迹可遵循,就不会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了,也就达到了作文基础等级中“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的要求。

2、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写作

也许有人会对上述要求有质疑:要求所有学生都依照“选定触点――联想、想像――思考感悟、总结提升”这同一创作思路流程来写作,这不是新“八股”?这不是与新课标中提倡的“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1]等理念相违背?这样单一的训练模式会不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僵化和雷同?笔者认为这些顾虑都是不必要的,因为,虽然流程是限定的,但写这类感悟类作文,最大的活跃点和开放点是在它的“联想、想像”环节。联想和想像的方式有连锁式、辐射式、对比式、因果式等几种,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思想取向和材料占有量来各显神通,各展其才。而且,这几种方法还可以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打开思路,以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材料和安排文段间的关系,如连锁式可以是层进结构,辐射式可以是并列结构等。这样就既可以让学生对作文话题的思考角度四面开花,又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可依的章法。

3、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全面调动各种积累,内容充实、丰富地写作

作文取材面狭隘、内容贫瘠陈旧,长期以来成为困扰学生的写作瓶颈。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导致作文低分的上述硬伤,纠结点是学生在对自我生活体验的开发上存在不足和欠缺。而在感悟类作文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运用前述的多种联想和想像的方式,活跃思维,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生活、情感、阅读等积累,使学生较为流畅地实现由积累到写作的迁移,从而使得写作素材有广泛的源头活水。

4、训练感悟类作文有利于学生真诚地、有个性地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常常会为了所谓的事例的典型、语言的文采,而容易片面地强化学生眼睛向“外”看的训练――看时事热点、看名人名言、看古典诗词,尽管这些积累确实非常必要,但是,如果过于偏重,甚至以此为作文高分的取胜法宝,那么就势必会导致学生只知收集他人的生活素材,而无视个人的生活悲喜;只会人云亦云地对公众舆论亦步亦趋,而没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独立的是非判断;只会拾人牙慧,顶多是一个剪刀加浆糊的“缝补匠”,而不会有自己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里将充斥着假、大、空,表面上材料丰富,底蕴丰厚,文采华美,但揭开这些技巧上的面纱,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文章中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缺失,学生作为一个“人”的鲜活思想、真挚情感、独特个性的苍白!

而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2]显而易见,上述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传统做法是一种只为应试的短期投机行径,与作文教学的真正终极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作文与其说以素材和文笔取胜,还不如说唯有真情才有真正的成功文章。而感悟类作文,所谓“感悟”,是基于写作者的真切感触、真诚思考和个性领悟,因而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这样也就可以解决作文中素材大同小异、感情空洞等问题了。由此可见,感悟类作文训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时事,注重阅读积累,也可引导学生由外转内,回归自我,去倾听自我内心对外界点滴的回音,去真诚地关照自我的情感和思想,不断地内省和提升,从而获得真正地成长和成熟,并因此在对自我生命的真诚拥抱中获得生命的自豪。而一个人只有在对自我感到自豪的时候,才会自信、坦诚地展示自我,自由、大胆地表现自我独特的情思和个性;也只有这样,他的作文才会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真诚,从而达到以真情感人的效果,而且也满足了高考作文“感情真挚”、“有个性色彩”的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感悟类作文写作方法的总结和教学实践的摸索,笔者认为让学生训练感悟类作文,可以较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更好地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行的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模式。

“纷繁世界,智者不惑。”虽然我们很难达到智者洞察一切本质的境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摸索和实践,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化繁为简,让学生获得的教育成效不断趋于最大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